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小學班級的德育現(xiàn)狀,其中主要包括表面化、單一化兩個方面。其次介紹了德育教育的改進措施以及德育案例分析,希望可以通過本文簡單的分析,為后者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guān)鍵字:小學教育;班級管理;德育教育;人格塑造
小學生主要是介于6至12歲的青少年,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guān)鍵期。老師作為學生的主要知識傳播者與人格塑造者,對于學生整體人格與三觀的塑造有著巨大的影響。在教授同學們知識的同時,老師更應該將同學們的德育放在首位。
一、 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許多的老師與家長認為,小學生的年齡還太小,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還沒有必要。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小學正是德育教育的最好時期,在學生人格的形成期,如果老師和家長能夠?qū)W生加以正確的引導,那么將會是對同學們一生受益的事情。但是,目前在小學的德育教育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表面化
我們常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雖然“德”排在教育的首位,可是顯然它在小學的教育中并不受重視,甚至被忽視。雖然現(xiàn)在小學的課程大多都設(shè)有思想品德這門課,可是這門課由于其特殊性,無法進行測試,所以并沒有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甚至常常被其他老師和科目擠占時間。這就是目前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一大問題——過于表面化,德育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還是教育者的不重視,進而導致學生們對此的不重視。所以,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比重,首先就應該提高教育從業(yè)者的德育教育的意識,只有這樣,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實施和發(fā)展才能有更好的基礎(chǔ)。
2.單一化
目前小學的德育教育還主要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老師單方面教學的方式,但是德育教學的內(nèi)容對于活波好動的小學生來說大多都是枯燥無味的說教,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在德育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們分離的狀態(tài),老師在講臺上講,同學們在講臺下根本聽不進去,甚至對老師所講的東西產(chǎn)生逆反心理,覺得老師講的不正確。這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教學方式的落后和單一。在現(xiàn)在這個提倡興趣化教學的時代,大多數(shù)科目的課堂都已經(jīng)改革,變得更加適應學生門的興趣。而作為教育之首的德育卻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大落后于其他科目的變革,實在是不應該。所以,為了更加方便德育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發(fā)展,改變教學方式迫在眉睫。
二、德育教育的改進措施及案例分析
現(xiàn)如今在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仍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德育教育極為重要卻極為抽象以致無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沒有教育成果可參考,且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時間,德育教育需要滲透進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進行德育教育,這是非??简灷蠋熀图议L的教育水平的。這些種種的問題都造成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尷尬地位,導致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停滯不前。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發(fā)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推動德育教育的發(fā)展。
1.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則
小學生處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身邊的人尤其是老師和家長對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學生通常會對看到的行為進行模仿,并且沒有能力去辨別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所以教育者在面對學生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正確,是否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比如通過我對班上的同學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居然有說臟話的習慣,通過對這些同學的詢問,我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大多知道說臟話是不對的,但是并不知道自己說的是臟話。在這些同學中,有些同學的臟話是聽見其他同學說的,有些是聽見家人說的。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新的事物并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師和家長在平時和同學的相處中要格外主要自己的言行,為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和言行。
2.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為每一個科目劃定固定的時間進行教學,可是德育教育不能夠這樣做,德育教育應該是滲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應該是具體到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中的,只有這樣貼近生活的德育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就極為重要,這就像種子發(fā)芽的土壤一樣,只有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才能帶來成功的德育教育。比如,為了培養(yǎng)同學們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的習慣,我設(shè)計了如下的活動情境:在課桌到門口之間放置一些障礙物,將學生的眼睛蒙上后,讓他們在不依賴任何人的幫助下去走到門口,而后說出自己的真實體驗。在整個活動當中,學生可以初步認識到盲人在生活當中的諸多不便,從而培養(yǎng)出他們樂于助人、替被人著想的良好習慣。這樣的為學生設(shè)置現(xiàn)實生活場景的方法,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切身的體會和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以后如果遇到同樣或者相似的場景,也就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這樣許多正確的做法的疊加,就是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zhì),這樣的德育教育才能算成功。
結(jié)語:
老師是傳播知識的職業(yè),但更是塑造人格的職業(yè)。“教書育人”,傳播知識是教師的重要工作,但我認為,育人是老師更重要的職責。為社會培養(yǎng)一個具有健全人格與優(yōu)秀品格的人才比培養(yǎng)一個知識豐富的人才要重要與成功得多。畢竟知識可以慢慢積累,但是人格一旦形成也就很難改變了。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從業(yè)者,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將德育教育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張麗. 古典詩歌煥發(fā)德育魅力——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2017(10)
[2] 羅雪婷. 道亦有道 德者居之——試論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教研版). 2012(02)
[3] 張招娣.楚漢之間,育人成德——淺談象棋在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 文理導航(下旬).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