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云
小學《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關(guān)于小學低年段的寫話的要求是:一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二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三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1]《課程標準》這樣規(guī)定首先是考慮到小學生一開始寫作會有一定困難,學生寫感興趣的事物可以降低難度,增強寫話的信心。在寫話范圍上不作嚴格規(guī)定,學生想說什么就寫什么。由于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是其想表達的事物都可以自由發(fā)揮。這樣,學生的寫話思維會不斷得到拓展,就不會感覺到寫話有難度了。其次,低年級學生能掌握的詞匯不多,所以對學生的要求不一定要使用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平平淡淡就可以了。兒童開始說話的起步是使用口語,當然寫話也可以用口語表達。最后,低年級學生需要懂得基本標點的使用方法。然而,有些教師忽視寫話教材編寫依據(jù)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小學生評價要求太高和過于成人化,學生寫話積極主動性受到打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學生寫話,學生的寫話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美國的語文課本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小學一年級起,書本就修改要求給予了明確規(guī)定,甚至細致到對毎一步的具體操作,要求明確具體,有很強的針對化。[2]當然,我們中國新編的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也是以學生為中心而編寫的。
小學生由于生性天真燦漫和人生經(jīng)歷非常少,對未來的事物充滿了豐富的想象。部編版寫話教材編寫正是基于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編寫出來的寫話主題非常契合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表達。例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中寫話的主題是“寫自己喜歡的玩具”。教育部這樣編排的目的是為了指引學生想說什么就寫什么話,讓學生完成寫話的基本要求。小學生這個年紀非常喜歡玩玩具,寫學生親身實踐和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寫話欲望將會大大提高。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寫話的主題是“學寫留言條”,設(shè)計該寫話主題是想讓小學生知道留言條的一些格式與基本要素。留言條是生活當中比較實用的應(yīng)用類文體,學生覺得寫這類話題對于實際生活特別有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寫話的主題是“看圖發(fā)揮想象編故事”,這樣的要求是希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指導學生往個性化方向發(fā)展而且十分有創(chuàng)意地抒發(fā)自己的想法。小學生喜歡幻想,讓其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寫自己所想,尊重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也達到了寫話的基本要求。字數(shù)也沒明確的規(guī)定,想象力豐富就寫多點,反之則少寫,可以自由發(fā)揮。學生寫話沒有外在的壓力,就會覺得寫話是一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了。吳艷玲根據(jù)在一線的教學經(jīng)驗,對學生在說話過程中中呈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指出低段學生在看圖說寫教學中存在看不懂圖、說寫不到位、語言內(nèi)容單一、寫話技巧貧乏、標點使用不當?shù)炔涣棘F(xiàn)象,并追溯其成因,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教學策略。[3]例如,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的一副“運送爸爸尸體”的看圖寫話,據(jù)說是一名低年級小學生耗盡全力寫下的“話”。但是,學生出現(xiàn)的很明顯的問題是不會看圖、語言內(nèi)容單一等問題。為什么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主要是出題者規(guī)定得太古板了,題目的要求是“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后想想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把圖上的內(nèi)容用一、二句話寫出來”。如此的要求把學生的想象思維給扼殺了,只能從題目的套路中硬生生表達,才導致這樣的“神話”出現(xiàn)??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寫話才能暢所欲言。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八的“字詞句運用”分別有“看圖寫詞語,再說一兩句話”和“給家人或朋友寫一句祝福的話”。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七》“字詞句運用”的要求是“從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幾個,展開想象說幾句話”。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的課后練習是“表達自己的愿望”;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四、七》寫話部分的要求分別是“寫自己喜歡的玩具”、“學寫留言條”、“看圖發(fā)揮想象編故事”。先寫詞語再到寫一句話,再到寫幾句話,最后形成一段話。這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容易接受。
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的寫話對于數(shù)量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比如《紙船和風箏》的課后練習要求是“小熊也想寫一張卡片,掛在風箏上送給松鼠,請你替它寫一寫吧”。沒有具體要求寫多少字,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自由發(fā)揮。同時,也沒有說要求寫到什么程度上,學生寫作時沒有壓力喜歡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又如《語文園地三》要求“寫自己喜歡的玩具”,單有寫話要求和基本格式要求,其他沒有過多的限制,學生寫話的思維便會更加廣闊。
設(shè)計寫話練習的形式很多,比如“看圖寫詞語”“給家人或朋友寫一句祝福的話”“你有過下面這些心情嗎?說一說,寫一寫”“進行句式仿寫訓練”“讀讀有關(guān)的句子,照樣子寫一寫”“寫自己喜歡的玩具”“看圖發(fā)揮想象編故事”等等。設(shè)計練習的形式各種各樣,學生會很有激情和感興趣進行學習寫話練習。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要求“看圖寫詞語,再說一兩句話”;《語文園地四》第二次正式進行“寫話”練習,使用“圖示+指導語”的形式,學寫留言條。明確給出寫話的語境和明確提示,小學生便可依葫蘆畫瓢,思路非常順暢容易展開寫話練習。
教師在進行寫話教學設(shè)計時要考慮到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使學生愛表達的欲望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他們愛說什么都可以暢所欲言。比如說在寫《語文園地三》的“寫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學生可能一時間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玩具帶到教室,上課時先讓學生在黑板前展示玩玩具的過程,結(jié)束后讓其自由表達。讓學生處于一定的語境中,并允許其自由表達,學生會感覺寫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
寫話的話題內(nèi)容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并且符合學生的心理,只有學生對話題感興趣了才會愿意主動積極寫。所以教師設(shè)計的練習,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吳淑娟表示學生寫話感覺很難,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在教學目標設(shè)定中過分強調(diào)寫話,在教學過程中說寫訓練流于形式,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4]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寫關(guān)于春游話題時,不能讓學生靜靜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而是讓學生親自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味道,這樣他們有了親身的實踐了,就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寫一寫了。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完成既定的寫話教學目標,還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注重其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投入感情寫話。
沈建媛對《找秋天》這課的教學設(shè)計進行剖析,認為看圖寫話是集看、想、聽、說、讀、寫為一體的綜合性語文練習,教師耍應(yīng)抓住這一特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大量的寫話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說寫能力與合作交流能為,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5]例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七》的“字詞句運用”要求“從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幾個,展開想象說幾句話”,里面有諸如“歌唱、花朵、喜歡”等詞語。可以先讓學生就“歌唱”說一句話。如果說完一句話就沒話說了,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唱一首歌,結(jié)束后迎來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可提示學生就獲得掌聲并得到大家的認可方面展開來寫,這樣學生就感覺到寫話不難了。在學生表演以及老師的指導過程中學生得到了看、想、聽、說、讀、寫的訓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各種寫話能力得到提高便會感覺寫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