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
摘要:人本管理是人文化、人性化,以人為基礎展開的管理模式,通過對管理對象的了解分析而制定一系列的針對管理措施,使得管理落實到位,準確的滿足管理對象的需求,調整其認知的錯誤思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關于學生在步入社會之間的最后一階段思想干預,依從學生的年齡視角來看,他們的思想已經(jīng)趨于成熟,對社會存有迷茫的臆想輪廓,思想政治教育應從科學的思維視角出發(fā),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價值觀念,免于照本宣科的枯燥宣傳,圍繞學生的主觀意識,遵從學生的志愿進行信息解讀,使得人本管理與科學管理觀念達到最優(yōu)化。
關鍵詞:人本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17-02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精神上的啟迪,對其思想的正確牽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境界,為國家貯備高精尖的素質人才做好奠基、人本管理中應結合現(xiàn)有的管理條件、設備資源等,構建管理的機制,多層次的吸納學生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困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管理互動,科學化的展開管理計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1.從人本管理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應采取的原則
1.1 主體原則。
人本管理推崇學生主體,旨在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構建教育活動,尊重人的主觀意愿,而不是憑借管理者的一腔熱血,單向化的展開管理任務,管理中應幫助學生結合自我的優(yōu)勢實現(xiàn)社會價值,管理的目標是讓大學生帶有積極的思想觀念,上進的求知信心去參與社會工作,在生活中具備高智商與情商,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推動社會的進步,成為國家發(fā)展中的推動力,而當今的大學生有自己的主觀思想,管理應依從學生的自我思考形式去引導,堵不如疏,一味的告誡、打壓、制約是人本管理中非常忌諱的,教師不是學生本身,不能代替他們去實現(xiàn)社會價值,應在管理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幫助其看到自我的價值所在,從而揚長避短的實現(xiàn)自我,充實自我,獲得自我進步。
1.2 人文關懷原則。
人本管理中,應帶有濃厚的人文關懷,滲透到學生的專業(yè)、生活、思想中,要懂得尊重學生,理解他們,甚至對學生的一些偏頗的認識也不直接性的采取否認的態(tài)度,而是循循善誘,讓學生感受到管理的熱情與溫暖,自發(fā)的調整自己的錯誤思維,往往被關愛的學生也能夠關愛他人,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學生,而不是單一的管教,這樣學生與教師的表述也更為真實,管理者了解學生的觀點,從他們的真實意識上出發(fā)進行疏導,教育更具科學性。
1.3 教書育人原則。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關注德育,再次關注學生的上進意識,要讓教育觀念深入人心,而不是簡單的依托教材文本進行教育設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是將知識傳遞到學生的思維意識中,部分教師若是只按部就班的解讀教材,在大學生中集中化的進行問題講解,學生不僅聽不進去,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會產(chǎn)生厭惡感,教師只關注自己的教育內容是否傳輸出去,不關注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汲取政治思想提高認知水平,這樣的教育既不科學,也無效。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特點
2.1 符合規(guī)律性。
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變化,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應依從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今學生的思想來展開,每一個學年學生的想法都會有所不同,因為他們結束的社會事實、網(wǎng)絡環(huán)境等影響了他們的主體思想,政治教育應具有邏輯性,能夠了解不同年齡段、學齡學生的思想,而不是以自我的感知導入政治教育,揭示培育學生的流程弊病,以規(guī)律特點推陳出新的提出教學變革措施。
2.2 鮮明的時代性。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文明程度、經(jīng)濟水平等都潛移默化的在調整更新,科學技術的支撐下,教育形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大學生此時對生活的追求、對未來的向往都今時不同往日,教育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更要滿足時代發(fā)展下的新要求。
3.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路徑分析
3.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的科學化。
以人為本的教育中要飽含情感因子,簡而言之就是教師的教育方式要從傳統(tǒng)的單一固化模式改變?yōu)槎嗑S靈活的形式,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授課,通常聽課的人數(shù)較多,這時候教師很難與學生進行情感對話,教師可導入一些與學生生活關聯(lián)的案例,聽聽大部分學生的觀點,了解他們的思想傾向,還可以展開匿名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反饋,以此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視角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3.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方式的科學化。
政治教育思維可結合現(xiàn)代化的設備儀器,提純健康的知識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他們對于社會的種種問題都帶有好奇心理,且總感覺這些新聞熱點與自己相距甚遠,而未來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的教育題材,成為教育材料中的主人公,思維的科學化轉變,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以活躍的思維基于基礎的認知,進行世界文化、經(jīng)濟、政治的思考,既要客觀的認識事物,又要具備主觀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與現(xiàn)代的教育新型措施融合起來,導入趣味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三人成虎。鼓勵學生以自主的眼光分析問題,表述積極認識下的獨立見解。
3.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學化。
據(jù)有關的數(shù)據(jù)顯示,90后在參加工作中更加注重被尊重感,他們不會沒有價值的加班,而是有自己的時間安排,他們不畏懼裸辭,更加看中公司的文化,在尊重上級領導與老員工的同時,也希望獲得同等的回饋,教育中也是一樣,教師雖然是知識傳遞的主體,是整合知識內容的核心,但學生也希望在思想政治的管理中,被認可被理解,他們有著復雜化的思維特點,教師應依托教育教材豐富管理體系,以網(wǎng)絡的傳播效益促成學生的思維干預,同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時間安排、心理訴求,
使得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和諧發(fā)展,學生從心底明確知識內涵,愿意汲取有關的知識并信服教師傳播的理念,而不是強硬的灌輸?shù)綄W生的腦海中,逼迫他們記憶,違心的去表達,科學的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真實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多去揣摩學生的思想,揣摩時代下學生的思維影響程度,開創(chuàng)更為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案。
3.4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科學化。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構建,是融合了校園的辦學宗旨,國家的教育目標,人才的培育計劃,政治的發(fā)展需求等,綜合性規(guī)劃的內容鋪陳,包括學生的專業(yè)、科研、未來的就業(yè)指向、心理活動等,結合黨指導下的方針思想,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又契合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而展開的知識滲透,教育機制的內容填補,要以黨政思想為核心點,依托社會力量與學生的主體思維,營造出科學育人的氛圍,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去實現(xiàn)。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應透徹的領會人本管理的內涵,明晰科學的教育指標,關注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社會認知健康,調動學生的政治思考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成長為自我進步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侯穎怡.德魯克以人為本管理思想探析及對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fā)[J].陜西教育(高教),2012(4):78-80.
[2] 呂淮湘.大學后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新探基于人本管理理論視角的研究[J].蘭州學刊,2009(5):154-156.
[3] 侯海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下的大學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新思路探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120-121.
[4] 張浩.人本管理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價值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5,11(9):159-160.
[5] 布音克西克.人本管理理念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探究[J].科學中國人,2014,23(11):9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