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蓮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qū)福綿鎮(zhèn)沙浪小學,廣西玉林 537023)
布魯姆說:“成功的語言教學,應在課內(nèi)創(chuàng)造更多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復述,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睂W生只有真正意識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和意義,才能萌發(f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復述教學需要教師的啟迪與引導,根據(jù)學生本身的交際能力和語言基礎,經(jīng)過自我意識的加工、改組,精選復述內(nèi)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變換復述角度,體驗個性學習感知。
由于復述教學本身具有枯燥性的特點,小學生對之理解難度較大,興趣點不高,甚至將它視作沉重的學習負擔,這無疑是導致復述教學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教師可以從精選復述內(nèi)容入手,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復述,進行對文本語言的吸收、整理、內(nèi)化與表達。
例如,在教授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根據(jù)下面的提示思考一下,續(xù)編《狐假虎威》的故事,后來老虎明白了百獸是因為害怕自己才對狐貍畢恭畢敬,恨得牙根癢癢,有一天,老虎又遇見了狡猾的狐貍……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老虎設計講話稿,每位小組推薦一位“小老虎”上臺講述。在學生設計過程時,教師走到臺下觀察、指導,通過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的熱情被充分調動,盡管復述的依然是課文,但復述的興趣和質量卻大相徑庭。
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想象力的大門會被迅速打開,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大致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思維順序,清晰、連貫地簡單描述出課文中所呈現(xiàn)出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事件等要素。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的主動參與者,參與、嘗試復述學習的興趣被調動,課堂教學的質量大大提高。
新課標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要重視復述,復述要講究方法,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進行。復述教學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內(nèi)化學生語感能力的基礎途徑。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復述角度的變換,體驗個性學習感知,將第三人稱轉變成第一人稱,能夠消除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感,加深對文本主人公形象的深入感悟。教師通過這樣的設計安排,讓學生不再只是對文本進行簡單復述,而是變成了文本內(nèi)容的直接參與者,擁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由“他們?nèi)绾巍鞭D變成為“我如何”,拓寬了文本容量[1]。
在學習《哪吒鬧?!窌r,學生復述課文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出提示:“同學們,大家已經(jīng)知道,哪吒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復活,重生的他越想越氣憤,于是去天庭告龍王的狀,為保公平起見,玉帝沒有聽信哪吒的一面之詞,而是讓當事人把當時情況復述一下。請你在哪吒、龍王、蝦兵蟹將、太乙真人中任選一個角色,說說你所看到的事情真相?!睂W生熱情高漲,由旁觀者變成了“當事人”,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沉浸在復述文本的快樂中……
學生在復述角度轉變的同時,也賦予了文本形象以自身的情感體驗,學生不再局限于對課文事件的簡單描述,而是上升到了情感認知的高度。學生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進一步充實了文本內(nèi)容,使課文情節(jié)更加生動、豐富。這種變化角度的復述,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使文本形象更加立體、直觀,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與口頭表達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演繹課本劇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表演性復述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學生往往能夠在小舞臺上展現(xiàn)出教師所想象不到的驚喜。教師開展復述演繹教學,要在文本完整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鎖定學生的興趣制高點,挖掘具有編演價值的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設計出人物形象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還可以適當?shù)匕l(fā)揮想象,擴展一些文本中沒有提及的內(nèi)容,以凸顯復述演繹的趣味性與豐富性。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編演,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熱情,在表演中拓展了復述形式。
《鷸蚌相爭》是一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符合兒童審美情趣,十分適合創(chuàng)編課本劇。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啟發(fā)學生與同桌、前后桌合作,編演同名課本劇。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鷸、蚌、漁人的形象特點,分別設計出它們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學生討論得熱火朝天。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在劇本中呈現(xiàn)出鷸、蚌被捕之后的對話,表現(xiàn)出它們的悔恨。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的表現(xiàn)都很好,有的小組還戴上了自己制作的面具、頭飾,道具的使用使表演更加生動、活潑。教師一一給予了個性點評,學生過了一把小演員的“癮”,臉上洋溢出自信、滿足的笑容。
在對課文的演繹復述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表演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多元學習思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在相互理解、支持、信任的情境中逐步得到強化。復述文本的形式也更加生動、有趣,對文本的解讀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意義,學生從中獲取了更多樂趣。
小學階段的課文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等多種文體,教師可以改變課文體裁,如將詩歌改成記敘文,將說明文改成童話等。通過文體的變化,以全新的視角重新改組文本內(nèi)容,在保留原作品大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改變,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創(chuàng)新復述訓練,對古詩詞教學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古詩詞在小學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及知識水平尚淺,所以復述古詩詞的難度較大,以記敘文的形式進行古詩詞復述練習,能夠使學生感悟凝練、深刻的詩歌內(nèi)涵,降低學習難度。
在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時,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意進行想象,詩人與主人是如何對話的,要求描繪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基本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復述。接著,教師讓學生先展開同桌間合作,嘗試復述,要求一個人復述,一個人加以補充。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上臺講述,其他學生給予點評,以生生互評的方式,找出各自復述的小故事中的閃光點和欠缺點。對于個別學生對文本理解有偏差的復述,教師及時予以指正,保證了課文本身的價值走向與精神特質。
教師帶領學生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象,將詩詞中的人物、情節(jié)、事件、環(huán)境等進行創(chuàng)造再現(xiàn),再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復述,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故事中體驗到了詩詞的魅力,激活了學生的智慧潛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如何有效地展開復述教學,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這是每位語文教師應該不斷研究的教學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滲透復述教學的因子,把握文本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課文的復述,讓學生有更多實際訓練的機會,帶給學生快樂學習的體驗,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