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檜
1.知識教學平白、直接、快節(jié)奏,展示孩子真實的基礎
現(xiàn)在的孩子可不簡單?。≡趯W習一個新知識之前,不少人已經知道了個大概,幾乎找不到還是一張白紙的人。他們中有的是聽別人說過,有的是自學了,當然更多的是在校外輔導機構學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教?是假裝學生啥也不知道,從零教起,還是跳過這部分內容,從后面教起?
【片段一】大家知道了什么?
課前,俞老師在黑板上慢吞吞地用圓規(guī)畫了一個圓,標出了圓心,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師:我在黑板上畫的是什么?
生:圓。
師:里面的這個點叫什么?
生:圓心。
師:(指著一條半徑)這條線叫什么?
生:半徑。
師:用哪個字母來表示?
生:r。
師:我在黑板上還畫了一條線,叫什么?
生:直徑。
師:用哪個字母?
生:d。
師:它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說不清楚)
師:一個圓畫好以后,就分成了三個區(qū)域。(俞老師手指著圓,繞圓一周)這一周叫“圓上”,里面的叫“圓內”,外面的叫“圓外”。
師:直徑必須經過哪里?
生:圓心。
師:兩端在哪里?
生:圓上。
師:如果請你再畫一條直徑,估計能畫多少條?
生:無數(shù)條。
師:長度呢?
生:都相等。
師:半徑呢?
生:也是無數(shù)條,長度也都相等。
師:那么一條直徑等于幾條半徑???
生:兩條。
師:為什么啊?
……
【賞析】你能想象嗎?這是一節(jié)有300多位老師觀摩的公開課,而且還是一節(jié)新授課。沒有俞老師的身份、光環(huán),你敢這樣上嗎?正如課后一位老師交流時說,俞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很隨意,不像公開課,跟我們平時的家常課差不多。我們在佩服俞老師有勇氣、敢于挑戰(zhàn)公眾常識的同時,更要佩服他的睿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最應該真實而不做作。告別虛情假意是我們的底線,但時下卻似乎成了我們的至上理想。學生明明知道了,還要他們裝著不知道嗎?直面真實,不虛與委蛇,大大方方地讓學生說出真話,道出實情,這是教學走向高效、教育走向本真的基本準則。從課內反饋的情況看,全班近40位學生,僅有一名學生對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沒有認識,其他的孩子對這些都已經了如指掌。雖然對一些關鍵性的特征,語言表達還不成熟,但經老師一點撥(圓上、圓內、圓外的介紹),也基本能說清楚。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學生在學習之前,這些淺層的、可以記憶的知識他們差不多都已經掌握了。這就是學情,這就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這里,老師要做的,只是把學生模糊的認識清晰化,個體的感知共性化。
2.技能教學精細、樸素、抓典型,暴露孩子真實的困惑
知識可以背誦,可以通過補習提前獲得。而技能卻是需要練的,背不出來,它要有大量的體驗,需要經驗的積累。沒有技能支撐的知識就好比是流沙上的建筑,立不穩(wěn),站不牢,它終究要坍塌。
【片段二】為什么我畫不好?
師: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大家盡量畫出更多的圓。
(學生細心地畫出圓后,老師統(tǒng)計個數(shù)。)
師:這位同學畫得最多,她畫了7個圓。我們看她畫得圓不圓。
(學生欣賞后一致認為畫得圓。)
師:我們請她來介紹一下經驗。她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多?畫得這么圓?
(老師請畫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臺來,即生1;并呈現(xiàn)一個畫得不好的作品,即生2作品。)
師:你來診斷一下,這個小朋友出了什么問題?
生1:他的圓規(guī)動了。
(老師和生1一起,借助圓規(guī)的演示,讓生2明白他的問題主要是“針尖沒有固定”。)
師:你有什么問題要采訪?
生2:她為什么畫得這么快?
師:你畫給他看。
(生1演示圓規(guī)的拿法,捏住柄;生2演示圓規(guī)的拿法,捏到了柄和腳的結合處。通過比較,說明生1拿法的優(yōu)勢。)
師:其他同學還要采訪嗎?
生3:她為什么畫得這么均勻?
(老師演示旋轉過程中的用力問題,并讓生3利用肢體 “抬起一個腳,旋轉另一個腳”, 體驗圓規(guī)的旋轉。)
師:還有什么問題?
(呈現(xiàn)另一位同學的作品,即生4作品。)
生4:筆芯的長度多少比較好?
