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輝
(陜西省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 放射科, 陜西 寶雞, 721001)
肺癌是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增長速度極快的惡性腫瘤,隨著因目前環(huán)境的惡化及吸煙群體的增加,肺癌的發(fā)病逐漸趨于年輕化[1]。研究[2-3]顯示,周圍型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之一,臨床發(fā)生率較低,為肺癌總發(fā)病率的20%左右,但惡性程度較高、轉移早、倍增時間短,是導致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需加強對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治療以改善預后?,F(xiàn)階段,臨床上在診斷周圍型肺癌疾病多采用影像學方式,能夠定位腫瘤位置,定性分析腫瘤性質及分期[4]。本研究采用X線片與多層螺旋CT 2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對周圍型肺癌進行診斷鑒別,分析2種檢查方法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9例周圍型肺癌、部分伴胸水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32例; 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9.81±5.51)歲; 腫瘤分期: Ⅰ~Ⅱ期40例, Ⅲ~Ⅳ期39例; 腫瘤最大直徑: >3 cm 48例, ≤3 cm 31例; 淋巴轉移情況: 50轉移, 29未轉移。納入標準: ① 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影像學、病理學檢查確診; ② 存在獨立思考能力; ③ 研究經(jīng)醫(yī)院委員會審核后批準; 排除標準: ① 患者存在嚴重精神異常; ② 存在系統(tǒng)功能障礙; ③ 拒絕參與研究; ④ 對研究內(nèi)容不知情。
1.2.1 X線片檢查: 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在檢查時保持站立位,采用美國銳柯DR X線機對患者的胸部正位及側位進行掃描檢查。
1.2.2 多層螺旋CT檢查: 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保持仰臥位,采用美國GE 64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檢查,首先對患者的全胸容積進行平掃及增強掃描,隨后對病灶部位進行薄層掃描,將掃描參數(shù)設置如下: 電流120 mAs, 電壓140 kV, 層距3.0 mm, 層厚3.0 mm, 機器旋轉時間為0.6 s。對患者實施增強掃描前需給予患者注射碘佛醇注射液(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30), 以3.0 mL/s的速度注射,注射總劑量為80 mL, 隨后醫(yī)生對病灶的掃描層厚需控制在1.0 mm。
多層螺旋CT檢測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91.14%、92.98%, 高于X線片的57.35%、53.1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周圍型肺癌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對比[n(%)]
多層螺旋CT檢測在周圍型肺癌Ⅰ~Ⅱ期、Ⅲ~Ⅳ期中陽性表達率及總表達率均高于X線片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多層螺旋CT與X線片檢測陽性表達效果對比[n(%)]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社會不斷加劇,肺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肺癌作為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病情進展較為迅速,且治療難度較大[5]。大部分患者患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約50%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嚴重者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等,病死率高[6-7]。周圍型肺癌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類型,臨床轉移、擴散較早,確診后生存期大多不超過1年,且無法進行手術根除治療。但周圍型肺癌對放化療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接受全身化療后初治效果明顯,可有效延緩癌細胞擴散[8]。研究[9]表明,早期周圍型肺癌可經(jīng)化療后達到良好效果,且存在1%的痊愈率。周圍型肺癌患者長期接受化療后極易產(chǎn)生耐藥性,致使癌癥復發(fā),預后較差[10]?,F(xiàn)階段,臨床上對于肺癌患者的篩查及診斷主要采用影像學明確患者病灶[11]。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層螺旋CT能夠更快、更好的確定病灶范圍,因此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層螺旋CT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從不同層面反應患者胸部及肺癌可能發(fā)生的病變,并給予全方位的掃描,有助于臨床的確診[12-13]。此外,多層螺旋CT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明顯損傷,且臨床診斷率較高,可為醫(yī)生的診治提供依據(jù)。而常規(guī)影像學X射線檢查分辨率較低,在檢查過程中漏診率高,無法明確患者病情[14]。因此,采用多層螺旋CT檢查可清晰的顯示患者肺部及病灶狀況,對推進治療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表明,多層螺旋CT檢測靈敏度為91.14%、特異度為92.98%, 高于X線片的57.35%、53.1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層螺旋CT檢測在周圍型肺癌Ⅰ~Ⅱ期、Ⅲ~Ⅳ期中陽性表達率及總表達率均高于X線片檢測(P<0.05), 說明多層螺旋CT在診斷周圍型肺癌準確率顯著高于X線片。X線片漏診率較高,且具有較高輻射,對患者醫(yī)源性損傷大[15], 但多層螺旋CT篩查準確率較高,這是因為多層螺旋CT掃描后可清晰觀察到病灶形態(tài)大小及邊緣的特征,同時還可以觀察病變的內(nèi)部特點及周圍臨近組織的CT表現(xiàn),可有效減少漏診及誤診發(fā)生率[16]。周圍型肺癌腫瘤組織沿著支氣管壁生長,或因腫瘤而導致支氣管狹窄發(fā)生阻塞性肺炎、阻塞性氣腫等,于患者患病早期,腫瘤相對較小,在進行X線片檢查時,極易與炎癥性病變或其他良性腫瘤等疾病相混淆,出現(xiàn)誤診及漏診[17-18]。因此,對于周圍型肺癌患者在臨床診治中需結合具體的臨床資料配合經(jīng)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可有效減少漏診率及誤診率,提高肺癌的早期篩查成功率。
綜上所述,在多層螺旋CT檢查下,患者肺部的病變情況可清晰顯示,具有較高分辨率,對早期肺癌患者的篩查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