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革新,社會和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而小學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教育的初級階段,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針對新課改時期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以下具體地深層次地討論,為解決當下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難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學;教學管理問題及對策
教學管理是一門藝術,在小學階段的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學管理是舉足輕重的一步。由于小學生年齡很小,正處于從兒童向少年轉變的節(jié)點處于自我意識與道德觀念初步發(fā)展的階段,他們身上難免有多動,頑皮,貪玩,缺乏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也難免犯下打架、逃課這樣較嚴重的錯誤,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文章將對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一些深入研究來探索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對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分析
(一)教師隊伍結構不完善,整體水平不夠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小學教育工作對新型教育人才的需求更加顯著,小學教師隊伍中十分需要一批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年輕一代教師。年輕一代教師具備較強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更加適應時代快節(jié)奏發(fā)展的需求,對于新時代兒童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了解,并且更受小孩子的歡迎。而現狀是小學教師隊伍老齡化,從事小學教育的年輕老師偏少。例如我曾見到過的,在鄉(xiāng)村里,給當代的小學生上課的老師大多五十多歲。仔細了解了情況才知道,這幾年當地農村公辦小學學生人數少,進而學校也無意招收年輕教育工作者,導致了教師隊伍結構的單一化。這樣的情況就明顯影響到了新一代小學生的教育和發(fā)展,畢竟,老一代教師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們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難免會與時代脫節(jié)。
(二)小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不斷加重。重應試輕發(fā)展的教育體系在最近幾年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以高考為指揮棒,學生的學業(yè)壓力由高中向下傳導,導致出現了家長早早將孩子送去預科班,小學生的作業(yè)推成山海的現象。正如網友所言,如今年紀小小的孩子,幾乎被那沉重的作業(yè)和書本壓彎了腰??偠灾?,小學生處于人生歷程的初階,潛力無窮。絕不能使繁重的課業(yè)和考試扼殺了孩子們應該具備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行為處理不當。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出現一些問題行為在所難免。然而不是所有老師都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行為。我們大體上可以把老師處理課堂行為的不恰當方式歸結為兩大類,包容型和嚴格管制型。包容型的老師通常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采取退讓容忍的態(tài)度,甚至采取消極處理,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這些老師可能會覺得和沒必要一個小孩子計較。其實不然,小學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一個人幫助他們判斷行為的對錯,幫助他們走一條的正確的發(fā)展道路。如果我們的教師采取消極態(tài)度,就是對孩子們不負責任,就背離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業(yè)操守,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而嚴格管制型的教師扮演的是一個專制者的角色,這種教師會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采取嚴厲的措施進行懲罰甚至進行變相體罰,造成了許多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懼怕教師,產生對老師的抵觸心理。這種管理方式只能起到一時的震懾作用,而不能使孩子們明白是非對錯,最終也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背離了教育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初衷。
二、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一)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 對教師進行教學管理培訓。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努力優(yōu)化即使隊伍結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切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更新他們的管理理念。(1)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要求小學學校進行用人招新,招聘年輕有想法的教育工作者,并為他們提供一線的工作機會,讓他們擔任小學班級的班主任,一方面以他們先進的理念推動小學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讓他們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得到鍛煉,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教學管理能力,以期形成模范,帶動小學教學管理的良性發(fā)展。(2)對教師進行教學管理培訓,學校需要在財政預算中列出培訓所需的費用,設置專門的機構負責培訓項目,制定分批培訓的計劃,讓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掌握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和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
(二)優(yōu)化小學生學業(yè)計劃,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順應新課改政策減輕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的要求,逐步使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從應試教育體系主導向素質教育主導方向轉變。加快課堂教學改革,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小學生開開心心學習,快快樂樂成長。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yè)負擔,反對“填鴨式”教育,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布置能夠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散性思維的課后作業(yè),把聯系試題的時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努力使小學生健康成長。
(三)完善小學教學管理制度 提倡引導型糾錯方式。制定管理制度文本,讓老師明確課堂管理的方向,通過制度約束老師管理行為。制度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充分表達對祖國下一代建設者的愛意,拒絕對學生人性的壓制。同時,文件的內容也要充分考慮教育工作者的難處,考慮他們的心理與情感需求,努力提高可行性,真正將教育工作者放在落實制度的主體位置。大力提倡引導型糾錯方式,教師既不能放任不管,對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不聞不問,也不能過于極端,暴力處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犯了錯誤不要緊,俗話講“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要參與到孩子的發(fā)展軌跡中去,引導孩子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階段對于個人的未來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它可以說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礎。因此,搞好小學教育工作萬分重要,小學教育工作者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都肩負著責任與使命。為此,希望有關人員能夠實實在在地關注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培養(yǎng)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人才打下堅實基礎,為適應國家現代化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做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承芬著.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
[2] 郭振利.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華少年,2016 (09).
作者簡介:柴新(1972.07- ),男,漢族,山西朔州人,大專,馬辛莊鄉(xiāng)寄宿制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