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喜華
【內(nèi)容摘要】傳統(tǒng)課堂受到了新課改的沖擊,教師是戴著鐐銬跳舞還是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助力課堂?本文筆者試從學生自管的角度闡述將學習權(quán)交還學生帶給課堂的精彩變化。
【關(guān)鍵詞】教師? 學生? 助教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課改至今,誰才是課堂的主人?這是一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筆者從“學生自管”角度來淺析學習權(quán)交還學生帶給課堂的無窮魅力。
一、傳統(tǒng)課堂接受“新課改”的沖擊
我市自“學講計劃”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在改變自己課堂教學行為的同時,還是存在憂慮。身為教師在課堂上還講不講?如果講,又講多少時間合適?如果一節(jié)課都是學生在展示,這種教學方式可行嗎?在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改下,到底誰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堂的生命力在展示,展示成了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展示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這一點恰恰與“學講計劃”中教學環(huán)節(jié)三“交流展示”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展示初期,學生在展示時,總是看著某一同學,讓幫忙拿主意或是在等待教師的意見時,筆者認為這樣的展示是假展示、是形式,但如果是試行初期,學生也是需要有一個接受和形成的過程,因為展示時呈現(xiàn)的是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這種素養(yǎng)又是可以培養(yǎng)的。因此,展示初期對學生進行培訓是有必要的,從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用語,包括導入語、卡殼用語、結(jié)束語、補充語甚至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等等做起。
二、多元化教學方式給學生獨立生存的機會
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沒有和很多老師一樣,去按著教學大綱上課,而是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進行小組培訓,讓學生懂得組建小組的意義,讓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定格在每個同學心中。讓每一個學生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個美麗的思考,對于小組來說都是重要的。
每當我來到班級時,負責課前提問的同學已做好了充分準備(課件、道具……),以漂亮的板書將前面學過的內(nèi)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在黑板上。然后,完全是一個真正的小老師,開始了互動,在互動的時候關(guān)注到全體學生,對于個別基礎薄弱的同學還給予鼓勵。以華麗而不失本真的語言完成本次課前交流。教師又怎能不被自己的學生折服,又怎能體會不到“教學相長”。課前展示的同學在檢測時采取個別提問、集體提問相結(jié)合,情境話劇與思辨問題相互補充方式豐厚了師生課前最寶貴的時光,如果說,一節(jié)課是一頓豐盛的大餐,那么這樣精彩的課前時光則是餐前的開胃湯,而湯后的美味又怎能不值得期待。
新課教學中,筆者大膽實行了“三不講”,同學們已經(jīng)會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部分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教學中,針對學會生活自理是提高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基礎,這是學會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此時,同學們等不及講完,就開始了舉手,看來答案不辯不明啊,有同學指出這是含義,也可以說是養(yǎng)成自理的能力的原因,在思維的交鋒中同學們理解。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立能力?即克服依賴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尋找獨立鍛煉的機會這幾點以外,有同學提出,再加上一條:善于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因為“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還缺乏完全獨立生活的能力,在法律上不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我們還需要父母的監(jiān)護和幫助”。所以,在增強自立意識和能力的同時,我認為,有必要加這一點。有理有據(jù)的闡述得到了同學們認可的掌聲。這時,小老師又把同學們的目光集中到了導學單上一個觀點:小黃說:“對于中學生而言,自立等于獨立”,現(xiàn)在終于可以不讓父母管啦,我徹底解放啦?你是如何理解小黃的話的?并說明理由。此時,這個問題已不攻自破。
從心理學角度,每個人都有被肯定、被贊賞的需要。當學生通過展示學到了知識,體會到學習帶來的自身價值時,就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體驗“學生自管”的無窮魅力
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助教”自我管理法,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學習力。在班級原有一名課代表的基礎上,不僅又選了一名,而且,給他們?nèi)×艘粋€新的名字就是“助教”。助教本意,指高等學校教員老師中職稱低于講師的一種初級職稱,原則上不能單獨授課,或不能教授全部一門學科的課程,只是輔助其教學。而這里的“助教”是一種協(xié)助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職稱,具有很多權(quán)利,相當于小老師。在學生面前有很高的威信和聲望。反過來,除“助教”外任何一個學生有對“助教”工作評價的權(quán)利,以滿意度來計算。教學中的課件制作、導學單的制定、自習課上的管理,都由“助教”制定計劃,和老師溝通后傳達給學生。對學參,預習完成情況,學過內(nèi)容的檢查情況,不同的班級助教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剛學過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助教就主動布置學生自主復習。不僅有清晰的復習提綱,而且有落實,在課下會找到相應時間讓學生互學,互提。
教師適時讓出講臺,讓講臺成為師生、生生、生本互動的平臺,當“講壇”變?yōu)椤皩W壇”時,不是削弱教師的地位,而是承認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關(guān)注學生,關(guān)注到每個學生成長的需要,讓學生在賞識與快樂中成長、成人、成才、成功。
【參考文獻】
[1] 何基生. 自主學習能力論[M].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9.
[2] 張異賓. 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小學政治品德卷[A]. 楊維風. 學生“學習力”培養(yǎng)的教學探索[C].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32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