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凱 出版著作《心靈的鄉(xiāng)村》《紙茫?!贰多l(xiāng)愁時代》《小時候》《高凱的詩》《高凱童詩選》等8部。曾獲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xué)獎、甘肅省文藝突出貢獻獎、第六屆敦煌文藝獎等?,F(xiàn)為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孩子是母親的雞蛋,熊孩子高小寶也是母親的雞蛋。
高小寶這個雞蛋的蛋,在家里和學(xué)校是個乖蛋蛋,一出家門和校門就是一個調(diào)皮蛋了。在寫《藥的故事》同期,我還寫過一首《上學(xué)路上》,寫的就是高小寶是怎么開始搗蛋的:
小女孩拿著畫書
邊看邊走
小男孩偷偷地、偷偷地
跟在身后……
小女孩看著畫書
走過橋頭
小男孩悠悠地、悠悠地
學(xué)著小鳥啁啾……
小女孩深深迷進畫書
在綠樹堤岸稍稍停留
小男孩悄悄地、悄悄地
折下一枝翠柳……
小女孩收起畫書
走上大路
小男孩輕輕地、輕輕地
將翠柳插上她的腦后……
小女孩不知不覺走進校門
大伙兒對她又羞又瞅
小男孩在她的身后又跳又蹦
心里高高飄動著一枝柔柳
詩歌中的小男孩就是我這個高小寶,那個女孩子是誰,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反正就是村里某一個名字里有花的一個姑娘。不過,肯定不是我的姐姐和妹妹。
上學(xué)的那條路,前面已經(jīng)提到,就是我埋那些青霉素的那條小路,雖然不長,但卻發(fā)生了許多調(diào)皮的故事。那條路,一邊是中學(xué)高高的圍墻,一邊是莊稼地。對于我們幾個調(diào)皮蛋,那可是一條快樂之路,特別是莊稼長出來以后,高一點的有高粱啦玉米啦,低一點的有麥子啦糜子啦,形成的一片片青紗帳,自然就成了我們捉迷藏的樂園。但對于女孩子那可就是一個擔(dān)驚受怕的地方了,往往是,女孩子們走著走著,突然殺出來一個“綠林好漢”,大喊一聲“繳槍不殺”,女孩子就會被嚇得哇哇大叫。其實,男孩子們快樂著,女孩子們也快樂著;男孩子們快樂是逗著女孩子樂,女孩子們快樂是被男孩子逗著樂。和我們男孩子一起玩的也有幾個女孩子呢,不要看那些女孩子,似乎一個比一個膽小,似乎一個比一個害羞,但如果被我們逗高興了,又一個比一個快樂呢,嘰嘰喳喳的,像一群煩人的麻雀。那時候,我們男孩子還不懂事,不知道女孩子是個啥孩子。就是說,我們那一群調(diào)皮蛋還沒有性別。在那一群女孩子里,當(dāng)然包括小花姐和妹妹花花。
女孩子的辮子和她們的名字可能是我們區(qū)別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兩個標(biāo)志。那時候的女孩子,一律都留著兩根長辮子,或垂在胸前,或掛在身后,十分好看,讓男孩子羨慕不已。但長長的辮子卻成了女孩子授人以柄的“尾巴”,被男孩子經(jīng)常揪個不停呢。不過,誰也不揪自己家里人的辮子。也許是為了不再讓男孩子們“揪辮子”,不久女孩子們就不再留長辮子了,似乎是商量好的,一夜之間全部把辮子剪掉改成了齊耳的剪發(fā)頭。
長辮子的女孩子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年,在省城的大街上,我發(fā)現(xiàn)一個陌生的長辮子鄉(xiāng)下姑娘,那一雙長長的辮子在她的身后甩來甩去,立時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于是我跟著她走了半條街,很想一把捉住那一條親愛的童年尾巴。
說實話,上學(xu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但卻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有時候還是一件無比讓人傷心的事呢。
