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世會
今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發(fā)稿編審制度,制定實施《濟南廣播電視臺新媒體編審“五不”制度》,堅持網上與網下統一導向、統一標準、統一尺度,絕不給錯誤思想言論和虛假信息提供傳播渠道,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證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新技術、新媒體、新模式的迅猛發(fā)展,傳統媒體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城市廣電由于受地域、資源、人才等方面約束,經營發(fā)展也面臨巨大壓力。從自身來看,作為傳統主流媒體,城市廣電普遍存在傳播理念落后、表達方式僵化等問題,直接導致媒體傳播力、引導力下降。廣電人既普遍存在著看老自己、看小自己的悲觀情緒,又醞釀著彎道超車、華麗轉型的發(fā)展沖動,一時間,一批耗資不菲的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成為參觀考察的重點內容,但由于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不配套,相加容易相融難,綜合功能難以充分有效發(fā)揮。
城市廣電如何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夯實輿論陣地,辯證思維是科學的思想利器。在這個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關鍵期”,濟南廣播電視臺人堅持用好辯證法,做好加減法,念好融合經,奮力打造新興主流媒體。今年,濟南廣播電視臺成功入圍全國稿源單位移動端綜合傳播力20強,成為唯一一家上榜的地方廣播電視類媒體。人民日報社的《新聞戰(zhàn)線》雜志刊發(fā)文章,對濟南廣電推動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提升新時代主流媒體引導力的新理念、新做法進行了重點介紹。
媒體的政治性決定其具有傾向性。新聞傳播活動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性信息傳播活動,始終存在觀點的表達、是非的把握、好惡的取舍,離不開一定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離不開特定的思想理論指導,反映著利益訴求,體現著政治立場。
主流媒體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做到守正出彩,而不能獵奇走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堅持黨性原則的問題,強調這個問題不僅要明確地講,而且要經常地講、反復地講。必須堅持傳承和弘揚“黨媒姓黨”的根本原則,必須堅持傳承和弘揚“黨的喉舌”的根本屬性,在這一點上堅決做到不擺不搖。
隨著新技術、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傳播門檻降低,傳播主體、渠道日益多元化,傳播內容良莠不齊,混淆視聽、嘩眾取寵的虛假信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受眾面前。作為主流媒體,城市廣電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牢記“黨媒姓黨”,自覺承擔起“喉舌”的職責和使命;無論怎樣改革創(chuàng)新,都不能忘記媒體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論競爭怎樣激烈,都要堅守自身的功能定位,這是黨委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更是黨媒使命所在。今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發(fā)稿編審制度,制定實施《濟南廣播電視臺新媒體編審“五不”制度》,堅持網上與網下統一導向、統一標準、統一尺度,絕不給錯誤思想言論和虛假信息提供傳播渠道,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證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對一些新生事物難以做出評判結論,看不清發(fā)展走向和利弊時,要先“等一等”,或者允許“試一試”,避免搞“一窩蜂”“一陣風”“一刀切”。如果對事物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位,就搞“大躍進”,其實是違反了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常常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說,在媒體融合方面,決不能盲目追風鋪攤子建設融媒體中心,更不能搞勞民傷財而沒有多少實際效果的形象工程,必須進行縝密的調研和論證,根據自身實際,規(guī)劃媒體融合方案,那種只是技術設備更新,在生產傳播流程上“貌合神離”的偽融合,我們堅決不能搞。
