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貽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彼J為,課堂提問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有的課堂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課堂提問卻只能“吹皺一池春水”,還有的提問竟是“泥牛入?!?,毫無反應。由此看來,好的課堂提問能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進行思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特別是對于語文課堂來說,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投入到文學思考中去,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我認為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首先應做到“五要”:
1、問題要有目的性。課堂提問要以課本為基礎,以教學目標為指南,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為此,教師在備課時須反復推敲,體會課文,使問題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2、問題要有針對性。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關鍵性的提問,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問題準確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及認知水平,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重點,突出要點。
3、問題要難度適中。課堂提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需要全體學生的參與。如果問題過難,過深,全班沒有人能回答,最后只能由教師說出答案;如果問題過易,過淺,答案顯而易見,同樣也失去了提問的價值。
4、問題要數(shù)量適中。課堂提問重視的是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如果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而問題太少,講授太多,學生則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5、問題要新穎。新穎的問題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感興趣的熱點設計問題,在保證問題內容價值的前提下,力求提問形式新穎別致,富有新意,使學生樂于回答。
針對以上“五要”,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就如何設計于課文中的“問點”,做了以下的嘗試:
1、著眼于文章的“疑難點”提問。課文中的疑難點,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很難通過自讀自悟快速弄清楚的,必須依靠教師的巧問設疑,深入剖析,層層引導,才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解除疑點,突破點,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讓學生圍繞“我的同一首詩,父母的評價為什么會截然不同?”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很多同學認為父親太嚴厲,甚至有點不盡人情。于是再讓學生細細體會寫父親的句子后,學生才發(fā)現(xiàn)父親這樣也是一種愛,不過他的表達方式不同。
課堂上的問點要立足突破難點。教材中的難點,往往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抓住難點進行設問,能化難為易,點要害,通關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著眼于文章的“發(fā)散點”提問。發(fā)散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思維方式。語文課文中有不少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訓練點”,老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并充分利用,使之形成“問題點”,進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思維的多端性。
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在學到老人去世后海鷗在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不肯離去的不同尋常的場面后,我提問:“如果當時你在現(xiàn)場,看到這樣的場面有什么感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浮想聯(lián)翩,仿佛真的來到當時的現(xiàn)場,心靈受到震撼,從他們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他們感受到海鷗的靈性與情義,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無私的關愛,感受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感受到“大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努力從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高大、豐滿起來,海鷗的情義也深深植根在學生的心中。針對發(fā)散點提問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悟能力,同時也為更好地理解下文做了鋪墊。
3、著眼于文章的“矛盾點”提問?!懊堋钡拿鑼懯址ㄒ彩俏膶W作品慣用的技巧,作者常常用借助矛盾的對立和統(tǒng)一來表達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點的,看似矛盾,實是統(tǒng)一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描寫,我們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的矛盾點設問,形成一種認知沖突,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比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我就抓住“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币痪涮釂枺骸啊辜薄侵钡囊馑迹托摹遣恢钡囊馑?,‘焦急而又耐心’不是矛盾了嗎?”這一提問學生思維火花被激活了,通過討論探究,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詞語背后蘊藏的感情。我抓住這對“矛盾的詞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老奶奶想快一點見到總理靈車,又無論多久都要等到總理靈車到來的矛盾心情,從而總理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作為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讓多樣化、趣味化的提問取代單一、枯燥無味的提問,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營造出積極的、活躍的、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智慧的提問,才能讓課堂風生水起,富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