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庭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比歷史上的任一階段都需要青年的激情奮斗,都需要青年的力使命擔當。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高校學生領導干部他們學習態(tài)度端正、組織領導能力強、在學生群體中威望高,是最具培養(yǎng)潛質的。但是由于諸多原因,學生干部領導力開發(fā)的現狀并不十分樂觀,仍存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堅持問題意識,以問題為導向多措并舉對學生干部領導力進一步有針對性的開發(fā),以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干部在聯系學校、服務學生中的特殊作用。
一般而言,領導力開發(fā)是指領導者根據自身需要和組織環(huán)境需要進行有目的的領導力培訓和教育,更新觀念和理念,提高領導能力,提高領導績效,并改善領導責任,最終讓領導者發(fā)展的過程。1其中,領導者的個人發(fā)展是領導力發(fā)展的關鍵。實踐表明優(yōu)秀的領導人才,無論是在政府機關還是公司,都會受到相應的關注。同樣,運用領導力的一般定義我們來界定高校學生干部的領導力開發(fā),即大學生干部影響和改變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心理以及行為能力。
現如今,我國的大學教育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隨著我國高校學生領導干部選拔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通過這一機制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領導干部。為此,這就必須高度重視并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開發(fā)的進度。
從現狀來看,高校一些的學生干部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理論水平、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以及政治全局觀,缺乏一些對“兩學一做”、“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等全面系統性的學習。政治素養(yǎng)的培育是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開發(fā)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現階段高校對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灌輸僅僅局限在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課堂中。在新時代,尤其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要內容。除此之外,在工作中一些學生骨干在作風中出現了偏差,“巧用”自己的職能,主要表現在自己不思考、自己不動手、自己不作為,將自己的分內之事推給下級,這嚴重偏離了學生干部為人民服務的主線。一些高校片面的強調對學生干部具體工作表現的評估,往往忽視了政治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視,因此,這導致學生干部在政治素養(yǎng)方面存在一些瑕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個人政治素質完善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并且他們在處理一些宏觀性、全局性問題時不具有適應性,缺乏一定的判斷力。
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對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缺乏統籌與規(guī)劃,造成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機制尚未健全。主要表現在:首先,對于高校學生干部的選拔過程不夠公開透明化、民主科學化。在對學生干部的選拔中存在主觀性、隨意性,未將這一過程放置于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平臺上,以至于對學生骨干的了解只能停留在片面的表象中,不能深層次的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做不到讓他們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盡其所能。其次,高校對于學生干部領導力培養(yǎng)的監(jiān)督不完善,問責不到位。缺乏硬性的、可操作的、強有力的約束,未形成學校對其的監(jiān)督、學生對其的監(jiān)督以及學生干部內部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全方位網絡監(jiān)督體系,這勢必降低普通學生對學生干部的信任感。第三,高校學生領導力的開發(fā)尚未建立一定的考核激勵機制。高校學生干部考核制度存在弊端,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干部工作的效率、打擊了學生干部工作積極性、削弱了學生干部的群眾基礎。最后,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開發(fā)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使得學生干部在組織活動時不能盡可能做到完美,受到相應財力、物力、人力的約束。
現如今,我國的大學教育已進入到普及化的階段。隨著我國高校學生領導干部選拔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通過這一機制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領導干部。這些學生領導干部是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成員,他們來自學生群體,來自高校的期望,來自工作的需要,來自自身的要求,他們往往在學習、生活、服務學生等方面對自己提出更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以此成為學生的榜樣,學生的意見領袖,盡可能描繪朋輩效應的最大同心圓。但是現實實踐來看,高校學生干部的領導力的開發(fā)受到各種條件和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領導干部不能真正把通常的領導理論付諸實踐。為此,這就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強化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開發(fā)。
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高校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學生干部要做到理論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對國家的相關政策、戰(zhàn)略部署、會議舉措有一定了解,積極開展座談會、討論會,對學生提出的相關建議進行深入分析,圍繞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特點、新要求對照現實工作進行修正。
積極開展形式迥異、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以激發(fā)高校學生干部的工作熱情。要充分發(fā)揮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做好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爭做學習與實踐十九大精神的“領頭羊”,做到在思想上更堅定,在行動上更自覺,在工作上更努力,做好學生、班級、學校三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充分發(fā)揮好綜合協調的作用。
高校應建立健全與大學生領導能力開發(fā)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緊密貼合學生干部的選拔任用,培訓,管理,考核和推薦等方面內容,制定學生干部管理制度,為高校學生干部培訓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
一是建立健全學生干部選拔機制。學生干部的選拔是學生群體中關注度最高的問題,選拔程序和結果的公正與否會直接導致最終學生管理效果的巨大差異。為此,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民主科學的學生干部選拔機制是至關重要的前提。二是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高校學生干部的監(jiān)督和管理,可嘗試著在高校建立相應的學生干部監(jiān)督管理機制。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結合高校學生干部的工作實際情況以及實踐認知程度,制定科學的人性化考核評價辦法。同時,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領導干部積極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在就業(yè)、擇校、評獎評優(yōu)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
四是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對高校學生干部培訓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大投入,在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可設立專門為培養(yǎng)學生干部而創(chuàng)立的基金,切實保證高校學生干部開發(fā)的全盤勝利。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一切現實工作中,凡是屬于領導干部正確領導的,都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高校對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開發(fā)也是如此。高校是開發(fā)學生領導力的好地方。學生干部只有深入學生會、深入社團、深入群眾,才能更好地了解同學的真實情況,培養(yǎng)對同學的深厚感情,才能心系同學,才能更無私的奉獻于集體。對于學生干部而言,獲得同學的支持和認可是與同學間的親疏程度是分不開的。只有堅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這一理想信念,才不失一個優(yōu)秀學生干部的領導風采。
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是一扇窗,翻開它,里面艷陽高照,它能給大家?guī)硐M?,能給高校學生干部帶來自身價值的肯定。路漫漫其修遠兮!這就要學生干部真實的“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真正”的學生中來,到“真正”的學生中去。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開發(fā)是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領導力開發(fā)的環(huán)境,通過潛移默化、循循善誘的方式,使學生干部不斷增強自身的領導力。這一偉大工程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方能為高校學生領導力的開發(fā)開辟廣闊的空間。
注 釋
1.朱立言、孫健:《領導科學與藝術》(第二版),中華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22頁。
2.《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