該“為”的堅決“為”?!盀椤迸c“不為”的考量,關鍵在于審時度勢,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今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臺積極把握媒體融合的內在規(guī)律,提高傳播的效率、效果,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理念再造。我們把媒體傳播比做請客吃飯,媒體是主人、受眾是客人,最初我們做什么,客人吃什么,后來我們發(fā)現客人不好招待了,于是開始按照客人口味做飯;再后來,客人有了參與意識,也想加入進來,于是我們開辟了通道,強化用戶生成內容。今年,濟南廣電強化“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替用戶著想、請用戶參與、為用戶服務,堅持新媒體先行、新媒體優(yōu)先,小屏帶大屏,多屏聯用戶。問政節(jié)目設置爆料平臺,客戶端同步視頻直播;泉城主題歌曲征集評選面向全國征集作品;“我為濟南廣電打CALL”有獎投票活動,為獲獎者發(fā)放濟南廣電泉商城現金抵扣券,將用戶引入商城消費,從而實現了受眾與用戶的統一。二是平臺再造。依托全臺優(yōu)質新聞資源,構建以“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為龍頭,濟南網、無線濟南、叮咚FM為側翼的新媒體矩陣?!疤煜氯恰毙侣効蛻舳艘劳行侣勚行膬?yōu)勢采編資源做強新聞短視頻,上線一年半,下載量迅速增長,僅今年上半年,用戶量就增長了近30萬,現已被濟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官方發(fā)布平臺。濟南網世界排名由15萬位跨入3萬位;無線濟南客戶端下載量突破140萬,進入全國主流媒體傳播力榜,成為唯一上榜的地方廣電APP。三是內容再造。當技術成為“基礎設施”,媒體就能夠回歸本質屬性,媒體人要把更多精力投向內容創(chuàng)作,濟南廣播電視臺充分利用新技術,在“無線濟南”等客戶端推出“一鏡穿越,這些共產黨人你都認識嗎”“漫畫圖解:書記的一周”“袁米要來濟南了!2分鐘讓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等H5、融媒體直播類新媒體特色內容,提高了宣傳的影響力。四是流程再造。按照媒體融合傳播規(guī)律,重點策劃堅持新媒體先行,新聞傳播堅持新媒體優(yōu)先,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從而實現小屏帶大屏、多屏聯受眾。五是技術再造。利用本地平臺+公有云平臺的形式支撐媒體融合制播新業(yè)務,努力達到“四個實現”:實現電臺、電視、網站、客戶端節(jié)目資源互聯互通,前方記者隨時隨地上傳云端,后方編輯隨時調閱使用素材,主播在新媒體平臺與受眾、用戶進行互動,用戶便捷提供圖、文、音、視頻供節(jié)目使用。
濟南廣播電視臺舉辦中國濟南華山論壇
在發(fā)展迅速、競爭激烈的時代,“快”是一種生存策略。但“快”未必就能實現“好”,“慢”也未必就會導致“壞”。正是在媒體發(fā)展新格局的倒逼之下,媒體融合尤需在“快”與“慢”之間把握好節(jié)拍節(jié)奏和力度。認準看好的事情,毫不猶豫地去抓去干,積極搶抓機遇、搶資源、搶人才。
但也要認識到媒體融合不能期待一夕成功,一步到位,必須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輕重緩急,在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媒體融合推進機構。建立融媒體推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協調推進全臺媒體融合發(fā)展各項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媒體發(fā)展規(guī)律、有濟南廣電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引進、選拔、使用機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催生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建立濟南廣電融媒體中心,著眼內在需求整合現有新媒體客戶端資源,依托濟南現代音像大數據中心,打造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媒體客戶端。二是對廣電價值進行再發(fā)現再挖掘。媒體融合要有清醒的頭腦,首先要看清自己有什么,作為地方黨委政府重要的輿論陣地,城市廣電媒體擁有三個優(yōu)勢:第一是具有豐富的體制資源,這是官方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第二是大量的音視頻媒資儲備,數據資源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這些長期以來積累的數據儲備必將發(fā)揮更大作用;第三是完整的內容策劃、生產、播出鏈條,以及專業(yè)的內容生產團隊。