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偉,何 明,,牛彥杰,楊 壹,吳春曉
(1.軍事科學院系統(tǒng)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141;2.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7)
當前,軍隊與地方在協同聯合指揮等方面還未形成有效的體系機制,導致軍地聯合應急力量的發(fā)揮受到諸多限制[1-3]?,F有軍地聯合應急指揮體制有待重塑,敏捷高效的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機制有待完善,綜合集成的軍地聯動應急指揮信息處理系統(tǒng)有待貫通,戰(zhàn)訓一致的軍地聯合應急指揮訓練有待加強[4-6]。因而聚焦于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有效整合軍地雙方力量,在目前軍隊新的編制體制下和國家應急管理部承擔的新職能任務背景下,針對如何構建符合我國特殊國情的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展開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7-9]。
以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過程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jiān)控與預警、緊急處置與救援、災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關鍵階段為“經線”,以應急指揮組織與指揮關系、應急處置過程、應急指揮方式、應急指揮手段四個要素為“緯線”對三類案例進行分析。具體在組織架構、機構編組、指揮關系;應急預案響應、應急指揮流程、應急指揮方式等方面存在待解決的問題。
以自然災害類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突發(fā)事件為例。在抗震救災初期,由于通信中斷,缺乏處置此類級別地震的經驗,出現了較為混亂和無序的局面。不但沒有建立聯合作戰(zhàn)指揮體系,就連軍區(qū)范圍內動用空軍等力量都比較困難,成都軍區(qū)聯合指揮部在救災前期的指揮權限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很多救援行動難以在第一時間快速展開。存在沒有聯通,缺少互操作性,缺少帶寬,缺少知識, 缺少工具,沒有及時決策以及錯誤的決策等問題。故障模型如圖1所示。
以事故災難類事件——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件為例。事故救援指揮機構軍地聯合,國務院派出多部委參加的聯合工作組,天津市黨政軍組成聯合救援指揮機構;應急救援力量軍地協同,軍、警、民救援力量1.6萬余人參與救援;救援行動軍地聯動,多級多類指揮主體指揮關系較為清晰,行動較為高效。存在沒有聯通,缺少知識,缺少工具,沒有及時決策以及錯誤的決策等問題。故障模型如圖2所示。
以社會安全類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為例。事件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后緊急調集公安、武警、特警、部隊、兵團、民兵等力量實施聯合維穩(wěn),逐步平息了事態(tài),控制了局面,恢復了秩序。存在缺少互操作性,缺少知識,缺少信任,沒有及時決策以及錯誤的決策等問題。故障模型如圖3所示。
成熟度等級是通過實體(集體)能夠恰當運用的具體方法定義的[10]。在C2的方法空間中,更高級別的成熟度等級代表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在面對行動空間中使命任務以及作戰(zhàn)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時,能夠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能力。為此,學者將C2劃分為5個等級,又稱為C2成熟度模型,如圖4所示。其中,0級和1級分別是有沖突和消除沖突的C2,2級和3級分別是協同型和協作型的C2,最高級4級是邊緣型C2[11]。
當前,我國各類突發(fā)事件呈現上升趨勢,已進入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高危期。在此背景下,僅依靠地方政府力量實施應急救援任務已經很難有效、及時加以應對。因此,軍隊聯合地方遂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中的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任務,是軍隊職能使命任務拓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各國在加強政府應急管理領域的普遍做法。由此結合指控成熟度等級,提出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成熟度等級如表1所示。
伴隨我國社會各方面的深刻改革,以往諸多被掩蓋于政治、外交、軍事等領域之外的不安穩(wěn)因素凸顯,我國在國家安全領域表現出愈加復雜多變的趨勢。列舉2008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突發(fā)事件、甘肅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等9例典型案例,分析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案例成熟度等級,如表2所示。
