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乳山市西苑學校 宋 麗 單春霞
隨著經(jīng)濟體制以及科技技術(shù)的日益發(fā)展,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吃苦耐勞、敢于擔當、寬容理解、實踐創(chuàng)新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在父母的寵溺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同學相處不懂得寬容,犯了錯誤不敢勇于承擔,遇到困難不能勇敢克服……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課題組的老師經(jīng)過商榷一致認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解決學生思想懈怠、意志薄弱的最佳方法。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我們嘗試借助學校周邊的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膠東育兒所等紅色文化教育素材,借英雄事跡,傳英雄精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走近英雄,學做英雄,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實踐中積淀下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它蘊含著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熱情和高尚品質(zhì),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紅色歷史、革命精神、光榮傳統(tǒng)和思想境界。繼承并發(fā)揚紅色文化,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及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我們生長在膠東半島的乳山境內(nèi),馬石山作為“紅旗不倒”的革命老區(qū),有著相當?shù)臍v史地位和教育價值。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以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為主體,建有烈士墓區(qū)、革命烈士英名錄、革命烈士紀念塔,是集愛國主義教育、黨史黨性教育、國防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2018年時近清明,我們?yōu)檫M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紅色基因要繼續(xù)傳承”的指示精神,組織少先隊員們開展了一次“紅色教育之旅”——走進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和膠東育兒所。在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里,孩子們跟隨著講解人員的腳步,目睹了日軍侵華暴行的鐵證,一張張照片,一件件物證,都在昭示著日本侵略者的種種罪行,都在訴說著革命取得勝利的艱辛與不易。隊員們了解到舊社會的生活是多么艱苦。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lǐng)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國。又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實行了改革開放,讓大家過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在膠東育兒所,隊員們看到了膠東乳娘用超越傳統(tǒng)的血脈親情,用超越本能的母愛,讓革命的火種生生不息,讓革命的力量不斷壯大,集中展現(xiàn)著忠心向黨,大愛無疆的乳娘精神,生動詮釋著膠東人民以命相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在抗戰(zhàn)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這些抗戰(zhàn)英雄身上所彰顯出來的堅強勇敢、無私奉獻、敢于擔當、吃苦耐勞等品質(zhì),正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需要養(yǎng)成的品質(zhì)。紅色文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了資源和保障,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是一條切實可行且收效良好的途徑。
在那段雖已遠離但卻永遠都不會消逝的歷史中,那些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付出了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的偉大的人們,把自己留在了歷史的硝煙中,更把名字永遠地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上。他們的付出、他們的犧牲和他們的精神,是我們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為了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財富,我們西苑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紅色常規(guī)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即日體系、周體系、月體系和學期體系。在日體系的開展中,校園每天中午都要播放紅色歌曲,每班每天也要唱一次紅色歌曲,同時鼓勵學生每天堅持10分鐘的紅色閱讀。周體系即學校每周升一次國旗、唱一次國歌,每人每周學雷鋒助人為樂一次。在日體系和周體系的基礎(chǔ)上,每月組織學生觀看一次以革命為題材的電影,每月開展一次黨員和學生“大手拉小手”的革命傳統(tǒng)講授活動。然后,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紅歌合唱比賽,安排一期革命前輩講座,開展一次紅色教育演講或作文比賽。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學習和了解,讓其所蘊含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感染學生,并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體會其真實性和必要性,從而將紅色文化的精髓內(nèi)化為學生的健康人格和精神財富。
紅色文化所包含的革命精神、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愛國熱情等是孩子在社會生活中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價值標準。我校是乳山市紅領(lǐng)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組織一、二年級的小隊員分批在輔導員的帶領(lǐng)下進行參觀。為了讓此次參觀活動更加有聲有色,大隊部專門組織了一批由黨員教師組成的講解員隊伍,他們介紹起來繪聲繪色,同學們聽得是津津有味,從紅色長廊上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到少先隊室里主飾墻上的誓詞、隊徽,從黨的關(guān)懷、光輝的榜樣、光榮的歷史到我們的組織和黨的歷代領(lǐng)導人給少先隊的題詞,各類少先隊活動掠影等,每一處無不讓孩子流連忘返,每一個版面都讓孩子的目光久久停留。參觀過程中,輔導員老師勉勵大家用行動踐行“四好少年”,做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為班級、為學校爭光。除此之外,我們學校還把春節(jié)、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節(jié)日作為重點紅色文化教育源泉,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樹立民族自豪感,勵志前行,為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通過對各種紅色活動的開展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標準,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學校德育教育的“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目標。
將紅色文化的精髓根植于每個孩子的心中,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變化:懂得寬容的孩子越來越多,團結(jié)協(xié)作的風氣越來越濃烈;敢于擔當?shù)暮⒆釉絹碓蕉?,參加集體活動的精神風貌越來越飽滿;堅強勇敢的孩子越來越多,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學風越來越鮮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推行紅色文化進校園的活動中,我們真誠地回顧民族歷史,深深地緬懷革命先烈,在回顧和緬懷中完成對紅色文化的探索。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把這種情感和精神付諸祖國的花朵——小學生的身上,以此來豐富他們的情感,錘煉他們的意志,提升他們的情操,完善他們的價值觀,讓他們的思想成熟而堅定,情感豐富而健康,人格健全而積極,真正成為能肩負起祖國四化建設(shè)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