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崔勇
摘 要 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往往富有感染力,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以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歷史影視資源發(fā)展迅速,優(yōu)秀作品層出不窮。隨著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歷史課堂的開放性進一步提高,把歷史影視資源中的優(yōu)秀片段引入歷史課堂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重點探討將歷史影視資源引入歷史課堂的作用和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 歷史影視資源;中學歷史;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11-0049-02
1 前言
近年來,電視劇、電影等影視資源發(fā)展迅速,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也逐漸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影視資源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的教育功能。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指出,要“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網(wǎng)絡、畫報等媒介宣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2011年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積極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作用”。因此,中學歷史教學要結(jié)合現(xiàn)在主流媒介如網(wǎng)絡、影視等,為歷史課堂教學提供更為直觀、更為真實的材料支撐。
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黨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通過影視資源來傳播正能量,傳播現(xiàn)代化的思想和文化,并指出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影視作品對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愛國情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讓中小學生通過影視作品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認識我國當前的國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由此可見,影視資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應成為日常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載體。
2 現(xiàn)階段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歷史課堂趣味性不足,學生缺乏對歷史學習興趣 很多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中,教師主要是口頭講授,采用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三一模式”,沒有豐富的歷史圖片,沒有相關的影視片段,簡簡單單的講解、板書,就把泱泱大國的5000年華夏文明講完了;然后為了應考,讓學生在教材上寫寫畫畫,課下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不知所云,如墜云里霧里,辨不清東西南北。
如在教學“五四運動”時,教師僅僅要求學生記住“五四運動”發(fā)生的時間是1919年5月4日,運動的主體是學生,后來慢慢轉(zhuǎn)變?yōu)楣と藶橹鳌W生在腦海中沒有關于對“五四運動”清晰的知識框架,只能死記運動發(fā)生的時間、意義等“重點內(nèi)容”,這就導致歷史學習演變成死記硬背的過程。
后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出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雖然比原來的口頭講授好很多,但是幻燈片里面的內(nèi)容多數(shù)是從書本上摘抄過來的,換湯不換藥,多媒體仍然只是用來堆積歷史事件和歷史專有名詞的移動的黑板。這樣的歷史教學同樣是死氣沉沉的教學,學生提不起精神,教師講課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信息化的普及影響了歷史教學的真實性 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信息化逐漸在中學生中普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圖書館書籍、地攤雜志、博物館等,到現(xiàn)在的電視劇、電影、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渠道的多樣化逐漸彌補了歷史課堂教學單一化的缺陷,對歷史課堂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歷史題材影視劇雖然越來越多,可其中不乏穿越、架空等虛擬劇情,有的甚至為了吸引眼球而對歷史真實性不加考究,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去演繹歷史,可謂“穿著古代人的衣服演繹現(xiàn)代人的愛恨情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真實性的認知以及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對歷史課堂教學也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3 歷史題材影視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利用影視資源突出教學重點,克服教學難點 人們所熟知的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簡言之,就是教師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人們常說的影視資源的最佳作用點,通俗來講,就是把歷史影視資源更好地運用到歷史課堂上去,緊緊抓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將不重要的歷史事件一帶而過,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多放幾段相關視頻或者多聽幾首歌,盡可能地發(fā)揮文化傳播的優(yōu)勢所在。如果找不到這種最佳的作用點,即使引入再多的影視資源,也僅僅是一種娛樂,達不到教學目的,還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更嚴重的是到期末不能完成教學目標。