生1:與針尖差不多長。
……
(后續(xù)活動中,老師帶領學生一次次地畫圓、比較、分析,最后所有同學都畫出了漂亮的圓。)
【賞析】技能的嚴重匱乏是“提前搶跑”的通病,俞老師的這節(jié)課,大量的時間就花在“畫圓”上,而且不厭其煩地、手把手地教。為什么呢?我想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在孩子現(xiàn)實生活及相關學習中,已經沒有類似活動的體驗,這是一個空白,需要我們在常規(guī)教學時間內彌補;二是因為通過畫圓這個活動能讓學生充分感知圓的特征,這是對前面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俞老師舍得花時間,舍得花氣力,而且還盡量讓學生感覺有趣,持續(xù)地保有學習熱情。比賽、診斷、采訪等形式,無一不是以學生為話題中心,把學生推到前臺。學生就是活動的主體,學生課堂中出現(xiàn)的真實狀況及其處理就是教學的主線,而學生操作的成功與否就成了教學用時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即時性,抓了典型,所以整堂課充滿著好玩、有料的故事,學生在一次次的笑聲中獲得了提高。最后的滿堂紅,讓雙基落了地,這是學生想要的,也是老師想要的。
3.數(shù)學思考開放、靈活、有張力,彰顯知識真實的內涵
數(shù)學思考不同于知識、技能,它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都是值得贊賞的。孩子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激勵中被喚醒,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中被點燃。只要孩子愿意去想,就能想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答案,答案不分對錯,都是孩子對已有問題看法的或深或淺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在集體交流中,他們的認知會因碰撞、啟發(fā)而越發(fā)清晰、明了。而學生內部知識體系的建構,也恰恰是在這種獨特的表述及借鑒中逐步達成的。
【片段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
師:圓和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1:圓沒有角。
生2:形狀不同,名稱不同。
生3:圓是曲線的,它們是直線的。
生4:圓只有一條邊。
生5:圓用圓規(guī)畫,其他圖形不是。
師:這是工具不同。
生6:圓有圓心,它們沒有圓心。
師:那它們有“心”嗎?長方形有“長心”,它有“方心”,它有“角心”。
(老師分別畫出每個圖形的中心點到邊上的距離。)
師:這些圖形的“心”到“上”的距離不相等,但圓的圓心到圓上的距離都相等。圓有一個詞叫“圓溜溜”,長方形有“長溜溜”嗎?正方形有“方溜溜”嗎?
生:沒有。
師:所以,輪胎為什么是圓形的,明白了沒有?
……
【賞析】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們學習的第一個曲線圖形,與前面的直線圖形相比,有太多的不一樣。一個開放的問題,沒有邊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話可說。他們的所思、所感,其實都是對圓的特征的再一次感知。因思考角度及層次的不同,孩子的發(fā)現(xiàn)中有表層的,也有深入的;有外顯的,也有內隱的;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刻畫。在數(shù)學思考的培養(yǎng)中,老師是問題的提出者,觀點的提煉者,思緒的引導者。對話中,俞老師對“圓有圓心,它們沒有圓心”的處理,直指圓的本質,巧妙地鏈接了現(xiàn)實生活,將話題引向了應用層面。在這里,數(shù)學思考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能,它是提升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有效抓手。
4.思想教育自然、鮮活、接地氣,突出學法真實的差距
當下,由于家長的高期望值,再加上從眾心理作怪,學生當中從來沒有參加過課外培訓的,幾乎找不到了。培訓市場龐大,機構比比皆是,可是由于監(jiān)控的不力,辦學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這對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如何來引導?單靠行政命令行不通,僅憑家庭自我反省也不現(xiàn)實。必須想辦法讓孩子了解其中的區(qū)別,讓家長明白其中的利害。
【片段四】外面學習與學校學習有什么不一樣?
師:在外面學圓,跟在學校里學圓有什么不一樣?
生1:學校里是慢慢來的,培訓班很快。
師:你覺得慢好,還是快好?
生1:慢好,因為慢可以仔細琢磨。
生2:學校里我聽得懂的,培訓班就聽不懂了。
生3:外面學的潦里潦草就過掉了。
師:喜歡哪種?
生3:學校的。
【賞析】這一段反思在課內所用的時間極短,但四兩撥千斤,震撼了所有在場的人。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有現(xiàn)實的對比。課外補習最擅長的就是教知識,而且基本都是趕早教,教在了我們的前面,但卻又潦里潦草、不扎實。技能訓練需要時間,數(shù)學思考需要引領,沒有了這兩塊,學生的學習就不可能真正成功。既然課外補習禁止不了,那我們就要合理地利用它。他們缺少的部分,我們懷著慈悲的心去補一補;他們強化的部分,我們懷著感激的心去查一查。大愛無疆,俞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看問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