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偉 劉永林? 彭來君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異質(zhì)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髓系細胞分化及發(fā)育異常,表現(xiàn)為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轉變?yōu)榧毙运柘蛋籽。ˋML)的風險性較高[1-2]。染色體異常克隆是MDS的特點之一,應用常規(guī)染色體核型分析(CC)能發(fā)現(xiàn)約40%~70%的MDS患者存在非隨機的染色體異??寺?。本研究對70例MDS患者骨髓進行5、7、8、20號和Y染色體熒光探針信號分析,并與CC結果進行比較,觀察不同類型MDS患者的染色體異常,初步探討FISH技術在診斷MDS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浙江省中醫(yī)院血液科就診的符合維也納最低診斷標準[3]的MDS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17~83歲,中位年齡 55歲。按 WHO 2008分型[4]:難治性貧血(RA)20例,難治性貧血伴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RAS)4例,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伴多系發(fā)育異常(RCMD)17例,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過多-1(RAEB-1)13例,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過多-2(RAEB-2)10例,5q-綜合征1例,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DS/MPN)2例,不能分類的MDS(MDS-U)3例。另選取10例在本院就診的良性骨科疾病患者的骨髓細胞作為對照。
1.2 試劑與儀器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試劑盒(批號:CNG0007)購自北京金菩嘉醫(yī)療科技有限公 司, 包 括 GLP CSF1R/GLP D5S23,D5S721;GLP EGR1/GLP D5S23,D5S721;GLP D7S486/CSP7;GLP D7S522/CSP7;GLP D20S108/CSP8和 CSP X/CSP Y共6組探針,熒光顯微鏡型號OLYMPUS BX-UCB,熒光原位雜交儀型號ABBOTT ThermoBrite。
1.3 常規(guī)染色體核型分析 抽取抗凝骨髓適量采用骨髓短期培養(yǎng)法進行細胞培養(yǎng),每例標本選取≥20個中期分裂相細胞進行R顯帶核型分析,染色體核型描述按《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2013)》進行。
1.4 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及閾值的建立 取抗凝骨髓液2ml,以0.075mol/L KCI溶液低滲處理后,以3:1甲醇冰醋酸溶液預固定,制備細胞懸液滴片、烤片,制備探針混合物,變性、加探針雜交、洗滌玻片并復染,立即蓋上蓋玻片。放在暗處15min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期細胞的熒光信號,每份樣本計算200個細胞。FISH閾值的建立: 采用良性骨科疾病患者的骨髓細胞10例設為正常對照組建立各探針的檢測閾值。異常閾值=平均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ISH與CC總檢出率比較 70例MDS患者中,聯(lián)合應用兩種方法共檢出40例染色體異常,總陽性率為57.1%,其中FISH檢測出35例染色體異常,陽性率為50.0%,CC檢測出27例染色體異常,陽性率為38.6%。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相一致的患者有52例(74.3%),其中FISH與CC均正?;颊?0例(42.9%),F(xiàn)ISH與CC均異?;颊?2例(31.4%);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不一致的患者有18例(25.7%),其中CC異常而FISH 正?;颊?例(7.1%),異常均分布在FISH探針檢測區(qū)域以外(見表1);FISH異常而CC正?;颊哂?3例(18.6%),其中20q-和7q-異常各6例,5q-和+8異常各3例(見表2)。
表1 5例FISH正常而CC異常MDS患者
表2 13例CC正常而FISH異常MDS患者
2.2 FISH與CC對MDS常見染色體異常檢出率比較 見表3。
表3 FISH與 CC對MDS常見染色體異常檢出率的比較[n(%)]
2.3 染色體異常與WHO分型(2008)的關系 見表4。
