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君
相比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局面,明代版圖的擴張,讓武狀元的地域分布在全國范圍內(nèi)更具說服力。
就考試內(nèi)容和側重點而言,明代幾乎是宋代的翻版,即相當重視文化課成績。以鄉(xiāng)試 (省考) 為例,明代規(guī)定要考三場:第一場考騎馬射箭,以三十五步為準;第二場考跑步射箭,以八十步為準;第三場筆試,或問古兵法,或問時務。
由于文化科目的比重仍然很大,明代出文狀元的地方,也盛產(chǎn)武狀元。整個明代有武狀元52人,其中籍貫可考者45人。這45名武狀元中,江浙兩省分掉一半。其中,江蘇13人,浙江10人。接下來,安徽4人,排第三。全國前七名的省份里,除了陜西,都位于南方。這與文狀元前五名的省份,都是南方省份的狀況高度重疊。
南方人武舉厲害,除了前面講到的文化課占優(yōu)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明中期沿海倭患嚴重,促使當?shù)鼐用裰匾曃渌?,且形成習武的氛圍?/p>
到了崇禎時代,面對內(nèi)憂外患,崇禎帝銳意重武,力圖改革武舉重文輕武的舊習。每隔三年,崇禎帝都是親自主持殿試,欽點武狀元,封官許愿賜戰(zhàn)袍。在特殊年代,給予了武狀元無上的榮耀。
(選自《華聲》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