楊登明 葉乃鋒
題記:教育的使命,就是應(yīng)激活每一名孩子創(chuàng)新的種子,給以沃土、陽光與雨露;給予喚醒、引領(lǐng)與扶持;讓創(chuàng)新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成就傳奇,并榮耀與幸福一生。所以,教育是一門獨特與不一樣的藝術(shù)。就如薔薇,當她與玫瑰、月季站在一起的時候,一般人很難從植物分類與藤本科目中分辨清楚,只有深知她的花香,曾堅定地與自己一起經(jīng)歷成長風雨的人,才知道她的珍貴與不平凡。
每名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精靈,教育就是喚起孩子隱藏在心底的潛能,在人生的成長中不斷孕育創(chuàng)新的種子,教育的智慧也就在于此。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南澳中心小學強調(diào)教師在引領(lǐng)學生成長中做孩子的“護花人”;同時強調(diào),教師自己也應(yīng)是一株鮮花,哪怕是最普通的薔薇,也要芬芳地與學生站在一起。對此,南澳中心小學校長何劍浩說:“教育是關(guān)乎人類靈魂的事業(yè),沒有情懷,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諦是愛,是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教師,就應(yīng)從孩子內(nèi)心需求出發(fā),依托孩子個性潛能,幫助孩子找到幸福成長、自立自強的力量與智慧?!?/p>
李夢源
芬芳地與孩子站在一起
李夢源,南澳中心小學一年級(1)班班主任、數(shù)學教師;畢業(yè)于深圳大學數(shù)學教育專業(yè)、理學學士學位;小學高級職稱;先后獲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少先隊優(yōu)秀中隊輔導員”“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大鵬新區(qū)中青年骨干教師。
我的學生,我常稱他們是一群“上帝的孩子”。當花兒競相開放時,總有那么幾朵小小的花蕾卻久久孕育遲開;我認為,遲開不等于不開。只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只要是花,就會開放。我們在教室,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會顯得遲緩,是不是我們的課還不夠情趣橫溢?除了教學內(nèi)容本身影響外,如何使用教學語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講課,絕不會只跟著教參轉(zhuǎn)、跟著教案走,而應(yīng)是將教案上的書面語言變成聽來自然、親切的口頭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根據(jù)學生的情緒、反應(yīng),能夠隨機應(yīng)變地穿插一些“零碎”,卻能起到循循善誘、饒有趣味的教學效果;與學生心靈相通,是幫助學生進步的“靈丹妙藥”。
在教育教學中,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與方法融會貫通,在教學實踐中學會“活學活用”,而不是單純依賴課堂講解。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yīng)懂得采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教學難題。2014年,我由廣東省教育廳選拔推薦參加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性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小學數(shù)學培訓研修并獲“國培優(yōu)秀學員”;針對教學問題,我還寫成論文《對學困生學習方法改進的探討》,從教學設(shè)計、錄像課入手,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之后,我的論文《這些孩子,這些事》在深圳市女教師博文比賽中獲獎,作為小課題負責人,有計劃地開展課題研究,包括收集教學理論、組織學習、研討課例,每次我都積極總結(jié),并及時寫出新聞報道。
有這樣一則故事令我難忘。
二年級開學,我班來了一名個頭小小、長得像小丸子一樣的女生,第一天上課,她基本上一直低著頭,不敢看大家;我讓她向大家自我介紹,她卻把頭低得更狠,幾個小朋友主動跟她打招呼,她卻哭了。我趕緊安排小丸子坐下,并向其他同學解釋,“小朋友剛來到我們班,會害羞;慢慢熟悉好了?!笨墒牵瑫r間一天天過去,小丸子仍然一句話不說。我想盡各種辦法,她都一聲不吭,也不愿意抬頭看我們。作為班主任,我第一次遇到如此為難的對象。我嘗試跟小丸子爸媽溝通,小丸子的爸媽也只是說孩子內(nèi)向,不愛說話。轉(zhuǎn)眼兩周過去了,我愈發(fā)著急,小丸子不僅不愛說話,就連我們試圖找她說話,她就會抵觸。我了解到小丸子的家庭情況,原來,她的爸媽是做釀酒生意的,爸媽都有飲酒的習慣,孩子也是聞著酒味長大。我似乎已經(jīng)隱約感覺到了小丸子如此不愿說話的原因。我叫來了小丸子的爸媽,建議他們帶孩子去專業(yè)兒童醫(yī)院做檢查,包括聽力和心理發(fā)育。一周后,小丸子媽媽拿來一份醫(yī)院檢查報告, “輕度精神障礙”幾個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小丸子媽媽含著淚對我說:“李老師,不好意思,孩子給你添麻煩了;以后,孩子能學多少就多少吧!”我看著這位年輕的母親,沉默了片刻,安慰她:“沒事,孩子還小,慢慢會好起來的?!贝撕蟮拿恳惶?,我都盡量抽時間陪小丸子,每個課間,我都會牽著她的手陪她在校園里看花草、試著陪她參與同學們的課間游戲;陪她看書、陪她畫畫;我相信,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轉(zhuǎn)變她的最佳方式。
