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瑾,沈美萍,俞 進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HBN)亦稱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的常見表現之一,據報道大約有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可在生后7d內出現黃疸[1]。生理性范圍內的膽紅素血癥有重要的對抗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功能,可促進機體免疫應答等多種生理和藥理功能[2]。但嚴重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引起神經、免疫、肝臟及胃腸道等臟器和系統(tǒng)的繼發(fā)損害,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3]。近年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肝腎等臟器的損害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回顧性分析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臨床資料,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血β2微球蛋白(β2_MG)、肌酐(Cr)水平表達及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出生14d以內的足月新生兒。所有研究對象均無窒息、感染史,無心臟、腎臟或可能影響心臟、腎臟的疾病及家族史。108例研究對象根據膽紅素水平分為兩組:膽紅素水平分布于221~342μmol/L之間的研究對象分為輕中度組,膽紅素水平>342μmol/L分為重度組[4]。對照組同期另選擇入院就診的單純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單純新生兒臍炎患兒。所有入選病例均獲得患兒家長的同意,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高膽紅素血癥組于入院24h內,對照組使用隨機數表法采集空腹靜脈血,所有標本均于采血后即刻離心分離血清并檢測血清CK,CK_MB,cTnI,β2_MG、Cr及TBiL值,檢測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分析儀,所用試劑盒分別由浙江新呂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國雅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寧波亞太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TnI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檢測,使用的檢測儀器為VITROS_5600,試劑為配套試劑。
1.3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 20.0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首先對樣本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再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_t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高膽紅素血癥組108例,男60例,女48例,其中輕中度組9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男52例,女38例;日齡均數為(7.07±1.88)d;重度組18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男8例,女10例;日齡均數為(7.42±3.00)d。對照組42例,男24例,女18例,日齡(7.90±2.80)d。
2.2 各組間血清 CK、CK_MB、cTnI、β2_MG、Cr值比較:不同程度高膽紅素血癥組CK、CK_MB、cTnI和β2_MG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輕中度組與重度組之間各指標的檢驗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組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黃疸患兒血清CK、CK_MB、β2_MG、Cr值比較(±s)
表1 不同程度黃疸患兒血清CK、CK_MB、β2_MG、Cr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TBiL(μmol/L) CK(U/L) CK_MB(U/L) cTnI(μl/L) β2_MG(mg/L) Cr(μmol/L)對照組(n=42) 95.25±64.80 199.79±166.71 27.42±10.71 0.14±0.10 2.87±0.57 29.75±18.02輕中度組(n=90) 264.84±32.47* 228.00±150.72* 28.33±6.11* 0.32±0.12* 2.92±0.90* 30.75±11.33重度組(n=18) 377.67±27.35* 330.80±193.11* 39.17±46.85* 0.60±0.17* 3.15±1.30*33.83±15.42
TBiL生理狀態(tài)下膽紅素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5],是新生兒防御各種氧化物損害的血漿自由基清除劑之一,對心、肝、腦、腎等器官具有保護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新生兒血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時,作為氧自由基堆積體內,可對新生兒的心、肝臟、神經系統(tǒng)、腎等多種臟器產生損害[6,7]。
CK_MB是心肌細胞特有的酶,一般存在于心肌細胞的線粒體或胞質內,血清內水平極少。當心肌細胞受損時,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的通透性增大,CK_MB可滲透到細胞外進入血液,使血中的CK_MB水平增高[8]。因此,當血清中CK_MB水平明顯升高時,表明心肌細胞已受到損傷。但由于在心肌受損等其他情況下,血液中CK_MB的水平也會不同程度增高,因此,臨床使用CK_MB作為心肌標志物的使用價值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對因CK_MB基因亞基表達占優(yōu)勢兒童、新生兒這一人群而言。當骨骼肌受損時原先被抑制的B亞基再次表達,骨骼肌CK_MB水平增加,所以其對心肌損傷的診斷價值遠低于成人[9]。
cTnI大部分以復合物形式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細胞的胞質中,只有約3%的cTnI游離于心肌細胞的胞質內。當心肌損傷時,cTnI就會被釋放入血,故Cummins等在1987年首次將cTnI作為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志物引入臨床,并成為心肌細胞損傷敏感性和特異性最強的標志物之一[10,11]。且新生兒體內的cTnI不僅不受母體因素的影響,而且也與性別及胎齡無關[12],故cTnI更適用于新生兒心肌損傷的診斷。2002年公布的“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中建議把 cTnI或 cTnT作為心肌損傷的金標準之一[13]。因此,在評價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肌損害時應將CK_MB及cTnI兩種指標結合起來進行評價[14]。
高膽紅素所致的腎臟損害病理上可稱為“膽紅素腎病”。新生兒出生時雖具有和成人數量相同的腎單位,但組織上尚未成熟,腎小管短且發(fā)育不良,當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時,腎功能更易受損[15]。新生兒早期腎功能損害的表現往往不典型,實驗室常用的Cr腎功能指標往往不能及時反映新生兒的腎功能變化,當新生兒 Cr出現異常提示時,往往病情已惡化[16]。本組資料的結果與該研究一致,而β2_MG是一種低分子量的蛋白質,主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由淋巴細胞產生,可自由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膜,最后降解為氨基酸。研究顯示,健康人的β2_MG的合成與釋放均恒定,且只能通過腎臟排泄與分解,故可作為臨床評價腎功能與否地可靠指標之一[17]。
本組資料提示通過測定血清心肌酶譜CK、CK_MB、cTnI、血β2_MG的水平,是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臟,腎臟損害的早期、特異、敏感指標,但輕中度黃疸組血 CK、CK_MB、β2_MG、cTnI、Cr水平與重度黃疸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楊文青[12]一致,與楊振華[13],張海英等[14]報道不一致,因此尚不能明確TBIL濃度與高膽紅素血癥性心腎損傷之間的關系,究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少或有患者特異質有關,或由于新生兒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抽血時容易發(fā)生溶血,對心肌酶有影響,可能致結果有偏差。
本次研究選取了108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進行了心肌損傷的各項相關指標的檢測,探討了各項指標評價高膽紅素血癥對新生兒造成的心腎損傷情況的可行性。結果顯示,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輕中度組和重度組中CK、CK_MB、cTnI、β2_MG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這幾種指標可早期、有效的監(jiān)測高膽紅素血癥對新生兒造成的心腎損傷情況,有助于基層臨床及時采取藍光照射、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等干預治療手段,早期防止出現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