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白玲
【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
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也就是說,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義,實際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教育,教育則需要通過生活來發(fā)揮其力量。
【關鍵詞】語文;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我認為,“生活即教育”就是在學校這個育人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貼近生活、明辨是非,形成文化素養(yǎng),進而成為一個健康的、完整的人。
一、引導回歸本真,在生活中反思
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辫b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生活認知非常主觀化,只有自己的生活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針對學生這一特點,依托語文學科,我在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生活,引導他們結合課內(nèi)的學習來反省自身,成為生活的觀察者、體驗者、反思者。
如《陶校長的演講》一課,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課文圍繞“每天四問”的中心議題,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有沒有進步,希望學生養(yǎng)成“每天四問”的好習慣,爭取在各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緊密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說在這四個方面是如何做的。比如,在“健康”方面:“你每天都有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嗎?”“你每天為了你的健康做了什么?”“你有哪些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在“工作”方面:“你負責收發(fā)作業(yè)本時,是如何考慮及時收發(fā)的?”“遇到作業(yè)速度慢甚至不交作業(yè)的同學,又有什么辦法讓他跟上大部隊?”結合自己的生活,充分了解陶校長演講的意義,理解陶校長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學會在生活中進行反思,讓這些好的習慣影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二、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蔽覀兊恼Z文課堂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情境,體現(xiàn)處處皆課堂的理念。生活化展示平臺課前演講,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與人交往的熱情,從而成為一個更加健全的人。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隨堂發(fā)言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他們需要更好的展示平臺和機會。于是,我在班級內(nèi)實施“課前三分鐘演講”,定期規(guī)定好主題,將課前閱讀時獲得的新信息、新知識帶進課堂。如春天來臨時,布置學生以“春分”這個節(jié)氣為題準備演講內(nèi)容,學生在演講前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大量的資料,從節(jié)氣的由來、特征、民俗等各方面詳細地進行解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主動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知識,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同時,通過該活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鍛煉了學生的膽魄,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使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目前,學校以我班為示范,將該活動輻射到全校的語文課堂,以期讓全校所有學生均能在此活動中有所收獲。
生活化教學途徑巧用教具,合適的教具能夠有效地輔助教學,同時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當然,教具并不一定非要是花費大量精力精心制作的,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需求隨時準備。如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時,由于慣性思維,絕大多數(shù)人切蘋果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所以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即便通過講解告訴學生:當蘋果橫著切時,橫切面上會呈現(xiàn)五角星的圖案。學生也會對不形象的表述產(chǎn)生疑問。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在課堂上自己進行操作并觀察。這樣,不但解開了學生心中的疑惑,有了更直觀的印象,還讓他們一下子就回到文本中去,教學效果顯著。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在生活中習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主動寫文章,就要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激情,讓學生在生活中有興趣地開放思維、進行習作。
(一)觀察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利用一切機會啟迪學生善于觀察、勤于體驗,學會敏銳地觀察生活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寓情寓意地寫出來。實踐中,我以學生興趣為主,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可以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局部到整體等,鼓勵學生從事物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并將觀察的角度從家庭、學校拓展到社會。另外,我還抓好時機,布置學生完成生活體驗。如春天,走進大自然感受季節(jié)的生機;母親節(jié),回家為媽媽做一件事;端午節(jié),進行包粽子或習俗競猜等。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了,積累的生活素材多了,習作自然水到渠成。
(二)互為評價,展示習作成果
講評可以促進習作水平的提高,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關注老師對自己習作評價的同時,也更想了解在其他人眼中的評價。因此,我將習作評價落實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如在班內(nèi)成立作文小組,每周一個主題,由學生互為批改,定期展示優(yōu)秀習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切生活資源,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獨立評價延伸到和伙伴、家長、老師共同交流,形成良好的互為的學習氛圍,使習作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
實踐告訴我們,教育應以生活為核心,回到生活中去。作為一名教師,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與使命。因此,努力構建一個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從而全方位地提升自己。我們?nèi)沃囟肋h。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