在聯合政務資源方面,今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臺到20多家部門單位開展學習調研,探索橫向縱向合作新途徑;利用媒資方面,依托濟南媒體港,建立濟南現代音像大數據中心;內容生產方面,把握新媒體傳播規(guī)律的基礎上,扎實推進精品生產,精心攝制大型歷史文化電視專題片《悠然見南山》、城市形象宣傳片《泉城夜宴》、電視連續(xù)劇《大明湖畔有人家》、校園電影《我的合唱團》等;創(chuàng)新推出《榜樣》《最美》系列等大型公益宣傳平臺,引發(fā)了廣泛強烈的社會反響。推出新媒體短視頻,“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開設“泉視頻”專欄,推出“豎版短視頻·天涯共此時”“這樣的夜泉城,有沒有撩到你”等短視頻,大大提高了傳播效果。
濟南廣播電視臺投資建設濟南媒體港,拓展發(fā)展空間
媒體融合是媒體轉型升級的過程,會遇到思想觀念的障礙和既得利益的阻礙。如何從“相加”真正走向“相融”,首先要在內部統一思想。對于濟南廣電來講,就是要把思想統一到“12345”的工作思路上來,“1”是樹牢一個理念,那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不管是做宣傳還是搞經營都要替用戶著想,請用戶參與;“2”是用好兩種力量,用體制力量合縱連橫,用市場力量開疆拓土,緊緊抓住市長、市場這兩種資源,為媒體融合提供內生與外拓的力量;“3”是經歷三個層次,第一是濟南廣電內部融合,第二是與其他媒體融合,第三是與其他產業(yè)的融合;“4”是搞好四種保障,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機制,第三是人才,第四是資金;“5”是做好五個方面工作,第一是內容,第二是渠道,第三是平臺,第四是經營,第五是管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推進這項工作依靠簡單的行政命令拉郎配行不通,必須著眼于內在需求和內生動力,充分調動各部門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
媒體融合要有“和而不同”的理念,要以大格局容納差異化。新的媒體發(fā)展形勢下,我們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把受眾變?yōu)橛脩?,那么我們媒體也要隨之轉型,不再是傳統媒體時代單純的新聞報道和信息文化發(fā)布媒介,而是嬗變?yōu)榧婢咝侣勑麄骱途C合服務功能的現代傳媒服務平臺。除了做好新聞輿論引導,都可以運用大數據、云平臺聚合海量的政務、商務和社會生活信息及服務,并利用互聯網優(yōu)勢貫通行業(yè)以外的相關資源,有效盤整利用各類優(yōu)質資源。今年,濟南廣電新媒體中心聯合抖音平臺緊扣社會熱點制作的“廣電記者廉志飛救人視頻”播放量突破6800萬;國慶假期,“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攜手央視新聞新媒體品牌策劃《中國此時此刻》,對濟南華山、護城河、黑虎泉等景區(qū)景點的美麗風光進行空中、地面聯動直播,展示“精彩中國”獻禮國慶,整個直播通過央視新聞微博、客戶端、移動網、頭條號、百家號等新媒體全平臺推送,提升了泉城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濟南廣電還推出的大型公益平臺《榜樣》和《天下儒商·贏商會》進行資源整合的有益探索,特別是《天下儒商·贏商會》,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認可、山東省市工商聯大力支持、行業(yè)商會積極參與,啟動當天就有來自海內外的300多家企業(yè)的高層代表參加活動,引發(fā)了廣泛強烈的反響,也為今后與其他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媒體融合帶來一個更高維的媒體,用低維的生產方式、生產力已經無法運作,需要與之匹配的配套,必須大力倡導改革創(chuàng)新,既要有破有立,又要有立有破,先立后破。比如說,在推進媒體融合過程中,人才需求顯得格外緊迫。面對新的傳播形勢,傳統的人員隊伍多有不適應,崗位存在缺失,結構也不合理,迫切需要引進人才,然而傳統媒體作為事業(yè)單位在這方面存在先天劣勢,因為薪資水平太低,營銷、技術、管理人才留不住,需要轉企改制,否則,超額獎勵、團隊持股等激勵政策就沒法實施。濟南廣播電視臺目前籌建濟南廣電傳媒集團,激發(fā)發(fā)展活力。通過現代企業(yè)制度規(guī)范運作,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市場主體。
在“移動互聯”席卷全球的時代,媒體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迅速發(fā)展,5G商用即將落地,更大規(guī)模、更深層次的“融合攻堅戰(zhàn)”已經吹響號角。濟南廣電將認真研究新政策,關注新技術,學習新模式,用好辯證法,做好加減法,做到不擺不搖、不等不靠、不急不躁、不扯不鬧、不立不破,讓媒體融合真正成為推進廣電事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引擎和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