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小學 杜衛(wèi)新
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而是讓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對于數(shù)學這門學科來說,更是一種對學生思維進行訓練的學科。在“讓學”的過程中,老師又如何做到讓學生自主展開學習,自主有效地進行思維探究呢?從數(shù)學中來證明“讓學”是一種值得人們?nèi)W習、去實踐的教育路徑。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前進時都需要一個目標,不管那個目標大還是小,是清晰還是模糊,只要在前方,我們就會不斷前進。對于學生來說亦是如此,無法將自主學習脫離目標單獨存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清晰的目標,讓學生有方向、有目標地前進,而不是一片茫然地原地打轉。只有當目標確定時,學生才能在讓學中充分激發(fā)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應該依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和智力水平設定,而不是一味地求快和求高,這樣不僅達不到預想結果,還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chǎn)生好高騖遠的心理。合理的教學目標會更加契合“讓學”本質,激發(fā)出“讓學”思維的潛在動力。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圓柱與圓錐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水杯都是圓柱形的?而不是長方體或是圓錐體?”從生活中出發(fā),以生活為依據(jù)自然引出課堂教學目標。在此之后,老師為了使學生更加明確目標,可以以直觀和簡潔的方式引導學生將陳述式目標轉化為學習性的挑戰(zhàn)問題。例如提出幾點學習目標:1.在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有哪些特點?2.做一個圓錐,將圓錐展開后的側面是什么形狀?3.圓柱體和圓錐的面積可以怎樣進行計算?這樣的轉化更加切合當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讓學生可以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前進。而在教學最后,老師為了使教學目標更加鮮活,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可以讓學生進行第二次的研究和梳理,對教學目標進行針對性的探討。例如老師提問:“對于這幾點目標,哪些對于自己來說是可以輕易達到的?哪些是自己無法完全理解,需要進一步學習和幫助的?”學生會在老師提問后進行思考,將自己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率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適當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并不是將所有都放手,而是有計劃地“讓學”。對于學生來說,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弱的,無法采取合理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因此,老師依舊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在自主掌握學習法則后可以將思維發(fā)散出來,逐步精細具體化。
學習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將思想從根深蒂固的形式中解脫出來,老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便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規(guī)則不動聲色地融入其中。例如學生在得出“圓中的無數(shù)條直徑都是相等的,圓中的直徑長是半徑長的兩倍”的結論后,老師可以先不做點評,讓學生重新進行審查,然后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結論,并舉例來證明和反駁自己的結論,最后學生在不斷的檢驗中可以知道,這個結論的前提是需要在“同一個圓中”。
老師在面對學生不完美的結論時不應該直接指出錯誤,而是應該抓準機遇,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證明,糾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識認知。這樣既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不斷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學習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活動,在查漏補缺中增加自己的印象,這一步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點。如在學生進行反思后,老師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進行梳理和交流,看自己的完成程度,哪些學習目標是圓滿完成的,哪些目標還亟待完善,而在反思交流中,哪位學生的思考給予了自己新的思考。這樣的活動養(yǎng)成了學生自覺進行反思和檢驗的習慣和意識,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積累。這樣的“讓學”方式才是做到了真正的“讓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思維為主,“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以“讓學”為借口,將所有的學習和教學都推給學生自己。
對于數(shù)學教學來說,提問是促進思維拓展的有效手段。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提問題,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將自己的疑惑點提出來,不僅實現(xiàn)師生思維上的火花碰撞,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更加樂于提問,樂于思考,使數(shù)學課堂成為學生進行問題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樂園。
例如在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后,老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會有正比例與反比例之分?”當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一定了解后,讓學生進行反思提問:“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聯(lián)系?”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散,向更深處思考。以此做到借助問題驅動,在“讓”有深度中引發(fā)思考。老師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切記不可以對錯而論,而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適度的贊揚。而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可以適當進行評價,以自身為例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將數(shù)學思考不斷由表入內(nèi),由淺入深,提出具有豐富價值的問題。例如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中,在學習圓柱后,學生提問:“圓柱上下兩個圓的面積為什么一樣大?圓柱的側面為什么是圓的周長乘高?”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評價:“你覺得自己的提問哪些方面具有價值?而哪些方面需要豐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知識層面不斷引發(fā)到質疑層面。
綜上所述,“讓學”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讓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學會反思和批判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潛在能力,讓學生有更加深層次的思考,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質。真正的“讓學”要做到以學生為主,創(chuàng)造一個數(shù)學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