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個美人魚,因為我想讓小豬變成美人魚。”
“我想讓小豬變成河馬、汽車……”
“我的小豬變成了大象,它的力氣最大!”
“我的小豬最厲害,它有鋒利的牙齒!”
……
陳鶴琴說:“我們要關注兒童的個性,注重他們之間的差異。應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贝蟀嚅_展的“好書推薦”活動中,《小豬變形記》這一幽默滑稽又蘊涵深刻道理的故事,運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只小豬“認識他人,認識自我,理解做自己最快樂”的思想歷程。
教師與幼兒欣賞繪本《小豬變形記》
通過開展《小豬變形記》繪本閱讀活動,老師出示各種動物圖片,讓幼兒觀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及理由,鼓勵幼兒進行自主閱讀,與孩子們共同梳理了小豬變形的原因及它變成了誰,是否成功,結果如何。明白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所以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光明幼兒園 @周麗 姚紅磊老師:
《小豬變形記》“變形”出孩子的自信。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了解“小豬”從改變自己外形尋找快樂的過程,大膽想象小豬的多種變形方法并嘗試用多種形式表現(xiàn),認識到做自己是最開心的事情。鼓勵幼兒認同自我,堅信“我是最棒的”,增強其自信心。
《小豬變形記》“變形”出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顒迂S富了幼兒的詞匯量,提高了語言條理性,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讓家長們恍然大悟。教師應關注到幼兒心理健康并利用繪本及引申活動幫助幼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也凸顯了“活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