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肇鋒
校園向來被喻為神圣的“象牙塔”,是培養(yǎng)祖國希望的一方圣土。但是近年來校園暴力行為的頻頻發(fā)生破壞了校園的圣潔和寧靜。青少年作為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因此,如何有效地預防校園暴力的發(fā)生,給青少年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而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不僅是政府、教育部門的責任,同時也是每一位社會成員應該主動承擔的責任。
青少年暴力有危害性大、影響惡劣等特點,由于青少年階段的特殊性,我國對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近些年來關于中學校園暴力的報道越來越多,因此對校園暴力的研究也在逐漸增多。本文根據國內校園暴力的發(fā)展情況,分析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校園暴力的解決對策。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迅速發(fā)育的階段,其身高、體重、胸圍、體型都有著明顯變化。此外,學生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個體生理器官逐漸成熟,機體機能開始健全,這個時期是青少年處于全面生理變化的階段,身體各系統發(fā)生著急劇變化,這些變化為青少年智力活動以及內部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的控制提供基礎。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必須接受進入青春期后自己身體快速發(fā)育和變化的現實。由于青少年沒能力預知成熟所需時間以及過程,當他們關注自己生理上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時會產生憂慮、壓抑等情緒。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急劇增強,強烈要求獨立自主。另外,青少年情緒容易激動、煩躁、不安且多變,他們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感動,或者振奮、興奮、激動,或者動怒、慪氣。此外,進入青春期以后,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不輕易將內心的活動表露出來。如果家長們不能正確對待這些心理變化的特征,就容易加深青少年的心理負擔,從而有可能演化成校園暴力行為。
青少年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心理、生理都會發(fā)生變化,但對事物的認知程度還很低,辨別是非、抵御誘惑的能力較差,出現問題時不能進行正確地自我評價與反思。青少年身心發(fā)展不協調的問題,是他們在成人化、社會化階段必然出現的問題,也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體現,同時也是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的一大原因。
家庭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兒童如果生長在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中,他的身心就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如果生活在充滿憤恨、暴力的家庭中,就會引發(fā)子女不良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一系列消極的行為反應,比如意志消沉、恐懼焦慮、對學習失去興趣、煩躁不安、有較強的攻擊行為等,這些消極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調節(jié),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學校的管理不善、學風環(huán)境差是很多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現象在初、高中階段最為明顯。很多中小學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師資力量的影響,學校的校風、校紀形同虛設。多數學校只重視教學目標的完成,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日常生活作息、行為規(guī)范的嚴格管理,直接導致了校園不良現象的發(fā)生。
多數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雖然我國一直在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學校只是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嚴重忽視了德育和法制的相關教育,這樣十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不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必然使青少年對社會、人生及自我不能產生正確的認識,甚至會產生錯誤的人生價值觀念,從而引發(fā)校園暴力。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積極影響,社會上仍存在一些影響惡劣的不正之風,這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還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當他們被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時,如果得不到老師和學校的正確引導,就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及學校宣揚暴力文化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其中影視節(jié)目中出現的暴力傾向越來越嚴重,處在成長發(fā)育階段的青少年模仿能力極強,會盲目模仿影片中“英雄”的暴力行為,這也在無形中產生了暴力行為。
此外,青少年時期作為個體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存在不穩(wěn)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網絡暴力游戲的影響等顯著的心理特征。因此,存在消極暴力內容的網絡游戲也是引發(fā)校園暴力事件的原因之一。
加強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許多學校師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無的、沒有作用或者可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由于長期受到這些錯誤觀念的引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較為落后,往往收效甚微。走進大中小學,你會發(fā)現這些學校普遍是采取單一型(以教師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為主)和封閉型(局限在學校這個區(qū)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與外界溝通和交流)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新形勢下,學校應該及時更新觀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注重實效性,創(chuàng)新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
