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林
摘 要 初中寄宿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大,初中生的自律性是學校、班級建設的重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不斷增多,農村初中寄宿學生的自律意識比較差,進入初中后部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紀律散漫、學習目標不明確等現(xiàn)象普遍,本文從學生自身、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分析影響初中生的自律能力的因素,分析探討農村初中寄宿學生自律性差的原因,在班主任管理中對癥下藥。
關鍵詞 影響;寄宿生;自律性;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176-01
農村初中寄宿學生自律意識比較差。為了找到癥結所在,本課題組的成員對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對部分學生老師進行訪談,了解各個班級自律性的情況。課題組主要從學生自身、學校、家庭、社會四個方面來分析影響農村初中寄宿學生自律性的因素。
一、中學生自身因素
初中學生處在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心理斷乳期”,處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從以前對父母心理上的依賴過渡到開始反抗成人過多的保護和干涉。這時期的青少年經常體驗到各種矛盾沖突。處在這個階段的初中生比較叛逆、敏感、容易沖動,經常為了反抗而反抗,對人缺乏寬容和理解,對事缺乏責任心,意志力薄弱,心理敏感脆弱。農村寄宿的學生生活在一個集體的環(huán)境,吃住學習都在一起,跟同學之間的相處敏感脆弱,一旦發(fā)生沖突據,缺乏自律性,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容易發(fā)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沖動敏感,對人缺乏寬容和理解力,在控制自己情緒的過程中缺乏自律性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因此初中生“心理斷乳期”是影響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重視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
二、學校因素
在對云表一中初一班主任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所有的班主任都想提高學生的自律性,但是認真去實施的只有一兩個,其他班主任都認為耗時見效慢,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功利性較強,比較關心怎樣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而培養(yǎng)學生自律性的往往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階段,這三所學校都是重在“他律”而忽視了“自律”,往往要求班主任一天到晚看班,早上看早操,上課了解課堂情況,睡覺班主任教官都要走一輪,,領導早中晚的巡堂,恨不得時時刻刻盯著學生看,卻缺乏規(guī)范而有針對性的管理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性”。有些班主任去看學生稱之為“看?!?。但是一些好的學校比較注重學生自律性的培養(yǎng),班主任工作開始會很累,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律習慣之后,就會越輕松。學校功利性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律性的障礙。
為人師表,作為老師應該給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什么樣的老師帶出什么樣的班級,農村寄宿學校的學生周一到周五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比較長,教師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會產生很多的影響,所以,老師的行為習慣也會對學生的自律性產生影響。
三、家庭因素
根據在云表一中、鎮(zhèn)龍中學和大橋鎮(zhèn)初級中學的調查報告顯示,80%的學生屬于留守兒童,父母迫于生計外出打工,調研的這幾所學校大多數學生的父母是到廣東打工,有些一年只能見一兩次面,經常對小孩有一種補償的心理,有求必應,哪怕明知道小孩做錯也舍不得批評,疏忽對孩子的監(jiān)管,養(yǎng)成小孩比較驕縱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學生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隨心所欲,不服從學校的管理。
80%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大多數是隔代教育,祖父母年事已高,農村農活又多,往往沒有能力或者精力管教孩子,再加上過分溺愛,養(yǎng)成小孩子比較依賴的個性,自律性比較差。根據三所學校問卷調查顯示,只有30%的學生在家自己洗衣服,29%的學生經常做家務,只有17%的學生從來不把臟衣服留到周末帶回家洗。已經習慣家人無微不至照顧的學生,在學校的寄宿生活自律性比較差。
四、社會因素
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社會中生活,總會無可避免的受到社會的影響,農村初中學生作為社會一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農村初中寄宿的學生長期住在學校,跟同學關系比較密切,周末有些路途較遠的學生不回家,經常相約外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絢麗多彩的外部世界。農村初中生很多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富裕,當理想與現(xiàn)實產生矛盾不能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再加上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還不夠成熟,是非觀念分辨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有些同學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染上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有些學生周末相約上網吧玩游戲,上癮之后甚至翻墻逃學通宵玩游戲,父母給的生活費不能滿足開銷的時候,就會通過一些歪門邪道來滿足自己,甚至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學生周末經常和社會不良人士接觸,他們渴望交朋友,擴大自己的圈子,在小恩小惠的誘惑下,開始跟人家稱兄道弟,最后為了所謂的“江湖道義”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總之,影響農村初中寄宿學生自律性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包括初中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初中生心理特點,家長多關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學校要形成更規(guī)范的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管理學生,班級通過各種活動來教育學生學會自己約束自己,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嚴厲打擊把黑手伸向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夠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性。
參考文獻:
[1]幫孩子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新浪網,2011-06-23.
[2]全國婦聯(lián).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6000萬.新華網,2013-05-10.
[3]張眉,翟晉玉.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大家談[J].中國教師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