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如
【摘要】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一直以“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為指導方針,忽略了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對于古詩文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針對此種不容樂觀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更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采用誦讀、對話、思考、調侃、展示、積累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要使知識活起來,讓古詩文知識與現(xiàn)代精神緊密結合,從而達成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塑造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人文情懷的目標。
【關鍵詞】古詩文;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適當時機的調侃
在語文課堂上展開古詩文閱讀教學時,由于古詩文通常較為晦澀難懂,因此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容易導致課堂氛圍壓抑無趣,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即便是教師在講臺上激昂地講解,學生也無法集中心思和注意力,甚至容易出現(xiàn)走神兒或者做其他事的現(xiàn)象,課堂整體氛圍枯燥而又缺乏活力,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教師應當注重這一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把握機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合理恰當?shù)恼{侃來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欲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飽滿而又熱情的精神狀態(tài)。
舉例來說,在教學曹操著名詩歌《短歌行》時便可通過適當?shù)恼{侃來活躍教學。例如在教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詩詞時,便可借助恰當?shù)恼{侃來吸引學生興趣。主要策略是教師先讓學生自己了解這首詩的背景和來源,了解這句詩的出處是《詩經》中的一首情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再提出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解讀這兩句詩?”生答:“思慕情人。”以上的教學都是屬于正常教學步驟,下面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侃:“曹操是一代梟雄,作為政治家、軍事家,他會思慕情人嗎?”此時比較積極的同學便會回答:“會!他也是人啊,人都會有七情六欲,怎么不會?”這時候班里同學可能會哄堂大笑,產生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接下來教師便可再問:“你們想想,此時的曹操,是愛江山多還是愛美女多一些呢?美女在他心中會是最重要的嗎?”學生便會積極踴躍地回答:“不!是賢才。只有賢才,才能幫助他一統(tǒng)天下,實現(xiàn)他的遠大政治抱負?!痹诖诉^程中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恢復到正常教學狀態(tài),而這時的課堂氛圍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學生的聽課效率顯著提高,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古詩詞學習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采用調侃等趣味性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如果教師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只顧著自己講解古詩詞的含義和情感表達,不能夠適時地拓展,點燃課堂的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只會讓課堂呈現(xiàn)出呆板無趣的狀態(tài)。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多借助趣味性教學法,才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古詩文知識就活起來了。
二、展示平臺的提供
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辯論也是喚醒學生學習古詩文閱讀興趣的有效手段。筆者曾通過網絡看到學生發(fā)表的《竇娥冤》的表演視頻,因此萌發(fā)出表演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能夠充分點燃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便通過在課堂上進行情景表演的方式來融入古詩詞教學,結果學生參與積極性明顯提升,表現(xiàn)出飽滿而又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受此啟發(fā),筆者又通過組織辯論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主題:竇娥臨刑前“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有人說這表現(xiàn)了封建迷信的思想,這些情節(jié)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正方:同意。竇娥把懲治邪惡的希望,寄托在災害性天氣上,而不是寄托在正義和公理上。這種以惡抗惡的思想,體現(xiàn)一種迷信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反方:不同意。竇娥三樁誓愿表現(xiàn)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學生通過激烈的辯論,積極參與其中,辯論者唇槍舌劍,觀看者熱血沸騰,營造出積極而又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使得書本上的古詩文知識在學生們的心中活起來了。
三、課外高效的積累
高考古詩文閱讀題考查的知識量多,單靠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遠遠不夠。學生知道的知識越多,他去獲取新的知識就越容易,知識進入周轉被學生運用的可能性就越大。知識只有得到不斷的運用,才能成為“源頭活水”,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這種課外知識的積累,并非簡單的知識的錄入,并非只是把知識保存在記憶里,一旦教師提出要求,再把它們“倒出來”,而是讓知識變成學生的智力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課外高效的積累方式我以為首推寫學習手記。比如學了《蘭亭集序》,筆者引導學生把它寫成一篇學習手記。學生寫之前,我先展示一篇題為“痛苦與快樂,都不要阻止心靈去飛翔”的手記讓大家仿寫。如此仿寫,就是運用知識的一種方式,這種積累方式,頗為高效,可以讓學生把有形的文字化作無形的氤氳氣韻,形成無言的美好意境,讓古詩文的字詞句篇和辭法,成為運載人類思想的工具,從而喚醒學生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全面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體現(xiàn)高考的功能與價值。
綜上所述,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理念,認真與文本進行對話,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大膽嘗試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暢通無阻的對話、思考空間的留出、適當時機的調侃、展示平臺的提供、課外高效的積累等教學手段,喚醒學生學習興趣,讓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讓許多前賢的思想和體驗,從書中的知識當中飛出來,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得以辨生活的毫厘,領悟體驗人文的深遠綿長,從而推動著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修養(yǎng)。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