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中學張威
目前初中階段對有理數和實數都是分在不同學期進行學習,有些教材上引入數的開方、算術平方根時往往從一個生活問題出發(fā),這些教學安排或情境引入當然有一定的道理.教無定法,若從數學知識的邏輯連續(xù)、前后一致的角度來審視“數的開方”的教學引入與起始課研發(fā)呢?筆者近期有了一次實踐的機會,本文就整理該課的教學流程,并給出教學立意的解釋,供分享和研討.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從數及其運算說起
問題1:數,有理數,還有π,它不是有理數,是什么數呢?(如果有學生預習過能說出無理數,記得板書在黑板副板區(qū))
問題2:有理數學習了哪些相關概念和哪幾種運算?(學生能答出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倒數等,有理數的運算有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乘方,教師選擇一些進行板書)
問題3:舉幾個簡單乘方運算的例子.(學生舉出22=4,33=27,(-3)2=9等,可收集一部分板書在黑板上)
問題4:我們知道,加和減、乘和除都是互逆運算,它們的結果分別稱和、差、積、商.乘方的結果稱冪.現(xiàn)在逆過來研究乘方與冪,若已知冪、指數,求底數怎么算?(預設:學生求x2=4時,可能會漏掉-2.啟發(fā)大家再次分析x2=9時,要考慮兩解)
問題5:上面已知冪和指數,求底數的運算,就是乘方運算的逆運算,也就是第六種運算:開方運算.這么簡單,為什么有理數那章沒有順便學習?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研究數的開方
問題6:研究開方運算.
從最簡單的開平方運算開始.
給出定義:上面已知道了4開平方得到2、-2;9開平方得到3、-3.我們把開平方得到的結果稱為平方根.
跟進訓練:9的平方根如何表示?3的平方根如何表示?5的平方根如何表示?
小結歸納: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特別的,對于正數a的平方根中那個正的平方根,我們稱之為a的算術平方根.
過渡:開平方也稱開二次方,現(xiàn)在讓我們拾級而上,研究開三次方,即開立方.
自主研究:將8開立方的結果是?你覺得開立方的結果取個什么名字?你能想到用怎樣的符號表示它們嗎?(對于數x來說,它的立方根記為)舉幾個例子來鞏固理解一個數的立方根.
小結歸納:一個數的立方根有且只有一個.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數系”再次擴充
回顧:進入初中,引入負數之后,小學階段的數系相應地擴充為有理數,我們也知道了整數與分數統(tǒng)稱為有理數,也稱可比數(m、n為整數,n≠0).
數學史話鏈接:據傳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一個“門徒”希帕索斯率先發(fā)現(xiàn)了不是有理數,
圖1
如圖1,將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分別沿它的對角線剪開,得到四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容易知道,這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是2,那么大正方形的邊長為多少呢?
建立模型:待求的大正方形的面積為2,設它的邊長為a,則有a2=2.也就是要把平方運算逆過來思考,即在冪的運算式子“an”中已知指數和冪,逆過來求底數的值.問題簡化如下:
若a2=2,求a=_____(.答案為,負的平方根舍去)
因為這個“邪惡”的發(fā)現(xiàn),不符合學派教義“萬物皆備于數”,他被扔進了大海,也引發(fā)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隨著數系擴充,從有理數系再次擴充到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第一次數學危機就得到了解釋.
研究展望:數系擴充之后,就需要進一步研究新數系的相關概念,如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大小比較,以及實數的運算,這些都將是后續(xù)學習的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回到“開平方”
應用1: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方程:(1)x2=16;(2)x2-25=0;(3)4x2=9.
圖2
圖3
你能理解這種畫法嗎?能找到表示- 2 的點嗎?
同類推介:如圖3,直徑為1個單位長度的圓從原點沿數軸向右滾動一周,圓上的一點由原點到達O′點,那么O′點對應的數為π.
最后進行適當的小結,完善本節(jié)課結構化板書:
圖4
數學是科學,教學是藝術.教無定法,適合的就是好的.教材上引入平方根、數的開方自有其道理和依據,但是我們在上文中基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構思了從乘方的逆運算思考,定義并引出實數系及與之相關的數學新知,如平方根、無理數,特別是數系擴充到實數系之后,對于實數的相關概念、數軸、相反數等也帶領學生進行了眺望和初步感知.從這個角度看,這種新知引入方式是符合教學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
在上面課例中,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起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把學生的思維“卷入”到本課內容中來,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展示,得到了很多生成性資源,教師及時捕捉這些生成性資源并用于推進后續(xù)教學進程,生成、完善板書設計.讓學生“不知不覺”感受到這節(jié)課的新知都是在他們參與下獲得并豐富起來的,除了學得新知,探究數學的求知欲和自信心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數學是一種文化,幾千年來與人類文明相伴始終.數學發(fā)展史也表明,像無理數這樣的數學史話,特別是引發(fā)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這樣的重要內容,初中生在首次接觸時,如果進行必要的“融入式”學習,則對于數學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所以,我們把畢達哥拉斯學派,特別是其門徒希帕索斯發(fā)現(xiàn)無理數的故事融入了新課教學進程,并運用后來歐氏幾何原本中的證法向學生進行演示推介,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雖然這些都不是為了“眼前利益”而服務,但是為他們打開的這扇窗,對滲透數學文化、熏陶數學精神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