一支筆就給我惹過一次大禍。似乎是在四年級的時候,一天放學(xué)后,女班主任將我們?nèi)齻€離學(xué)校最近的學(xué)生留下來,讓我們在她的宿舍幫她整理一箱課外書。整理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全班交上去的作文還沒有被老師批改完,似乎是我動了一個餿主意,三個人一人一沓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裝模作樣地用老師的蘸筆批改了起來。那兩個同學(xué)是怎么批改的我已經(jīng)忘了,但我的批語我大致還記著呢,什么“差”啦“優(yōu)”啦,甚至還有老師經(jīng)常給我們用的一句“狗屁不通”等等。這當(dāng)然是一個善意的惡作劇,但我們還是太天真了,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第二天,女班主任發(fā)現(xiàn)我們的杰作后,首先把我們?nèi)齻€調(diào)皮蛋叫到她的宿舍指著鼻子痛罵了一頓,每個人寫了書面檢查還不行,接著又把我們叫到全校大會上,揪著我們的耳朵讓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亮了一次相。更讓我們不能接受的是,老師還讓我們每人賠了五角錢。當(dāng)時的五角錢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父親知道我要錢的原因后氣壞了,差點揍我一頓,巴掌都高高掄起了呢。這件事我至今都感到傷懷。
我們那三個調(diào)皮蛋都是一個村的,除了我這個主謀,另外兩個,一個小名叫虎生,一個小名叫狗。這里,我可得多說幾句這個狗了。他因為生下來得了小兒麻痹癥,自小就瘸著一條腿,走路時身子挺不起來,一只手扶在一條大腿上,像一條狗向前趴著,所以他爸他媽就叫他狗,家里人這樣叫,村里人也這樣叫,學(xué)校當(dāng)然也不例外了。狗在我們村里是最搗蛋的一個孩子,好像就是我們批改作文的前一年夏天,不知因為什么事情,為了報復(fù)生產(chǎn)隊隊長,狗領(lǐng)著我們幾個人偷偷潛入隊長家的自留地,自告奮勇地掏出一把小刀,給地里的一個小南瓜開了一個三角口子,然后把南瓜掏空,脫下褲子給里面拉了一些“狗屎”,最后又用切下來的那一塊瓜將瓜口蓋上。我還以為狗的惡作劇到此為止了,但狗神秘兮兮地說:“等著吧,等著!”快到秋天時,狗又領(lǐng)我們?nèi)チ艘惶岁犻L家的自留地。那個南瓜已經(jīng)長大了,而那個封住的三角口子也完全愈合,幾乎看不見任何傷痕,就是說那些“狗屎”已經(jīng)被南瓜吃在了肚子里。狗看了看南瓜,嘿嘿一笑,又說:“等著吧,等著!”終于,等到了瓜熟蒂落的秋天,村里傳遍了一個消息:隊長從地里摘回去的一個南瓜,放在案板上劈開后濺出了臭烘烘的新鮮糞便!隊長知道那些屎不是南瓜的屎,而是人整他哩,但他不知道是誰整他,所以只是讓老婆到村子罵了一遍不了了之了。在這件事中,我雖然沒有給那個南瓜里拉屎,不是一個“主犯”,但也是一個同伙,所以后來很長時間見了隊長和隊長家里的人都遠遠躲開了,做賊心虛呀。
狗后來也有了出息,和我們幾個人一起學(xué)畫畫,雖然最后沒有考上學(xué)走出來,但也有了一個讓人羨慕的愛好,在我們村里也算是一個大畫家了。狗也是有自己的大名的,因為從來沒有人叫,所以慢慢就失傳了。
對于擅自批改作文遭到的懲罰,我一直是不服氣的。那個女班主任有點小題大做,我們畢竟是因為羨慕老師的職業(yè)而過了一次當(dāng)老師的癮而已。如果放在今天,可能還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呢,起碼我們?yōu)槔蠋煖p輕了負(fù)擔(dān)。為此,很長時間我都對那個女班主任記恨在心。這起事件,不但傷了我的自尊心,還使我產(chǎn)生了厭學(xué)的情緒,開始“放任自流”,成了學(xué)校有名的調(diào)皮蛋,有個老師還給我起了一個綽號——油壺兒,致使高小寶名字也差點失傳。不過,后來我卻因為調(diào)皮當(dāng)上了副班長,這當(dāng)然不是真正的提拔重要,而是老師一個用心良苦的詭計——老師是讓我自己管自己。老師這一招還真靈,一段時間我真的“改邪歸正”了,我積極地做好事,得到了老師表揚,獲取了父母的夸獎,后來還戴上了紅領(lǐng)巾。
不過,在五年級干的一件類似于今天“城管”的事,盡管責(zé)任不全在我們一幫調(diào)皮蛋,但卻讓我至今都感到無比羞恥。每逢集日,縣城的工商所都要往學(xué)校要幾個膽子大的學(xué)生,去管理那些小攤小販,協(xié)助維持市場秩序。這是我們那幾個調(diào)皮蛋最愛做的事了,我們不但不用上課,還能美美吃一天鄉(xiāng)下送來的美味呢。到了這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得到一個紅袖筒,上面印著“管理員”三個黃字,往胳膊上一套,威風(fēng)凜凜的,一走到街上,那些攤販都害怕我們,一些占道經(jīng)營的攤販遠遠看見我們就會“望風(fēng)而逃”。但是,我們在維持秩序的時候,也在破壞著秩序,因為我們經(jīng)不住那些水果干果的誘惑,比如蘋果、葡萄和核桃什么的,每當(dāng)想吃什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城管”就會找理由成筐成擔(dān)地沒收那些東西,然后抬到工商所躲在門后面狼吞虎咽一掃而盡。那些攤販都是一些和父親一樣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哪個敢吭聲呀,所以我們一次又一次得逞了。但這樣的好日子不長,也許有人舉報,第二年再也沒有讓我們?nèi)ギ?dāng)“城管”。