學校舉行“校園歌手大賽”,我把小丸子帶到辦公室,“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聲音非常甜美,你唱歌一定很好聽吧!”她紅了臉,笑著點點頭。“那你愿意參加學校小歌手比賽嗎?”小丸子第一次回答:“好!”這次,她最終沒有拿到名次;音樂老師說,她的聲音太小了。但是,對于小丸子來說,終于勇敢邁出了一大步。此后,小丸子進步很快,期末語文竟然考了優(yōu)秀。這個故事使我知道:所有的學生,都是上帝的孩子;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并能芬芳地與孩子站在一起,給她們一個期待,孩子都會如期美麗地如花開放。
張美萍
每名孩子都有無與倫比的潛能
張美萍,南澳中心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本科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先后獲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
教育也是一條崎嶇的山路,所有的人都在攀登,因為大家知道在山頂上有一朵叫“成功”的花。但有許多人卻因為艱難而放棄了努力,只是經(jīng)得起磨礪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是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在經(jīng)歷磨礪之后,才會變得成熟,變得完美,走向成功自然水到渠成。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磨礪,甚至還會面臨挫折、才能慢慢成長起來。我認為,在教學上要取得良好的成果,除了積極聽課、備課、上課之外,更要取得學生的信任,營造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學會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兩大武器。表揚的時候,一定要找準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以足夠的自信心。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作為后進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尋找合適的機會,給這些學生以評價和鼓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完美的東西,從細節(jié)入手,激發(fā)他們揚帆前進。所以,我始終堅持細心關(guān)愛每一名學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教學管理也是檢驗一名教師的基本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從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開始,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將課程融進孩子的童真童趣中。在語文教學中,每當學到了適合角色表演的課文,我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來進行表演,讓他們真正地投入到課文的角色中去。
多年來,我堅持讓學生做到“每日積累”,包括名言名句、諺語、成語等;同時,每天課前還堅持3分鐘的“一日必誦”,由此,孩子通過積累,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寫話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有較大進步。平時,一有時間,我堅持參加校內(nèi)外教學研討,不斷汲取他人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集體備課、磨課,不斷摸索、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及對課堂的掌控,在教研員來聽課時,得到了他們的好評。我撰寫的德育、思品學科論文先后得深圳市、大鵬新區(qū)獎勵。
我在2008年就曾患重疾,現(xiàn)在依然在治療,但在教學上從來都是服從學校安排,并且時刻保持教學激情。我不僅是一名班主任,所帶班語文教學成績連續(xù)多年均是優(yōu)秀。我知道,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上,光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關(guān)心愛護、鼓勵和尊重每一名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時光飛逝,日月如梭,24年從教生涯中,我始終堅信:教師應(yīng)是美麗的發(fā)現(xiàn)者;因為,每名孩子都有無與倫比的潛能。
這一年,我與小鐘同學不期而遇。
小鐘是我擔任二年級(1)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時遇到的一位比較特殊的孩子。上課第一天,我就發(fā)現(xiàn)他讀課文發(fā)音不清,學習有障礙;而且他還特別好動,喜歡去捉弄別的同學。一次下課后,一群同學來到辦公室告訴我,小鐘用鉛筆戳到小瀅了。我一聽,趕緊跑去教室,小瀅在大聲地哭,我正想批評小鐘的時候,看到他淚眼汪汪、兩只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一幅驚慌失措的樣子,我不忍心批評他了。安撫好小瀅后,就讓小鐘跟著我回到辦公室。我牽著小鐘的手,問:“看到小瀅哭了嗎,你是因為什么傷了她?”小鐘想了想,說:“我很害怕,可是我只是輕輕碰她,沒想到的?!薄叭绻麆e的同學傷到你了,你會不會哭?”我繼續(xù)問,小鐘難為情地點了點頭。接下來的一節(jié)課,我感覺到小鐘的眼睛始終注視著我,聽講尤其認真,并且還第一次回答了提問,我當堂獎勵他一枚小紅星;下課后,他高興地將小紅星別在書包上,同時,還認真地向小瀅作了道歉。
