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從而使教師難免出現(xiàn)一系列情緒問題。教師如何科學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guān)鍵詞: 情緒問題;負面情緒;心理健康
一.教師情緒問題成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家長和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教師有時也會出現(xiàn)個人婚姻危機,子女教育危機、父母健康不佳甚至會遇到失去親人等重大事件,教師的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而社會、學校對教師又不能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他們的身心長期以來處于高負荷的運轉(zhuǎn)狀態(tài)下,難免有時會情緒失控,出現(xiàn)體罰學生的不良現(xiàn)象。無形中這種負面情緒會彌散到教學中,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不良的影響。心理學研究揭示,愉悅的心境使人感到愉快,看到周圍的事物都帶上愉快的色彩,動作也顯得敏捷。不愉快的心境使人覺得沉重,感到心灰意冷,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即心境具有彌散性。當教師帶著這種情緒授課時,自然會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一種不愉快的心境下被動地與老師互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積極樂觀的心境會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有益于健康;消極的悲觀的心境會降低人的活動的效率,使人消沉,長期的焦慮會有損于健康。教師首先得學會科學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二.教師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控制與調(diào)適。
教師是心理健康的主體,有了負面情緒并不可怕,那么,教師自己又怎么控制負面情緒,如何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議:
1.把握好“度”。心理健康十分講究“度”的把握,認為“過猶不及”。無論是欲望、感情、個性,還是言談舉止,度的掌握都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無可非議的,但是一旦過度就會失之偏頗,甚至走向反面。個性過強,期望過高,要求過嚴,情緒過大,工作過多,這些在教師中容易出現(xiàn),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問題,因此,既要積極進取,又要適可而止,否則必物極必反。
2.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現(xiàn)代人容易遇到的問題,其源于比較和差別。如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比較;待遇與別人的差別;把自己與周圍的同事、朋友進行比較;與昔日的同窗好友進行比較;與自己的理想比較。一些教師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時間長了,就容易產(chǎn)生怨氣、憋氣、惱火等。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何況在一個充滿競爭、挑戰(zhàn)、變幻的年代,成敗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平常心,有時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有時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保持心理的平衡與自在,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的快樂境界。
3. 積極行動。心理的保健是一個積極行動的過程,如多讀一點心理健康方面的素,將知識變成能力;多與他人交往,交心談心,既能密切關(guān)系,建立友情,體會溝通的樂趣,又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以開放的、豁達的心態(tài)對待變化與外界,多讓自己處于動的狀態(tài),有利于保持一顆年輕、快樂、充滿活力的心。
4. 勞逸結(jié)合。教師工作8小時的內(nèi)外界線常常是不分明的,很多工作要回家去做,如備課、批改作業(yè)、家訪等,因此如何把工作與休息處理好、休閑與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有張有弛,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習慣,也是心理健康的要求,健康的心理來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接納自己。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長處和缺點。一些教師為追求完美,總是挑自己的毛病和不足,這樣做雖然有利于不斷進步,但是也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其實也是跟自己過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緊張,讓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賞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己,才能有成功的機會。
6. 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當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或者自我進行調(diào)節(jié),或者參加一些心理咨詢活動,主動向人溝通,說出心里的不愉快,將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主動權(quán)抓在手里,這一點很重要。
參考文獻:
[1]邱懿.教師教學情緒的現(xiàn)狀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8(09):55-58+32.
[2]劉青榮. 教學情緒的結(jié)構(gòu)、現(xiàn)狀及其影響效應[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奚春美.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林區(qū)教學,2018(08):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