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留宏
(江蘇省江陰市周莊中學,江蘇江陰 214400)
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處于非常熱門的狀態(tài),如何讓核心素養(yǎng)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就需要對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基礎做一個深入的研究,以確保核心素養(yǎng)既能引領包括初中數學教學在內的發(fā)展,同時又不至于偏離真正的方向。本文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為例,談談如何夯實其培育的根基。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最終要落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上。如何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效融入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落實到每位學生身上,是一個關鍵問題[1]。課程改革時出現了一種情形,那就是教師忽略自身的教學基礎,一味地根據所謂的新課程理念,去追求新的教學方式,追求課堂上所謂的繁榮。結果發(fā)現這些教學方式自己運用起來并不熟練,對學生的學習缺乏適切性。而所謂的課堂上的繁榮,只是一種虛假的繁榮,熱鬧的活動背后,學生對數學知識一無所獲。因此,我們思考核心素養(yǎng),并努力使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得到落實,就必須要尋找到一個真正的根基,讓教師能立于這個根基之上。對此,筆者的觀點如下。
第一,教師要關注自己的教學特點。每個教師都有教學特點,有的擅長講授,有的擅長引導學生探究,有的擅長設計學生活動,有的擅長給學生呈現有趣的數學學習情境……基于自己的教學特點,然后努力將其與核心素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認識。比如,教學“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擅長動手的教師可以給學生做一個教具,擅長引導學生探究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學具,這都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教具或學具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數學抽象與邏輯推理,進而發(fā)現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其結果都能保證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但是這個途徑卻是不同的,而雖然途徑不同,對教師本身而言卻是最合適的。
第二,教師既要跟著核心素養(yǎng)走,更要“看著”自己腳下的“數學土地”。要想讓核心素養(yǎng)落到實處,教師就必須腳踏實地。這個實地,就是教師自身對數學教學的理解。譬如,筆者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理解就是初中數學教學首先應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在呈現數學學習素材時,要以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主,然后在此基礎上激活學生的抽象思維,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與掌握更牢固。這個思路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不矛盾,因為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學習習慣與能力,這種習慣與能力是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運用的,也是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的,可以視作是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能力。
由此筆者認為,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中,教師尋找自己的立身之基非常有意義。
具體到教學的細節(jié)中,筆者以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帶著“研究學生有效思考問題”的意識去設計并實施教學,是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線,也是課堂教學語言的智慧所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幫助建構完整的課堂思維,還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思維發(fā)展。讓數學知識與規(guī)律在問題的引領下進階達成,讓數學方法和思想在問題的遞進下慢慢滲透和領悟,是真正對接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構建,促進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所在[2]。
“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已經受到了重視。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基于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思考“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什么樣的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
例如,在完成《全等三角形》學習后,筆者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芯咳热切??學生根據直覺回答:因為課本上有全等三角形,所以我們就要學習這個內容。
這是一個聽起來合理,但又多少讓人感覺有點兒悲哀的答案。數學教學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顯然背離了數學教學的初衷。因為在這個答案的背后,是學生對數學學科認識的誤解,而在此基礎上去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會感覺存在著明顯的矛盾。不夸張地講,在學完其他的數學知識之后,問學生這個問題,估計學生也是這個答案。
認識到這一點之后,筆者開始幫學生明確全等三角形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引導學生認識全等三角形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結果學生發(fā)現,生活中好多“相同”都是可以用全等來描述的,即使某些并不完全相同的問題,經過數學抽象之后,也可以用全等來描述;而在數學知識體系中,全等三角形上承三角形,下啟軸對稱,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知識。有了這些認識,學生就能基于數學學科與數學課程的角度對全等三角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當然,這個時候學生的意識屬于默會知識,雖然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但是卻屬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但是,核心素養(yǎng)畢竟是面向學生的,因此在研究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根基時,不能忽視學生這一主體。這其中包括讓學生能站在數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讓他們做到思維嚴謹、邏輯清晰以及準確表達。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3]。
無論是從宏觀的核心素養(yǎng)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科層面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角度來看,關注學生的基礎,去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注意這樣兩點:一是學生的能力基礎。以數學抽象為例,有效的數學抽象過程依賴于學生較強的認知能力,即學生能有效地剝離實際事物中的非數學因素,留下數學因素,而這是需要能力支撐的。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際生活中哪些是數學因素,哪些是非數學因素非常重要,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其他因素的落地也是如此。二是學生的品格基礎。從數學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要培養(yǎng)學生理性、簡約等品格,學生能否認識到數學具有這樣的特點非常重要。基于學生的已有認識向這個方向引導,是品格培養(yǎng)的關鍵。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需要立足于師生適當的根基。作為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數學素養(yǎng),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關注數學問題、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實踐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保證核心素養(yǎng)順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