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黎明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相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不高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這樣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十分必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學作出了相關論述,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工作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對策
前言:
數(shù)學是小學學習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漸受到重視,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需要積極做出反應,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并從中收獲能力的提升。數(shù)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和探究性較強的學科,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同時將探究學習貫穿于課內外,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探究性教學的目的,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倘若將學生喜愛的事物融入到課堂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中去,因此,數(shù)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主動引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例如,在教學數(shù)字以及簡單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小豬佩奇”、“海綿寶寶”等引入課堂,首先將這些動畫片中的卡通人物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到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時,其注意力能夠迅速轉移到課堂中去,這樣有助于教師順利展開下一步的教學,然后,教師再拋出問題:“你們認識這些人物嗎?”、“這幅圖片上有幾個卡通人物呢?”、“小豬佩奇的家里一共有幾個人?”等等,當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是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相關時,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提問并踴躍作答,此時,不僅使探究性教學得到了順利的開展,同時也能夠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去,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去思考相關的問題并尋求答案,推動了學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觀看動畫片時,去記錄相關的數(shù)字,如出現(xiàn)的人物、場景等,引導學生將探究性思維帶入生活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
二、運用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這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探究性課堂中積極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中順利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需要做到科學搭配,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較弱的學生進行搭配,能夠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學習方法,促進其能力的逐漸增強,再如將性格活潑外向的學生和不善表達的學生進行搭配,能夠幫助不善表達的學生增強信心,學會大膽發(fā)言、主動交流,這樣才能夠使更多的學生得到進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教師在合作學習中也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例如要求學生制定清晰的探究計劃和人員分工等,讓每位組員都具備明確的任務,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加順利的開展,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盡早掌握團隊學習的精髓,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另外,在合作探究中,充分的交流不可缺少,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意見,不僅能夠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還能夠掌握更多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三、積極開展實踐探究
數(shù)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許多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回歸生活,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生活主動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了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探究任務,測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高度等,然后計算物體的面積、體積,這些物體可以是家用電器,也可以是文具用品,甚至是高樓大廈,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復習相關知識和概念,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得到綜合性的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與公益活動結合起來,例如在重陽節(jié)帶領學生走進敬老院,讓學生幫助老年人測量身高、體重,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關愛老人健康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德育成長,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將知識帶入到實際生活中,加強對長度、重量等單位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促進其實踐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正處于基礎發(fā)育階段,是培養(yǎng)與鍛煉的良好時機,數(shù)學教師需要抓住機會,盡早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學習和研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真正為學生打開自由思維、獨立思考的天空,才能夠使教學取得更加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羅清華.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8,(32):230-231.
[2]王志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分析[J].中外交流,2018,(32):82.
[3]張智慧.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分析[J].考試周刊,2018,(50):108.
[4]許秀義.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學習淺談[J].考試周刊,2018,(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