所謂積極健康影視作品,是指能夠使青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視作品,它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教師在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播放這些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片段,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具體的影視形象相融合,有利于使學生無形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從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在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們進入電影院觀看積極健康作品。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文化產業(yè)也涌現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尤其是“紅色影視”作品和勵志作品。例如:電視劇《潛伏》《真情錯愛》《雪豹》等以及電影《建國大業(yè)》《太行山上》《高考》等。通過影片中對影視作品主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屈精神的深入刻畫,使學生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革命先輩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迎接一切困難。在大專院校中,學??梢詮V泛開展優(yōu)秀影視作品講座、評論和鑒賞活動,定期舉行校園“健康影視周”活動,向大學生展示相關的新聞片、傳記片、生活片等,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從而使他們自覺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青春期學生的生理特征表現為:生長發(fā)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顯加快,體重、身高增長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漸明顯,生殖器官迅速發(fā)育,趨向成熟;心理特征表現為:智力發(fā)展顯著、自我意識增強、性意識發(fā)展以及情感發(fā)展等。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容易受到心理干擾,心理矛盾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一是厭學問題,很多青少年從上學開始就整天生活在繁重的課業(yè)任務中,他們背負學習競爭壓力和父母的過高期,因此學生的精神壓力較大;二是人際關系問題,從學生所處的學校環(huán)境來看,學生至少要處理好兩種人際關系(與教師的關系和與同學的關系),有些學生因不滿教師干涉自己課外生活而引起困惑,有些學生因處理不好和同學的關系而苦惱;三是情感類問題,伴隨著第二性征逐漸發(fā)育,青少年的性意識也慢慢成熟,這個階段比較容易出現早戀、失戀以及性犯罪等問題,依據當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應采用多種多樣的途徑與方法加強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每周一節(jié)班會課,是對班上全體同學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最佳時間之一。班主任應以一周班上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2.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
根據相關調查發(fā)現,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都沒有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也未配備專業(yè)和專職的心理教師。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盡快落實好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這一舉措,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3.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
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教職工尤其是專職教師與輔導員,在與學生接觸時應多一點鼓勵和引導,少一點挖苦和訓斥,努力創(chuàng)造溫馨、平等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
一方面,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引導他們理性地表達利益訴求,嚴格依法辦事,自覺做到學法、用法、守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青少年的服務力度,通過創(chuàng)建青少年維權崗、開展法律援助等方式,幫助他們依法維護正當權益。青少年是我國的希望與未來,青少年的茁壯成長除了要接受科學文化知識以外,也離不開法制教育。目前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亂紀現象比較突出、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因此必須加強在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
1.學校教育
一方面,學??梢蚤_設法律基礎課程,尤其是在中小學校中更應該普及此類課程。目前,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唯分論”的思想都十分嚴重,極大地忽視了對學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學??梢蚤_展各種普法活動,比如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講座、請學校所在地的社區(qū)民警現身說法等,為在校學生知法、守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員(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教育。有人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庭就像一所永遠不會畢業(yè)的學校?!奔彝ソY構的不完整會使學生缺失父愛或者母愛,這就會導致部分青少年不能安心學習,嚴重者甚至出現違法犯罪的行為。為此,學校除了要對學生加強法制教育以外,還要定期對家長進行培訓和輔導,讓家長主動參與到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中。另外,家長要把法制意識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遵紀守法、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這對加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極為重要。
為了貫徹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各級各類學校應進一步規(guī)范、強化校內安全管理措施,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校園安全責任制度,使各項校園安全工作落實到個人,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和諧平安校園。
1.安全責任要明確
首先,規(guī)定學校領導機構負責人的責任;其次,規(guī)定與校園安全相關部門(校保衛(wèi)處、校政教處和團委、校宿管科等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最后,引入一定的獎懲措施,各部門負責人需經過考核,對符合責任制各項要求的給予表彰和鼓勵,對未通過考核的取消當年評優(yōu)、評先的資格,如出現嚴重失職、造成惡劣影響的應當追究其工作責任甚至法律責任。
2.安全教育要深入
在完善校園安全責任制度時,學校還應該定期對全體師生進行各種安全教育。比如危機意識教育、生命觀教育,并針對一些常發(fā)的校園暴力進行模擬演練來提高在校師生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之后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和救助他人。自從2010年上半年全國發(fā)生多起校園惡性侵害事件以來,全國各大中小學及幼兒園都紛紛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來加強校園安全建設。此外,學校必須將校園安全教育常態(tài)化,不能限于形式主義和突擊應付。
3.安全檢查要到位
各相關責任人要定期檢查下級的工作成果,時刻督促指導下級工作。另外,校保衛(wèi)人員要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經常性檢查,及時向主管領導提出改進意見。外??梢扇藛T進入校園時應詳細盤查,并進行登記,與有關部門聯系后才能準許進入校園,爭取做到把危險堵在校門外,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總之,校園暴力所表現的形式、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社會、學校和家長都要正確認識校園暴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挖掘校園暴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預防。為了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相關部門必須標本兼治,使得人人都注重校園安全。校園暴力的控制和預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是我們堅信,通過學校、家庭、個人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最終可以實現校園暴力的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