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兵 (山東日照第三實驗小學)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啟蒙學生養(yǎng)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情操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心理狀態(tài),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因此,教師要革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從根本上意識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優(yōu)勢特征來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一步推動整個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
道德以及心理認知是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所在。因此,要想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有效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認知著手。明理法就是采用的這一教學原理,強調從強化學生道德和心理的認知層面著手,使得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態(tài)度以及評價觀念對待生活當中的各種現(xiàn)象,使得學生能夠分辨是非以及美丑,并且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在此基礎之上來強化學生的心理品質,順利地達成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引導的目標,為思想品德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小學生正處在人生起步的基礎時期,教師在運用明理法時,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征進行,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直觀形象的引導還讓學生明白道理,塑造良好心理品質。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誠信的必要性,讓學生形成完善心理品格,教師可以選擇為學生播放曾子殺豬的錄像帶,運用形象直觀的視頻為學生講述一個有關于誠信的故事。下來,教師在指導學生就誠信話題展開討論與分析,最終使得學生對有關于誠信的道理有了深刻認知,并且也會真正意識到不講誠信,對個人乃至于整個社會都會帶來不良影響,這樣促進學生道德認知形成了,而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和諧平等環(huán)境在學生心理品質塑造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推動作用,只有當學生置身在一個和諧環(huán)境中展開學習,才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得學生能夠自覺的對自身的心理品質進行建設,達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效果,也讓課堂成效得到根本保證。陶冶法借助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來潛移默化當中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心理健康指導的一種策略。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必須要從陶冶學生心靈著手,也就是要將重點放在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讓學生可以在正確的心理引導之下形成強大的內心,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心理品格。開朗的性情以及積極的情感是每一位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心理品質,教師在教育引導中可以靈活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小品,小品內容是某位同學常常因為芝麻小事而憤怒生氣,接下來再引導學生進行共同的討論:經常生氣究竟好不好呢?原因是什么?教師在整個討論氛圍當中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最終使得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討論和師生互動,進而深刻認識到生氣是不良的心理品質,每一個人都需要學會控制情緒,塑造健康的心理。通過恰當?shù)倪\用陶冶法可以讓整個班集體以及學生個體充滿著濃厚的積極氛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格。
人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而彼此之間的情感也都在互相感染和影響的發(fā)展進程中。感染法實際上是教師在借助自身健康心理和情感對學生進行感染,同時還要善于對小學思想品德教材展開深入的挖掘,引導學生展開和諧的師生交往,在彼此情感互動當中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師的思品教學不能夠將學生限定在固定的教學內容上單純的注重知識的灌輸,甚至是不為學生留存任何發(fā)表看法和見解的機會,否則學生在被動學習當中不會形成對事物的良好認知,同時會嚴重制約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形成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這不僅不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初衷,也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相背。對此,教師要突破灌輸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引導,善于運用感染法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有關于奧運會上體育健兒奮力拼搏贏取金牌,并注目著五星紅旗飄揚在體育運動場上的視頻資料,同時配上歌唱祖國作者音樂,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與熏陶,進一步深化對五星紅旗的認知,通過巧妙的借助感染法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恰當?shù)貪B透心理健康教育,保障課堂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能夠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教學藝術,做到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在學生的健康心理塑造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1]陳光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基本特點與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4(05).
[2]劉萍.初探《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