以“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為例,闡述影視資源對于上好一節(jié)歷史課的重要性。課堂開始,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把歌詞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松花江上》這首著名的歌曲描寫了廣大東北人民在九一八事變后家破人亡、到處流浪的情景,也表達了東北人民渴望早日回到故土、打回東北老家的強烈愿望。然后提出問題:九一八事變是怎樣發(fā)生的?帶著問題,教師再播放關于西安事變的影像,讓學生認識到: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國家的主權(quán)安全,采取不抵抗的策略,進而殘害同胞;共產(chǎn)黨把國家的利益看得特別重,將自身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在民族危難之際,為了國家主權(quán)、民族獨立這一偉大目標,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通過上述舉措,一方面,教師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展示給學生;另一方面,通過這一歷史短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利用影視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喜歡張揚,上課鈴也很難讓他們迅速收斂玩心、投入課堂學習,這就使教師在課前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來幫助學生“收心學習”。說到這里,與其大聲苛責、強制性讓學生閉嘴看書,不如換一種教學方式,將影視資源導入課堂中去,把原來乏味的歷史課變得更加有樂趣,一開課就深深地吸引學生的目光。
如在教學七年級的“古代中國史——漢史”時,尤其是對于漢朝繁榮的時期,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一首《漢武大帝》的主題曲,許多電視迷學生都特別熟悉,甚至還有人引吭高歌。漢武大帝是一個民族的脊梁,他把大漢朝帶向繁榮昌盛,可見當時的影響之大。放完這首歌曲之后,教師可以趁機提問:漢武帝的年號有什么?漢武帝的主要業(yè)績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歷史知識,將學生的思緒帶動起來,產(chǎn)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讓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活躍、有趣。
又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長征”一課時,教師可以截取長征中的一個片段,將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片段用播放視頻這種比較直觀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中。繼而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紅軍長征的原因、背景、時間、過程等,然后帶著一系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最后,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學生依然會對課堂上的視頻畫面記憶猶新,對“長征精神”也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進而提高獨立思考能力,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感也是一種促進作用。
利用影視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歷史屬于人文社會學科,其內(nèi)容包含一定的社會觀念,含有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道德、價值等因素。以往的歷史教學主要是比較傳統(tǒng)的情感培養(yǎng),知識目標比較單一,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目標。歷史影視資源如果能正確引入課堂,將會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載體,讓學生培養(yǎng)自身品德,追求真善美,這是在歷史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最終還能給學生感官和心靈帶來沖擊與震撼,這是簡單的口口相傳以及板書所難以完成的。
如在教學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配上電影《甲午風云》片段,學生就很容易聯(lián)想到當時北洋艦隊那種奮起抵抗、不怕犧牲的勇士精神,更深入地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充滿對晚清政府膽小懦弱的憤懣之情,同時可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生品位和道德品質(zhì)。
利用影視資源彌補歷史課本知識單薄等不足 歷史課本一直是學生學歷史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的載體。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已經(jīng)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科書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考試成績也不是評判一個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死的,影視資源卻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合理利用歷史教科書,同時要廣泛運用包括影視資源在內(nèi)的多種課程資源,以此彌補歷史教科書的不足。
我國對于紀錄片也是非常看重,《大國崛起》就是一個例子,拍這部片子的主要目的是讓國人了解荷蘭、意大利、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強國的崛起歷程,再來對比中國如何從衰敗走向崛起。就像英國一樣,它原本就是一個封建專制國家,經(jīng)過層層改革,抓住了工業(yè)革命的浪潮,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的中心國家。學生可以通過這種紀錄片,了解我國發(fā)展和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不同,進而了解并掌握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經(jīng)過影視資源的嵌入,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明顯更高。
4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歷史影視資源的應用有助于歷史教師提升教學技能,拓寬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由傳統(tǒng)的口頭傳授歷史知識,變?yōu)槔靡曨l、影視等多媒體傳遞知識,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作為中學歷史教師,要客觀看待影視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在影視資源的篩選上狠下功夫,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影視資源片段輔助歷史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李英奎.探究歷史題材影視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時代教育,2015(8):187.
[2]劉珈含.關于中學歷史課堂置入“影視中的歷史”研究性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山東:聊城大學,2014.
[3]宋英智.影視資源輔助情境復現(xiàn)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4]何啟濤,倪世敏,洪丹,等.歷史題材影視資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的評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
2011,27(8):143-144.
[5]周曉紅.歷史題材影視信息在歷史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