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yī)院輸血科,江蘇 沭陽 2236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患者因食管、胃、十二指腸及胰膽等部位發(fā)生病變而引起的出血。此病患者以頭暈、四肢濕冷、黑便及嘔血等為臨床表現(xiàn)。此病患者的出血量若較大且其病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1]。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可及時為其補充血容量,穩(wěn)定其病情。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使用成分血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間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齡為20~72歲,平均年齡為(57.9±5.9)歲;其輸血量為800~1600 ml,平均輸血量為(1433.11±214.19)ml;其中因胃潰瘍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19例,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16例,因胃底靜脈曲張血管破裂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5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齡為22~71歲,平均年齡為(58.2±6.2)歲;其輸血量為900~1500 ml,平均輸血量為(1389.11±200.14)ml;其中因胃潰瘍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18例,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18例,因胃底靜脈曲張血管破裂而導(dǎo)致出血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的病情經(jīng)胃鏡檢查、血常規(guī)檢測及尿常規(guī)檢測證實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2)患者存在其他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3)患者有嚴重的精神障礙[2]。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普通血漿進行輸血治療。使用普通血漿進行輸血治療的方法是:按照主治醫(yī)師開具的臨床輸血申請單發(fā)放普通血漿。然后,為患者輸注發(fā)放的普通血漿進行治療。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成分血進行輸血治療。使用成分血進行輸血治療的方法是:對患者的實際癥狀、出血量及病史等進行評估。然后,依據(jù)評估的結(jié)果,為患者使用成分血進行輸血治療。1)若患者的出血量小于其自身血容量的20%,為其輸注膠體液、晶體液進行治療。2)若患者的出血量為其自身血容量的20%~40%,為其輸注去除白細胞紅細胞懸液進行治療,并將HCT維持在20%或20%以上,或?qū)b的水平維持在70 g/L或70 g/L以上。3)若患者的出血量為其自身血容量的40%~60%,為其輸注新鮮的冰凍血漿、去除白細胞紅細胞懸液進行治療,并將PLT的水平維持在50×109/L或50×109/L以上。4)若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其自身血容量的60%,為其輸注液體、紅細胞(冷沉淀)、新鮮的冰凍血漿進行治療。
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CT(紅細胞比容)、Hb(血紅蛋白)的水平、PLT(血小板計數(shù))的水平、PT(凝血酶原時間)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HCT、Hb的水平、PLT的水平、PT及APTT相比,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HCT、Hb的水平及PLT的水平均升高,其PT、APTT均縮短,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HCT、Hb的水平及PLT的水平均更高,其PT、APTT均更短,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HCT(%) Hb(g/L) PLT(109/L) PT(s) APTT(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4.52±3.56 21.11±4.12 46.11±1.87 71.67±2.76 42.21±8.07 63.11±9.58 21.43±5.55 16.42±3.75 60.56±9.76 42.11±7.98觀察組 40 14.39±3.42 24.44±4.65 46.25±1.95 74.54±3.11 42.45±8.18 70.22±9.89 21.56±5.67 13.41±3.51 60.47±9.71 34.14±7.42 t值 0.163 3.390 0.328 4.365 0.132 3.266 0.104 3.706 0.041 4.626 P值 0.871 <0.001 0.744 <0.001 0.895 0.002 0.918 <0.001 0.967 <0.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急癥。此病患者因其自身血容量的迅速流失,可導(dǎo)致其發(fā)生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嚴重影響其正常的活動和生活。若患者的出血量大于1000 ml且其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是進行輸血治療。有研究證實,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可快速地為其補充已流失的血容量[4]。為此病患者進行常規(guī)輸血治療的液體主要有平衡液、葡萄糖及普通血漿等。但是,為存在一定程度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持續(xù)進行常規(guī)輸血治療,可增加其血纖溶活性,使其出現(xiàn)血小板的功能障礙,導(dǎo)致其凝血功能進一步下降,增加其出血的風(fēng)險[5]。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使用成分血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