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水生/江西省武寧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程世芹/江西省武寧縣二中教師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往往是教育家涌現(xiàn)最多的時期,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成長的重要規(guī)律。我們?nèi)绾我詫嶋H行動匯聚教育家成長和教育家辦學正能量,營造教育家成長的自由生態(tài)呢?
《未來教育家》吸取了歷史上“桐城派”“公安派”“湘鄉(xiāng)派”“揚州學派”之說,2016年開始傾力打造地域性教育家成長研究基地。通過發(fā)現(xiàn)、剖析、多地域、多時期教育家成長的根由,增強文化自信,加大資源利用,積極引領服務,助力不同學派的教育家成長,助推不同風格的教育家辦學。
與此同時,《未來教育家》開辟“地域?qū)W派教育家”欄目,記錄地域教育家成長研究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見證地域性教育家成長。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倳浗o予教育和教師的定位,讓我們感到振奮。興國必先強師,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可以說新時代為老師實現(xiàn)“大先生”夢創(chuàng)造了新條件。
可能大家會問,怎樣的老師才稱得上“大先生”?我們是這樣看的:所謂“大先生”,關鍵在于“大”,除了扎實的學識,出色的能力,關鍵還要有大情懷,大擔當,大境界。可能有人認為,恐怕只有像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陶行知那樣的教育大師,才能稱得上“大先生”??墒?,那樣的老師離我們太高、太大、太遠,還是偃旗息鼓,就此作罷,做一個平凡的老師算了。也有人會說,鄉(xiāng)村的中小學校,怎么能培養(yǎng)出那樣的大先生呢?大先生也就在著名大學或高等學府里,可我們不這樣認為,咱們的鄉(xiāng)村學校也能出現(xiàn)大先生,鄉(xiāng)村學校也需要大先生。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有一個“大先生”夢,每一個老師也都可以成為“大先生”。
我們知道,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知識和能力,更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無論是大學、中學、小學、還是幼兒園老師,只要充滿了理想信念,懷抱道德情操,擁有扎實學識,厚載仁愛之心,與國家、民族命運同頻共振,應該就是社會和人們所崇尚的“大先生”。老師就應該有一個這樣的“大先生”夢,去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
那么,在讓老師朝著大先生夢奮進的路上,該如何做呢?我覺們得這幾個方面值得去思考,去下功夫。
一個具有大情懷的老師,必定能夠善待自己的學生,孩子就像花朵,有早開,有晚開,晚開的花朵同樣美麗,老師每天走進教室都在施加改變明天的影響力。學校既是老師的工作陣地,也是老師的生活場地。把學校打造成老師的幸福家園,讓他們幸福工作,幸福生活,用幸福感培養(yǎng)老師的大情懷,以大情懷去關愛學生,鐘情教育,去培養(yǎng)出自己的崇拜。
同行經(jīng)常問到,經(jīng)濟不斷增長,老師的幸福指數(shù)增長了嗎?這是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直面的話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眼中有人,眼中有學生,眼中有老師,不是只有分數(shù),一些因升學、因分數(shù)壓力而釀成的悲劇,想起來就心疼。
武寧縣,從地圖上看位于江西的西北面,面積3507平方公里,境內(nèi)生態(tài)優(yōu)美,300多所學校和教學點遍布青山綠水之間,如何讓校園成為老師的幸福家園?武寧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財政投入不斷加大,城鄉(xiāng)學校日趨完美。如今,走馬武寧城鄉(xiāng),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寬闊的地方也是學校,人氣最旺的地方還是學校。學校功能設施齊全,村完小、教學點也是有模有樣,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特別偏遠的村完小和教學點,老師在享受邊遠補貼基礎上,縣財政還對這些教師每月給予600元特別補助,讓老師在校園找到家一樣的感覺,安下心來教書。
當今時代,輿論紛擾,誘惑很多,一個具有正確理想信念的老師,必定也能保持定力,可能他考慮的就不僅是個人的幸福了,還會把學生幸福,社會的進步與民族振興裝在心里。作為教育管理者,應該為老師揚起理想信念的風帆,有大擔當,也要有大學習精神,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當前社會實際的學習和認識,著力培養(yǎng)老師們的大視野。
與此同時,武寧縣還從三個方面入手,為老師們的大擔當精神揚帆張力:一是利用當?shù)氐拿襟w報紙、電視、網(wǎng)絡大力宣傳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shù)暮美蠋?,在全縣上下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讓老師享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榮譽感;二是搭建展示平臺,推出“十百千”名師工程,讓老師享有星光閃閃的尊嚴感;三是在評優(yōu)評先評模上傾斜,讓老師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千方百計提高老師的政治、社會、職業(yè)地位,讓廣大老師享有崇高的社會聲望。
當然,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學生不能安心求學,才能得不到充分發(fā)展,結(jié)果往往造成學生痛惡學業(yè),并怨恨老師,苦于學業(yè)的艱難,而不懂得它的好處,這些表面看起來,是教育教學的技術問題,其實,事關一個老師的情懷與素養(yǎng),事關一個老師的觀念與擔當。
不少人這么認為,一個老師只要擁有淵博的知識,踏實認真教書,就是好老師。特別是在中小學,沒有必要做所謂“大先生”。其實,這種認識還是有些偏頗。一位好的老師,“傳道”是首要的責任,既傳生活之道,更傳生命之道,讓學生熱愛生活,敬畏生命。
武寧縣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抓手,出臺一系列舉措,在不斷提升老師能力的同時,著力培養(yǎng)老師的家國情懷,民族情感,人文素養(yǎng)。我們以縣教師進修學校為依托,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培訓,激發(fā)老師們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培訓工作做到常態(tài)化。年培訓5000人次以上,組織老師外出學習參觀,人均年培訓達120個學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作為教育管理者,就是要不斷為老師塑造靈魂、傳承文明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以崇高的情懷和勇敢的擔當成就自己的“大先生”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