表4 染色體與WHO分型(2008)的關系[n(%)]
MDS 的染色體異常主要以染色體缺失和數(shù)目異常(增加或丟失)為主,尤其是+8、-7/7q-、-5/5q-、20q-和-Y等5種最為常見,而染色體易位則較少見,約為5%[5]。本研究對所有70例MDS患者使用了6組覆蓋上述5種MDS常見染色體異常的FISH探針進行檢測,并與CC結果相比較。結果顯示,CC染色體異常檢出率僅有38.6%,稍低于國內(nèi)外報道的異常比例,可能是由于43例CC正常的MDS患者中有3例可供分析的分裂象數(shù)目不足,故可能存在漏檢,降低了染色體異常檢出率。而FISH技術的染色體異常檢出率高達50.0%,要明顯高于CC。FISH技術檢測顯示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為20q-(20.0%)和+8(17.1%),其它異常檢出率依次為-7/7q-(15.7%),-5/5q-(12.9%)和-Y(2.9%),染色體異常分布頻率的順序與國內(nèi)李樂勒等[6]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但與其它國家報道有較大差別。西方報道染色體異常中最常見的染色體依次為 -5/5q-,+8,-7/7q-,20q-,17p-,11(q23)異常及復雜或高度復雜異常核型等[7],與本研究結果不符,這可能是和兩者之間不同的種族和地域之間的差異有關。CC檢測顯示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為+8(10.0%)和20q-(8.6%),其它異常檢出率依次為-5/5q-(7.1%)、-7/7q-(7.1%) 和 -Y(4.3%),F(xiàn)ISH 技 術較CC將-5/5q-,-7/7q-,20q-和+8這4組染色體異常檢出率分別由7.1%、7.1%、8.6%、10.0%提高至12.9%、15.7%、20.0%、17.1%,該結果表明FISH技術檢測MDS患者-5/5q-,-7/7q-,20q-和+8的敏感性要高于常規(guī)染色體核型分析。
本研究70例樣本兩種方法檢測共有52例(74.3%)結果一致,30例兩種方法檢測均為陰性,22例兩種方法檢測均為陽性,其中7例患者CC除檢測出FISH的異常核型外,檢測異常還累及1、4、9、13、15、16、17、18、20和22號染色體,說明CC比FISH能發(fā)現(xiàn)更多結構與數(shù)目異常,而本研究中使用的是間期 FISH,由于探針設計范圍有限,一次只能檢測一個或幾個位點的已知異常,如果染色體異??寺≡谔结樤O計范圍之外,就無法檢測到。本研究70例樣本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不符的患者有18例(25.7%),其中5例患者CC異常而FISH正常,這5例染色體異常均分布在FISH探針檢測區(qū)域以外(見表1);CC正常的MDS患者中由 FISH檢測出了13例異常,核型分析出現(xiàn)漏報現(xiàn)象,其中20q-和7q-異常各漏報6例,5q-和+8異常各漏報3例,F(xiàn)ISH對其中的5q-、7q-、20q-和+8這些CC漏報的染色體異常都能夠準確檢測出。其中10例樣本FISH檢測陽性細胞百分率僅為7.0%~16.0%,表明該10例患者體內(nèi)可能存在小克隆的隨機染色體異常改變,通過CC法容易漏檢,余下的3例樣本經(jīng)FISH檢測結果顯示,陽性細胞百分率分別達到 32.0%、34.0% 和60.0%,但CC仍然漏檢,這可能是由于可供核型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數(shù)量不足。因此,作者認為對于核型正?;蛘吆诵褪〉腗DS患者,F(xiàn)ISH仍可以檢測出10%~20%左右的染色體異??寺?,F(xiàn)ISH 技術對于那些骨髓細胞少,分裂相不理想的標本尤其適合,檢測敏感性更高。
本研究中70例MDS患者按WHO分型,其中RA比例最高,占20例(28.6%),其它分型依次為RCMD 17例(24.3%),RAEB-1 13例(18.6%),RAEB-2 10例(14.3%)和RAS 4例(5.7%)。根據(jù)FISH檢測結果顯示,在WHO分型各亞型中,染色體異常檢出頻率是不一致的,RA、RCMD、RAEB-1、RAEB-2和RAS的染色體異常檢出頻率由低到高依次為30.0%、47.1%、53.8%、60.0%和75.0%,可見MDS的分型與染色體異??寺z出率相關,且異常克隆檢出率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有增加的趨勢。而CC法 RA、RCMD、RAEB-1、RAEB-2和RAS的染色體異常檢出頻率依次 為 15.0%、7.6%、69.2%、50.0%和 50.0%,CC除RAEB-1型染色體異常檢出率要高于FISH以外,其它異常檢出率均低于FISH,表明FISH技術在檢測MDS各亞型中染色體異常的敏感性要高于CC。
綜上所述,F(xiàn)ISH技術對MDS 常見染色體異常檢測的敏感性要比CC高,但是FISH技術因包含探針有限,不能完全替代CC在MDS檢測中的作用,可以成為染色體核型分析的有益補充,對于那些CC檢測失敗或者正常的病例,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