從此,我不僅在課堂上關(guān)注他,平時只要有空,我都會找小鐘聊天,教他做作業(yè),時刻留心他的進步,哪怕是細微的,都及時給予肯定。這一年,我與他不期相遇;他越來越信任我,喜歡拉著我的手分享他的快樂與苦惱,而我就在傾聽的過程中,一點點的向他提出一些學習上的小要求,慢慢地,小鐘變得自信,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當年還當上了班干部。小鐘的故事使我明白:教育永無止境,只有不懼崎嶇山路的人,才可能收獲“成功”的花朵。
張小娜
總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奇跡”
張小娜,南澳中心小學一年級(2)班班主任、數(shù)學教師;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先后獲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教師” “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
高效課堂是有靈魂的。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是一名教師應(yīng)有的教學方法與技能。相信學生是“師德”的體現(xiàn),發(fā)展學生是教育的智慧。印度詩人泰戈爾說:“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yè)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苯逃聵I(yè)雖稱不上轟轟烈烈,但是一直無聲地滋潤著每一名孩子。懷抱對教育的憧憬,自從我走上教師崗位,我知道,每天需要做的很多很多;我們應(yīng)該做到心中應(yīng)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學生的長處,另一把是量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提高教學技能,“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我的格言。
我認為,課堂教學是一線教師的重點,而課堂是重點之重。為此,每一節(jié)課盡可能上得有趣、實效;備課時,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特別是針對自己課堂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好,課堂練習不夠等不足之處;備課時,我常針對教學過程與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出詳細記錄,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后回顧課堂效果。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還應(yīng)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例如,在教學“有趣的圖形”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準備好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動手描一描、說一說、猜一猜等方法來認識圖形,加強學生互動交流,加深學生認識與感知。
課堂評價,可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課堂上,我經(jīng)常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作業(yè),要做到批改及時,分析、記錄學生的錯題情況,并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jié),進行“講評再練”;為了不要讓剛起步的孩子掉隊,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后都應(yīng)更多關(guān)注學習較慢的學生,我改作業(yè)一個習慣,就是每次都把學習較差同學的作業(yè)挑出來先批改,然后利用輔導課或者課間時間進行輔導。從教以來,我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孩子們的天真、快樂常常感染我;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就是充實、快樂的時光。
小樂同學的進步就是很好的例證。
2017年,我剛接手一年級(2)班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一位名叫小樂的孩子讓我特別頭疼,他很貪玩,家長也比較溺愛孩子,基本上不做家庭作業(yè)。剛開始,我還是打電話給家長,請家長監(jiān)督孩子完成作業(yè),但是沒有效果。我只好把家長請到學校,苦口婆心從一年級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等聊了一通,但收效甚微,家長抱怨管不了孩子。每天孩子放學回家把書包一扔,就不見人影。眼看孩子剛起步就要掉隊,我只好每天放學后,便把小樂留下來,陪著他,要求他在學校完成作業(yè),才可以回家。
就這樣堅持了兩周,也許是我的一片愛心感染,從此小樂回家后,即使家長不提醒也知道學習了,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一次,他還寫出了一篇全班同學都認可的“最佳作文”。看到小樂的改變,我喜在心里,也深深體會到:孩子成長需要教師關(guān)愛和耐心教導,孩子們的進步總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奇跡”;只要你給他們營造出一座花園,每一名孩子都可以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芬芳。
