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巍 朱 巖
?
廣東本科院校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執(zhí)行狀況分析——基于《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視角*
莊 巍1朱 巖2
(1.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41;2.廣東金融學院體育部, 廣東 廣州 510521)
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以《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以下簡稱《基本標準》)為視角,對廣東55所本科院校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執(zhí)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廣東本科院校在安排專人負責、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結[62]果上報國家、制定干預措施等方面執(zhí)行情況良好,但在建立體質測試中心、學生反饋、校內公布、體測年度報告、執(zhí)行學生評優(yōu)評先與畢業(yè)相關規(guī)定、應屆生總體及格率等方面與《基本標準》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建議高?;貧w人才培養(yǎng)質量工作重心,進一步完善體質測試中心建設,拓展其功能,在增進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方面應實行“精準扶貧”策略;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以及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強化對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宏觀調控。
本科院校;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
近年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在課程建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相關條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推進高教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打下了基礎。但總體上,區(qū)域之間、學校之間體育工作水平差距較大,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1]。為此,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以下簡稱《基本標準》)[2],旨在通過對高校體育工作實踐及其規(guī)范化管理,進一步促進高校體育工作均衡、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廣東省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華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促進了社會各領域對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進入21世紀以來,廣東高等教育雖然獲得了跨越式發(fā)展,但本科院校之間在辦學類別、規(guī)模、條件等方面仍存在著明顯差異??梢灶A見,這種差異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廣東高校實施《基本標準》產(chǎn)生影響。在《基本標準》頒布一個月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3]亦公布實施,兩個文件的核心均指向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因此,從《基本標準》視角審視高校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執(zhí)行情況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對廣東本科院校實施《基本標準》兩年來的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執(zhí)行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廣東公辦本科院校與民辦本科院校之間在執(zhí)行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方面的異同以及與《基本標準》要求的差距,探尋影響因素,旨在為促進廣東本科院校體育工作實踐,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增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圖1 廣東省55所本科院校類別情況
截至2016年,廣東省共有普通本科高校62所。根據(jù)本研究需要,僅將55所廣東省本科院校作為研究對象(圖1)。其中,公辦普通本科高校35所,占63.6%;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所,占36.4%。不包括截至2015年尚未進行完整一輪本科教學的4所新建本科院校(廣東東軟學院、廣州工商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廣州航海學院),2所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院校(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所體育類本科院校(廣州體育學院),共7所本科院校。
以《基本標準》第四部分“學生體質監(jiān)測與評價”為主要研究內容,重點對廣東55所本科院校在《標準》組織實施、相應管理制度、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和研判機制等三個主要方面進行研究。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教育部印發(fā)(教體藝廳函〔2015〕28號)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調查研究問卷》[4],對廣東省55所本科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1.2.2 訪談法
對部分本科院校進行實地走訪或通訊訪談,進一步了解該校實施《標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情況。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所采集的文獻資料、調查問卷采用Excel2007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所涉及數(shù)據(jù)均截至2016年。
《基本標準》第13條對高校全面實施《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以下簡稱體測中心),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完善工作條件,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成績向學生反饋,并將測試結果經(jīng)教育部門審核后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形成本校學生體質健康年度報告。及時在校內公布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
