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娜
摘要:語文學科教學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德育滲透方法,也是落實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因為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學資源,而且其本身就具備良好的思想教育功能,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主任;德育;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與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學科。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生字新詞及文本布局謀篇的講解,忽視了蘊含在文本中的德育因素的挖掘,致使語文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只是機械背誦默寫,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當中豐富的德育內(nèi)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提高學生品德素養(yǎng)為重要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其健康成長與發(fā)展。
1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元素,它不但能夠積極推進教學進程,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一些德育內(nèi)容加入到自己的授課內(nèi)容中,將二者有機融合,學生通過課上的學習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道德思想在哪方面還存在不足,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適合學生的德育內(nèi)容來對他們進行指導。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會增強自己的觀念與意識,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個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新課改也要求學生要實現(xiàn)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這些都表明德育內(nèi)容滲透于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給學生分析那些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分析他們的人格與思想等,或者是來解讀相關人物形象的品格,通過這些分析和解讀,教師要指出這些善良和優(yōu)秀的品格對于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進而在生動活潑的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把德育因素納入進來,加深學生對于正確道德觀念的理解,促使學生提高其道德觀念以及道德認識,加強學生個人道德體系標準的建設,從而使他們的基本道德素質得以提高。
2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教學現(xiàn)狀
2.1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還是有部分教師對德育教學不夠重視,有的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積極應用各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對德育教育就不是非常重視,認為對學生的德育教學效率不高,還浪費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的時間,不愿意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得德育教育教學策略不能有效進行。
2.2在語文課堂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效率不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嚴重,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習慣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導,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有效的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沒有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不利于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由于教學過程中只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不能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打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
3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
3.1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
對于學生來說,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給他們帶來一個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將“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落到具體的實踐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克服自身在學習時的畏懼心理,進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求學心理,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以及良好的價值取向,認真對待學習和人生。倘若班主任一直以一副刻板生硬的面孔來面對學生,出現(xiàn)問題就諷刺挖苦學生,就必然會讓學生反感進而形成抵觸心理,這樣就無法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功能。
3.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文這一學科中也具有很多的德育資源。在語文課的教學中,班主任要善于將該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有效結合,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語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挖掘出教材內(nèi)容中蘊含的德育思想,進而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領會并掌握到其中的德育思想,學生就會將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行為中,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全面發(fā)展。
3.3課堂中積極創(chuàng)設有效情景
藝術形象化是語文這一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征,它并不采用枯燥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來反映出各種主題,因此,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時要把握住形象和生動這兩個基本點。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氛圍與教學情景,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和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fā)。所以,班主任要將語文課的這種特有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景,進而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
3.4注重與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
我們不僅要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還要將其延伸到課外,因為要想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就必須要經(jīng)過實踐的熏陶。因此,班主任要將語文教學和各種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語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使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充分運用在實踐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進而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此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他們主動融入到日常以及社會活動中,許多有益的各種文化實踐活動也要鼓勵學生多去參加,學生在其中可以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進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最終讓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高。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德育品質,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道德實踐體驗,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周平.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的德育滲透[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6):126-127.
[2]鄭洪.小學語文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