針對以上9起典型事故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借鑒美國應急管理署的2018-2022戰(zhàn)略規(guī)劃,圍繞未來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發(fā)展趨勢,提出如下六項對策建議:
1)準確把握軍地聯動力量體系構建原則。要著眼任務、基于職能,要軍地互補、發(fā)揮優(yōu)勢,要布局合理、規(guī)模適度。2)努力完善軍地聯動力量體系建設的設想。按照軍地聯合處置突發(fā)事件性質由輕到重、規(guī)模由小到大的變化特點,考慮建設由專業(yè)力量、過渡力量、常備軍事力量、通用軍事力量四種類型功能互補的軍地聯動力量體系。3)大力加強軍地聯動力量體系建設發(fā)展。要優(yōu)化軍地聯動力量體系布局結構,加強軍地聯動力量體系向常態(tài)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加強軍地聯動力量人才體系建設。
表1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成熟度等級
表2 案例成熟度等級
1)建立軍地一體的聯合情報網絡。要整合利用地方情報力量、軍隊情報力量,構建軍地一體的聯合情報信息網絡。2)建立軍地統(tǒng)一的聯合情報機構。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情報體系架構,減少不必要的情報機構和情報系統(tǒng),既實現情報的有效整合,又實現情報的快速利用。3)建立常態(tài)化的軍地情報會商機制。要加大情報的橫向交流,完善軍地情報信息會商機制,建立常態(tài)化的軍地情報會商機制。4)規(guī)范軍地情報分發(fā)共享的流程。要明確軍地情報分發(fā)共享的渠道,規(guī)范情報上傳下達和共享的基本流程、權限和標準。
1)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機構設置。由于遂行軍地聯動應急指揮處置的情況差異,需要設置不同的指揮機構,并且其指揮編組也有較大的差異,本報告主要對一般情況下各類指揮機構及其編組情況進行說明。2)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關系。由于指揮員遂行軍地聯動應急指揮的指揮層次多、指揮對象復雜,一般情況下其應該包括指揮關系、控制關系、指導關系、協調關系、協同關系。3)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法規(guī)。主要從法律層面明確軍事力量參與軍地聯動行動的適用門檻、權責、指揮關系及未盡事宜等問題。
1)注重方案的體系化建設。方案要種類齊全、要素完整,注重上下銜接、左右配套。2)注重方案的標準化建設。主要包括任務區(qū)分的標準化、力量編組的標準化、組織指揮的標準化、處突行動的標準化、相關保障的標準化。3)注重方案的多方聯動擬制。軍地多方力量聯動擬制方案是為了解決軍地方案不統(tǒng)一、不協調的問題。4)智能決策應用及對策建議。以深度強化學習、逆向強化學習為技術基礎,以戰(zhàn)術級指揮決策為切入點,對智能化指揮決策開展應用研究。
1)以提高指揮能力為目標,規(guī)劃“需求牽引、立足崗位”的訓練內容。應急指揮訓練內容是針對指揮員進行的訓練,重點在于提高決策、指揮和協調能力,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專業(yè)崗位訓練、指揮流程訓練和協同機制訓練四個部分。2)以熟悉預案、檢驗預案為目標,實施“著眼實戰(zhàn)、戰(zhàn)訓一致”的訓練方法。采用模擬手段,利用仿真平臺進行模擬化訓練;采用網絡手段,利用網上聯訓進行網絡化訓練建立訓練基地;利用實兵演習開展基地化訓練;實行軍地聯動,利用多方參與進行綜合性演習,開展預案評估工作。
1)整合已有應急通信系統(tǒng)技術體制,研制多模兼容的通信指揮終端,擴大應急通信裝備覆蓋面。從適應復雜地形的能力和建設使用成本兩個方面考慮,應急通信中應著重發(fā)展衛(wèi)星通信與4G移動通信兩種技術。2)抓住空間信息網絡的發(fā)展機遇,提前布局,將其作為增強應急通信系統(tǒng)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出現的構建大規(guī)模低軌衛(wèi)星網絡以提供寬帶移動接入的趨勢也為應急通信提供了新的機遇。3)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應急指揮問題對策建議。網絡信息體系作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信息來源與共享基礎,可為應急指揮提供決策支持,是應急指揮的基礎。
本文圍繞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問題,通過對自然災害類事件、事故災難類事件以及社會安全類事件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重點從軍地聯合應急指揮成熟度等級以及體系建設策略兩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建設性地提出了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策略,能為構建適應當前我軍新體制下和國家應急管理新職能任務下的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起到指導作用。下一步研究工作將加強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增強軍地聯動應急指揮科學性和先進性,以提升我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