2.1.1 實施《標準》及建立體測中心情況
表1顯示,廣東55所本科院校全部開展《標準》實施工作,每年對所有本科生進行了體質健康測試,各高校均有體質健康測試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該項工作。其中,公辦本科院校有24所成立了體測中心,占公辦本科院校68.6%;民辦本科院校中僅25%的高校成立了體測中心;全省本科院校建立體測中心的比例剛過半百。其他高校多為成立體測工作小組進行該項工作,僅個別高校委托第三方機構代為完成體測工作。學生體質測試工作涉及數(shù)據(jù)采集、整理、上報、公告、反饋、歸檔、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工作量大且繁瑣,具有長期性,建立體測中心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體測工作的專業(yè)化進程,大幅提高體測工作效率,還能進行業(yè)務和功能拓展。如惠州學院等少數(shù)高校已開始面向校內教職工開展體測工作,在促進師生健康,拓展體測中心功能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對于尚未建立體測中心的高校而言,雖有人力、財力不足等原因,但也反映出學校層面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夠。
表1 廣東本科院校施行《標準》及建立體測中心情況
實施《標準》體測中心類似機構專人負責 數(shù)量(所)百分比(%)數(shù)量(所)百分比(%)數(shù)量(所)百分比(%)數(shù)量(所)百分比(%) 公辦本科院校3510024*68.61131.435100 民辦本科院校201005*25.01575.020100 ∑551002952.72647.355100
注:標*表示經(jīng)X20.05檢驗,差異顯著。
2.1.2 體測結果上報、反饋與公布情況
面向學生反饋體測結果是體質測試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制定個人健身計劃具有積極作用。據(jù)表2,81.8%的高校通過校園網(wǎng)、移動終端等平臺為學生提供了體測結果查詢服務,近1/5的高校尚未達到體測結果查詢的信息化。體測年度報告是對本校學生年度體質健康狀況的整體、詳盡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增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建設性意見,為學校下一階段體育工作開展提供決策支持。盡管工作量大,但極其必要。調查結果顯示,僅六成高校形成了體測年度報告,這部分高校大多已建立體測中心;尚有22.9%公辦本科院校和60%民辦本科院校未能完成該項工作,應引起有關高校重視。
校內公布學生年度體測結果是對國家促進信息公開舉措的積極回應,其意義在于引發(fā)學校廣大師生對體質健康的關注與重視,獲得校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理解與支持。從調查結果看,僅58.2%的高校通過校內會議、校內平臺、校運會等途徑通報年度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總體情況,28.6%的公辦本科院校和65%的民辦本科院校未進行校內公布。
總體看,廣東本科院校均能夠及時上報每年學生體質測試結果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但在學生反饋、校內公布、體測年度報告方面與《基本標準》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表2 廣東本科院校體測結果上報、反饋與公布情況
2.2 廣東本科院校關于《標準》實施管理制度狀況
《基本標準》第14條指出,高校應建立健全《標準》管理制度,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對學生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jù)。畢業(yè)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處理(因病或殘疾學生,憑醫(yī)院證明向學校提出申請并經(jīng)審核通過后可準予畢業(yè))。
2.2.1 建立《標準》管理制度情況
本次金安區(qū)的耕地質量定級對專家進行兩輪權重征詢,根據(jù)專家打分的均值和標準差,表示最可能的權重值與不同意見的離散程度。根據(jù)均值和標準差了解總體意見的趨向和離散程度,再經(jīng)專家討論,減小離散程度,最后確定最終權重[17-19]。
從表3看,廣東省83.6%的本科院校根據(jù)《基本標準》要求制定了相應的《標準》管理制度。從管理制度發(fā)布層級看,大多高校是由體測中心或體育部門、教務處發(fā)布《標準》實施相關通知,屬于部門規(guī)章制度,僅少數(shù)高校如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則以學校行政公文形式出臺本校實施《標準》管理文件,屬于學校文件?!稑藴省饭芾碇贫却篌w上應包含成立體測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測試組織方案、測試成績管理等內容,涉及測試組織實施、評優(yōu)評先、列入學生檔案、學生畢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需要學校多個部門和所有教學單位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落實。學者李定忠的調研結果顯示[5],廣東部分高校在測試前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這方面還不夠,測試前一般學校基本上發(fā)個通知,許多學生對《標準》的一些要求都不清楚,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情況不了解,無法起到指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的效果。因此,以學校文件確立《標準》管理制度,更能體現(xiàn)學校對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重視,對推進學校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將奠定良好基礎。
2.2.2 體測成績列入學生檔案情況
將體質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能強化學生自身體質健康意識,也便于學校管理者把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tài),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提供依據(jù),更能為將來就業(yè)單位衡量人才質量提供重要參考。廣東本科院校在執(zhí)行體測成績列入學生檔案方面不容樂觀,僅63.6%的高校予以執(zhí)行,公辦本科院校情況稍好于民辦本科院校(表3)。
“哪個了?你說她媽想利用肖玉的死找固定工作?這也正常,你看她家窮的,她爸一身病,她弟弟還上著學。死人是死了,活人還得活著?!迸岁栠@小子開始玩兒深沉了。
2.2.3 學生評優(yōu)評先依據(jù)執(zhí)行情況