鐘歡歡
挖掘孩子心中善良的種子
鐘歡歡,南澳中心小學四年級(2)班班主任、英語教師;大學本科畢業(yè),小學初級教師;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教師”;大鵬新區(qū)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大學畢業(yè)后,我經(jīng)過一番小小的“輾轉(zhuǎn)”,才如愿登上了自小就向往的三尺講壇。我自信地認為,我一定可以在這三尺講壇游刃有如。然而,自從登上講臺的第一天起,我便發(fā)現(xiàn),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陶行知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初為人師已3年,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愛的事業(yè),包含崇高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同時我也認為,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作為青年教師,我們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與學生代溝小,能夠設(shè)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進而對癥下藥。由于這些原因,我經(jīng)常與學生分享我讀書時的經(jīng)歷以及當時的一些美好想法,與學生自然產(chǎn)生了共鳴,同時也讓我從孩子們的眼中看到期待,獲得了認可。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必須先做到。最初當班主任時,不太熟悉班級管理和教學業(yè)務(wù),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了盡量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利用開晨會前后時間讀課文,甚至曾經(jīng)在公交車上背課,學生知道這些后,自然對知識有了尊重,也有了渴望;教學相長,師生共進,這種充實上進的感覺讓我與學生一同在快樂中成長。
我多次承擔區(qū)、校級公開課,并積極參加名師工作坊活動,教學基本功在歷練中取得了進步,任教第一年便獲得2017年度區(qū)級小學英語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在教學上,我認為首先要做到有想法、有干勁,從培養(yǎng)孩子集體榮譽感開始,做學生的“知心姐姐”,做學生家長的“親密摯友”;在班級管理中,我學會注重用愛心感化學生,用耐心感染學生。注重培養(yǎng)班級學生的自主管理習慣,形成學生之間自主管理、互相幫扶的良好班風。我創(chuàng)造性發(fā)明“班級小組競爭制”,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獲得成就感,此舉受到同事與學校一致好評。
下面,講講我與小張同學的一段故事吧。
我與小張同學認識的第一天,他給我的“見面禮”——打架,原因是他看同學不順眼,就動手了。聽科任老師說,這孩子頑劣、暴躁、不思進取,不做作業(yè),學習成績落后,老師們對這個“壞孩子”連連搖頭,勸我對他不要報太大希望。我是他的班主任,我放不下他;經(jīng)觀察,我基本摸清了小張同學的“套路”:老師要求的,就是不做;老師反對的,我偏要做。我開始對他“對癥下藥”。第一步親自登門“家訪”:通過家訪,我知道,小張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父親性情暴躁,因忙于生意,稍有不順心便對他進行打罵,他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愛。第二步同學之間“群訪”:小張同學很少接受過大家的認可或表揚,大家多是排斥他。因此他不愛學校,不愛班級,因此也就不愛學習。
我忽然理解、同情他了,并對這個虎頭虎腦的胖小子有了更多的心疼。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得到大家必要的關(guān)注;他小小的童心,渴望被理解,被關(guān)心以及被愛,這些被沒有錯。我決心幫助他,或許他從未接受過老師的信任,一個小時的談話之后,我竟發(fā)現(xiàn)他眼里少了桀驁不馴,眼神變得柔順起來。在那以后,我多次與他一起跟他爸爸溝通,引導父母轉(zhuǎn)變教育方式。為了幫助小張重拾學習信心,幾乎每天放學,我都讓他到辦公室“開小灶”,給他補課,并親自又將他送回家。
有一次,小張遲到了,按規(guī)定任意遲到應(yīng)該扣小組分,因此,小組同學每個人都有意見。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為他開一次特殊的“小班會”,主題是“為小張同學找優(yōu)點”。試探性地避開這件事,反而動員大家給小張同學找優(yōu)點,同學們起初覺得詫異,慢慢地,有同學舉手說小張不浪費糧食、懂得節(jié)約;也有同學說他講義氣、能幫人;還有同學說他誠實,作業(yè)不會做就是不會做,從來不抄襲;小張同學聽了臉紅了,我聽了,心里也很是感動,孩子們是那么的善良與心細,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優(yōu)點,大家原來對小張同學滿滿的都是愛!我趁火打鐵給他送去鼓勵的話語,此時的小張同學有一些感動,還帶著一些自信,但更多的是愧疚,不善言辭的他,主動向全班同學表示感謝,并保證以后再也不遲到、不違反紀律了。
從那以后,小張同學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壞孩子”了,他變得愛學習,愛班級,愛同學,愛家人;年終被評上“優(yōu)秀學生”。小張同學的案例使我明白:挖掘孩子心中善良的種子,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這顆種子是教師職業(yè)的意義所在;滿懷愛心去對待學生,在愛中收獲教育的成功,是每一名教師的崇高理想。
