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華
摘 要:變了模樣的語文課堂,也改變了語文的本真味道。語文教學,應該回歸樸實、扎實、真實。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語文課變了模樣。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就能繪聲繪色的語文課堂穿上了很多件花哨的外衣,有的語文課上“唱歌跳舞”,變成熱鬧的音樂課;有的過度使用PPT課件,反而忽略對字、詞、句、段、篇和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的解讀……教學目標游離、放羊式的課堂實踐屢見不鮮,令人眼花繚亂貌似精彩的各種賽課層出不窮。不少教育專家感嘆:本真的語文課堂到哪去了?
朱作仁先生提出語文教學應回歸“樸實、扎實、真實”,他強調教風要樸樸實實,杜絕搞花架子、形式主義;教學要扎扎實實,訓練到位,進行有效教學,防止教學走過場、走教案;教學是師生真情實感的流露和再現(xiàn)。
一、語文教學應回歸樸實
1.語文教學要回歸樸實,就是要“潛心會本文”(葉圣陶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無論怎樣改,“讀”的根本地位不能變。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使無生命的文字變成鮮活的可感形象。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引導學生不斷地超越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達到語感的最高層次。體味文本的文學韻味。為學生感受文本的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和文化美,積淀濃厚的民族文化基礎。
2.走進文本,還原語文原生態(tài)。關注教材本身,關注作者本意,真正走進文本,而不是關注拓展延伸,過度發(fā)揮。披文入情,讀懂“文本是怎樣的”;緣情得文,讀懂文本“為什么會這樣”。體味到文本的思想感情,體味到文本如此表達的妙處。“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遍喿x教學以文本為基礎,不同的人,可以對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讀,但無論如何解讀,都不能脫離文本,因為“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因此,只有首先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讀好文本,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3.展現(xiàn)語文教學的樸素本色。精心設計板書,充分利用樸素的黑板,利于學生理清思路,掌握重點?;貧w留白藝術,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迎來“柳暗花明”。陳日亮認為“中小學實施的是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著眼點是基礎性,不能拿終生的語文教育來代替為終生打基礎的語文教育,不能用語文素養(yǎng)的‘將來時來要求和評價正在‘進行時的語文教學”,因此他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回歸基礎,回歸文本,回歸訓練”。
二、語文教學應回歸扎實
1.摒棄浮華的教學方式,還語文課堂“實”的本色
教學活動中,一會兒教師提問,一會演示多媒體,一會兒教師講解,一會兒學生小組討論,一會兒表演課本劇……忙忙碌碌一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顯得很熱鬧,但回過頭來問學生學到了什么,學生們不知所云。這種教學方式看上去課堂氣氛很活躍很熱鬧,實際上是無次序無意義的“滿堂動”。
我們反對教師搞“一言堂”,反對整堂課講析灌輸,反對學生沒有讀讀背背文本的機會;但是一味地講求自主學習,而學習的目的及信息量又不夠,動不動圍在一起合作,一切都追隨學生,完全消除教師的講解,學生怎么能夠憑著絕對的“自主”,進入閱讀、書寫和思考?
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清楚的認識到,語文教學改革千改萬改不能拋棄“雙基”,千變?nèi)f變,變不了聽、說、讀、寫訓練。真正的有效高效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不搞形式主義,不擺花架子,不追求所謂的潮流模式,而踏踏實實搞教學,扎扎實實培養(yǎng)能力。
2.摒棄無度的課件演示,還語文教學“讀”的本色
隨著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引進了課堂,并深受教師們的青睞。我們并不反對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運用不當很容易把語文課引入一個新的誤區(qū)。
現(xiàn)在,課堂上,尤其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我們常??吹剑行┦谡n教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熱鬧,常常“聲光電”齊上陣??墒?,熱鬧并不等于高效。殊不知,美妙的畫面,繁多的課件,怎能替代學生對文章品讀、感悟和語言文字積淀?濫用多媒體技術,用教學手段的翻新來代替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豈不是得不償失?
三、語文教學應回歸真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倡導激勵性評價。但不知從何時起,原本富有真情和激勵性的評價變得虛偽了許多。
公開課上,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場景——一位學生剛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或剛結束一段課文朗讀,老師馬上說:“很好,表揚他一下!”于是,教室里立刻響起有節(jié)奏的啪、啪、啪三下掌聲。緊接著是“嗨、嗨、嗨,你真棒!嗨、嗨、嗨,跟你學!”的贊揚聲。整節(jié)課表揚不斷,掌聲不斷。
還有的教師不管學生的說法是多么膚淺,多么荒誕走板,和自己的觀點多么相左,都只有加以肯定、表揚的義務,而沒有加以批評、糾正的權利。
在這樣環(huán)境下的孩子們,可能變得越來越浮躁,是非辨別的標準也會有所混淆。這種課堂評價難道就是所謂的師生平等嗎?師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知識上是不平等的,如果知識技能上和學生平等還能稱其為老師嗎?
課堂評價不僅僅表現(xiàn)為一些鑒定性的語言式評價,更多的應該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激勵和贊許,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fā)展的信心。
真實的課堂評價不應只是一片贊揚聲,也應有否定和糾正。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缺點,應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評價應該是真實的、真誠的;學生在教師客觀、適宜的評價下,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就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師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言語感悟和表達中的人,是健康美好言語生命的呈現(xiàn)者。語文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作出精湛解讀,并藉此讓學生產(chǎn)生自己的生命感悟。語文教學,是師生直面文本,用自己的言語生命體驗、領悟生命創(chuàng)造的真諦,去觀照、陶冶、喚醒、點化新的言語生命,不期而然引發(fā)言語生命的自悟和頓悟的美好經(jīng)歷。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樸實、扎實、真實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