學生體質健康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稑藴省分袑W生評優(yōu)評先的基本條件為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成績達到優(yōu)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旨在激勵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之余要重視自身體質健康水平,不斷加強體育鍛煉。調查結果顯示(表3),廣東本科院校91.4%的公辦院校和80%的民辦院校已將體測成績作為三好學生和各類獎學金,甚至推免研究生的評選條件之一,12.7%的高校在評優(yōu)評先過程中未能執(zhí)行。對未能執(zhí)行的原因,大多數(shù)高校在訪談中認為主要是教務處未能在學生獎學金等評審文件中將其列入。訪談中還發(fā)現(xiàn),廣大高校對于《標準》中關于體育獎學分的理解與執(zhí)行存有疑惑,尚需國家政策制定部門進一步明確,以避免與其他相關政策相沖突。
2.2.4 學生畢業(yè)執(zhí)行情況
表3 廣東本科院?!稑藴省穼嵤┕芾碇贫惹闆r
《基本標準》對于學生畢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自發(fā)布之始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各界產(chǎn)生了極大反響。事實上,該條款與學校畢業(yè)率指標密切相關,廣大高校在執(zhí)行過程中確實遇到較大阻力,廣東本科院校僅四成(表3)明確執(zhí)行就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上,《標準》中各項目指標的及格標準較修訂前有所降低,再加上畢業(yè)條件且為不低于50分,對廣大學生而言可謂跳一跳就能輕松摘桃子,高校在實施該條例方面應不畏羈絆,邁出更為堅實地步伐。
2.2.5 應屆生體測成績及格率情況
《基本標準》還指出,畢業(yè)年級學生測試成績及格率須達95%以上。圖2是廣東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yè)生體質測試及格率情況。公辦本科院校有12所達到測試成績及格率95%以上,占34.3%,民辦本科院校有8所達到測試成績及格率95%以上,占40%,廣東本科院??傮w測試成績及格率達到95%以上比例僅為36.4%,距離《基本標準》要求相距甚遠。測試成績及格率90%以下的廣東本科院校與達到95%以上的比例一樣,為36.4%,其中10.9%的高校及格率處于60%-79%區(qū)間,應引起重視。通常畢業(yè)年級學生因忙于實習、畢業(yè)設計、就業(yè)會忽視體育鍛煉,雖然學者呂立等人通過對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兩所大學學生體質測試結果顯示《標準》實施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在三、四年級階段迅速下滑的趨勢得到控制[6],但從《基本標準》要求的視角,廣東本科院校整體上對大學高年級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度方面仍有待加強。
圖2 廣東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yè)生體質測試及格率情況
2.3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和研判機制實施狀況
2.3.1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列為學校辦學水平重要指標情況
《基本標準》提出,高校應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中,廣東本科院校近半數(shù)高校未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其中公辦本科院校剛超過六成,民辦本科院校不到40%(表4)。在對一些高校的訪談中了解到,學校工作報告及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主要圍繞學科發(fā)展建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幾乎沒有提及,反映廣東本科院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學校層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在將體質健康狀況、體育課成績、參與體育活動等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方面,廣東55所高校均顯示將體育課程成績和參與體育活動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在體質健康狀況方面有87.3%(表4)的高校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與上述學生評優(yōu)評先依據(jù)執(zhí)行結果一致。
選擇“在課堂內對教材內容拓展講解進行補充”的學生比例約為78%;選擇“在課堂內開展文化主題教學活動進行補充”的約為81%;選擇“在課堂外通過網(wǎng)絡平臺等線上方式進行補充”的約為80%;選擇“在課堂外開展第二課堂等課外活動進行補充”的約為30%。在隨后的隨機抽樣訪談中,筆者再次確認學生的選擇意向,受訪學生都希望能以多元的方式對文化導入教育的學習資料進行補充,尤其青睞使用網(wǎng)絡平臺等線上方式。而“在課堂外開展第二課堂等課外活動進行補充”選擇比例較低的原因多為擔心課外活動占用時間,影響課余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學習。
大自然鬼斧神工,鑄就了茅臺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勤勞的茅臺人不斷傳承和堅守,形成了茅臺酒獨具特色的釀造工藝和質量品質,最終成就了茅臺的輝煌。
表4 廣東本科院校學生體質健康列入學校辦學水平指標情況
2.3.2 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措施制定情況
《基本標準》第16條要求,高校應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和研判機制,根據(jù)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制定干預措施,視情況采取分類教學、個別輔導等必要措施,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切實改進體育工作,提高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從調研結果看,廣東本科院校均能根據(jù)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其中,大部分高校采取分類教學與提高教學質量措施,例如,在教學中增加針對性體能練習和長跑練習;40%的高校采取了個別輔導形式,如舉辦體質測試輔導班(站);52.7%的高校采取增加鍛煉項目,如將課余長跑、參與體育競賽活動計入體育課成績;舉辦體質測試達人賽、校園馬拉松長跑活動等(表5)。這些具體措施值得各高校相互借鑒。
表5 廣東本科院校制定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措施情況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廣東本科院校在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結果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方面執(zhí)行情況良好,但在建立體測中心、學生反饋、校內公布、體測年度報告方面與《基本標準》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3.1.2 廣東本科院校在建立《標準》管理制度,將學生測試成績作為對學生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jù)方面總體執(zhí)行情況較好,僅個別高校應進一步完善;但在將體測成績列入學生檔案,執(zhí)行畢業(yè)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處理的規(guī)定,應屆生總體測試成績及格率達到95%以上方面,過半高校達不到《基本標準》要求,情況不容樂觀。