杜淑珍
教育智慧就是為孩子解開成長密碼
杜淑珍,南澳中心小學二年級(1)班班主任、語文教師;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小教高級職稱;2015年,獲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2016年,獲大鵬新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不是一句空話,做一名好教師就是堅持不懈的用教育的智慧去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孩子的不同,為孩子解開成長的密碼。從教25年來,我長期擔任中、低年段語文教學及班主任,遵循以“愛”為主旨、以“責”為重點的教育格言,在教學中提升業(yè)務(wù)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我相信,注重發(fā)揮教學與班級管理的協(xié)作作用,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興趣和特長,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是教育的成功之處。每一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種獨特的成長,一種卓越的成長;孩子們的成長又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自覺、自為的成長;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及生活質(zhì)量。因此,一至三年級循環(huán)教學中,從一年級開始,我尤其注重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特征,重視學生養(yǎng)成教育,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以育人為主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文明習慣,要求學生執(zhí)行學校“文明行走、文明說話”的規(guī)定,并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促使學生自覺自悟;同時,我也時時注意自身形象的作用,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得到鍛煉。我在所帶班級創(chuàng)造性發(fā)明“整體書寫質(zhì)量班”,年年獲學校“書寫標兵班級”稱號。
有教育家說: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教育之舟便已駛?cè)肓顺晒Φ母蹫?。這句話看似簡單,實際需要傾注教師大量愛心與智慧。教育要為孩子的獨特成長和卓越成長提供營養(yǎng),為每一名孩子找到一條適合自己成長的路徑;因為,每一名孩子都擁有一顆獨特的心靈,每一顆心靈都有一扇窗,打開它,照耀它,需要心靈的創(chuàng)意。所以,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名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的可能性,讓孩子有靈性地成長,并成長為有靈性、有智慧的人。
學校公認的好學生是這樣煉成的。
小劉同學是我們班級一名個頭瘦瘦的男生,他活潑好動,課堂上常搞些小動作影響周邊同學聽課,如果老師不讓他安靜下來,整堂課可能都是他的舞臺,是一名讓人頭疼的孩子。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原來小劉是由鄉(xiāng)下奶奶帶大,等到讀小學時候父母才接回身邊,隔輩溺愛導致不良習慣,缺少父母關(guān)愛和同伴交流。
我想,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心靈都是純潔的,都有上進心,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賞識。如果從正面進行引導,發(fā)揮班集體的力量,就能夠幫助小劉克服不良習慣,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因為他嗓音高,課堂上我有意讓他領(lǐng)讀課文,樹立學習信心,并及時表揚他今天比昨天有了哪些進步;漸漸地,他能專注學習了,能遵守課堂紀律,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接著,我又走訪他家?guī)状?,和他父母交流如何陪伴孩子,尋找家校合一的教育方法。同時鼓勵他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小劉同學成長的密碼解開了,由于表現(xiàn)可佳,一次他被同學推薦當上啦啦隊隊長,這些,讓他體會到老師與班級同學對他的溫暖與關(guān)愛;后半學期,小劉同學的學習成績明顯上升,還能主動到圖書室借書、看書,成為學校圖書室的“??汀?,現(xiàn)在小劉同學已成為學校公認的好學生。
q教育是芬芳的事業(yè),站在學生成長和鼓勵學生進步的角度去思考與探索,幸福之花會令人陶醉。就像人們常贊美的薔薇,花朵雖小,但可花香四季,那種花與葉的依戀,如攀援于綠籬之上的常青藤,為學生提供不竭的成長力量。副校長陳杏林說:“時代在變遷,教育在變革,曾經(jīng)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不合時宜;面對一群有思想、有靈魂的學生,現(xiàn)代教師應(yīng)該學會用心、用愛、用智慧與他們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