3.1.3 僅過半高校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廣東本科院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學校層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在將體質健康狀況、體育課成績、參與體育活動等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根據(jù)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制定干預措施方面,廣東本科院校實施情況基本達到《基本標準》要求。
箭豬坡礦床的成礦作用受斷裂活動、巖漿作用及地層巖性等因素控制,礦床形成均與花崗巖晚期階段有關,為受構造裂隙控制的巖漿期后低溫熱液充填型脈狀鉛鋅銻礦床。礦區(qū)中主要工業(yè)礦脈礦化較穩(wěn)定,礦脈的傾向延伸和SN走向延長還未完全控制。隨著深度的增加,元素組合出現(xiàn)變化,在礦區(qū)的深部隱伏巖體附近存在層狀礦化體。
3.2 建議
3.2.1 基本標準》是對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評估、檢查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廣東本科院校應積極進一步加強、完善體測中心建設,在學生體質測試健康測試宣傳報導、信息公布、體測年度報告、成績查詢、學生輔導、檔案管理、數(shù)據(jù)共享等方面拓展其功能,促進體質測試工作的網(wǎng)絡化、信息化。同時進一步健全《標準》管理制度建設,加強與學校相關管理文件之間的協(xié)同。學校體育部門在有效增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應采取“精準扶貧”策略,以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和加強課余體育鍛煉兩條腿走路為抓手,以非體育人口和處于體質健康預警水平的學生群體為重點,促進其盡早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3.2.2 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高校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yǎng)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7],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fā)展道路[8]。高校應改革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fā)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嚴格執(zhí)行《標準》,將其實施情況作為構建學校體育評價機制的重要基礎[9]。一方面,廣東本科院校應回歸學校人才培養(yǎng)重心,深入認識體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對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統(tǒng)籌管理。另一方面,國家也應通過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以及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強化對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宏觀調控。
3.2.3 《基本標準》與《標準》實施過程也是對該制度合理與否的檢驗過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難免出現(xiàn)局限性[10]。有學者認為[11],《標準》在測試項目、成績評價、免測制度等方面沒能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主張未來不應是“單兵突進”式的修訂或調整,而是組成環(huán)形鏈條的聚合效應。教育主管部門應在下一階段進一步完善《基本標準》和《標準》制度,盡可能避免不同政策出臺前后不一致等制度缺陷的存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就《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答記者問.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EB/OL].http://www.jyb.cn/high/zcjd/201407/t20140708_589507.html.2014-07-08.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通知[S].教體藝[2014]4號.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通知[S].教體藝[2014]5號.
[4]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實施情況專項調研的通知[S].教體藝廳函〔2015〕28號.
[5]李定忠,黃德沂.廣東省學生體質監(jiān)測的異化與回歸——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4):15.
[6]呂立,李衛(wèi)國,邊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實施效果評析——以廣東高校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2):4.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8]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S].教高[2012]4號.
[9]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S].國辦發(fā)[2016]27號.
[10]張強峰,劉花云,孫洪濤.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的調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2):95.
[11]張強峰,孫洪濤,顏亮.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問題及發(fā)展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8):68.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s of Students'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Guangdo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Based on “Basic Standards for College PE”
ZHUANG Wei, et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China)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學科共建基金資助項目(GD15XTY04);華南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項目(20131027)。
作者簡介:莊巍(1976—),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