在這樣的一個成長環(huán)境里,一群不長記性的孩子不迷失才怪呢。所以,期望雞蛋的蛋變成乖蛋蛋的蛋,只是父母和老師的一廂情愿,不變成一群小混蛋就不錯了。
我又回到了老路上,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屢教不改”。甚至偷竊也成了我們幾個熊孩子尋找快樂的游戲。我們雖然也是偷,但不是小偷小摸,更不會偷雞摸狗,我們只是偷吃。在我們心里,偷吃不是偷只是吃或玩而已。偷吃是一項季節(jié)性的行動,秋天到了,瓜果熟了,學(xué)校放假后,我們幾個“賊娃子”就像一群覓食的小熊結(jié)伙出發(fā)了,不論白天還是夜晚,不論是雨天還是晴天,偷了本村又偷鄰村,偷了中學(xué)又偷縣委,甚至在街道的瓜果攤上也敢伸手。至于偷來的東西,絕對不敢拿回家里,當(dāng)場能吃的都吃了,吃不下的就找一個的地方埋起來,改日再去挖出來吃掉。我們雖然是一幫“瓜果大盜”,但賊膽兒一個比一個小,每次下手之前,都是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愿帶頭做“英雄”。推辭不下的時候,“狗熊”們就會以“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誰當(dāng)“英雄”。由此來看,我們當(dāng)時的行為沒有對與錯,只有無知和荒唐。
兒戲是童年的童話。也許,兒戲一樣的童話或童話一樣的兒戲才是童年的開始。其實,“石頭、剪刀、布”也是人生的游戲。
今天,我必須老實交代,除了在外面結(jié)伴偷吃,我還在家里偷過幾次父親口袋里的毛毛錢。父親太窮了,僅有的那么幾個塊塊錢,我不敢偷也不忍心去偷。偷父親的錢卻是“人贓俱獲”過的,被父親踢幾腳或賞一個耳光當(dāng)然是免不了的啦。每當(dāng)這個時候,連平時最疼我的母親似乎也成了仇人,不但不會保護我,還會火上澆油地說,該打,該打。但是,如果看見父親來狠的,母親又會喊,還不快跑,還不快跑!如果在母親手里犯下什么壞事,母親也會親自動手的,但母親從來不打我的臉,只是用一個笤帚把兒打我的脊背和屁股,或者用手輪換著擰我的兩只耳朵。但是,小腳母親力不從心,她跑不動,看她準(zhǔn)備動手打人的時候,我早就跑遠了。
我們在家的姊妹雖然有四個,但變成熊孩子的人只有我一個男孩子。不過,不只是我一人受過父母的“家暴”,其他幾個姊妹或多或少都挨過打。在村子里,我的父母還算比較文明的父母,不像一些大人幾乎把“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當(dāng)成了一句口頭禪。記得,父親也打過小花姐一次,但小花姐挨打的原因,不是特意問小花姐,我干脆忘得一干二凈了。小花姐說,父親那一次之所以打她,就是因為那次她和我去放羊致使我受傷之后她和我串通起來“瞞情不報”。那時候,家里有一個舀水的鐵馬勺,頭兒比人的頭還大,尾巴則剛能用手握住,舉起來像一個大大的“?”號。小花姐回憶說,那一天,當(dāng)父親看到我的傷勢后,突然火冒三丈,隨手就抓起那個鐵馬勺,用馬勺的后背在她的后腦勺上狠狠敲了一下,打得她當(dāng)場就昏了過去,醒來后幾天沒有去上學(xué)呢。看來,小花姐挨的那一馬勺的確不輕,而且肯定是讓她傷透了心。小花姐不但記得自己的疼痛,還記著我腿上的那塊傷疤,所以聽了她的講述,我的心里很是慚愧和不安。我想,那個“?”似的鐵馬勺事后肯定很氣憤,它肯定責(zé)問過父親:你為什么要用我這個鐵家伙打一個小女孩,你為什么下手那么重,難道她不是你的親骨肉?
差點忘了,我還有兩個與我年齡相仿的親外甥,其中一個雖然也和我們一起玩過,但因為不常在一起生活而幸免被“熊舅舅”帶壞。
我雖然是個熊孩子,但還是充滿了委屈。小時候挨過的兩個耳光讓我終生受用不盡。我雖然也挨過父親的幾個耳光,但都給忘了,沒有給父親記仇,唯有這兩個耳光一直牢牢在心里記著。
第一個耳光是別人打我的。前面說了,我家的莊院上面緊緊挨著中學(xué)和小學(xué),上小學(xué)后上學(xué)放學(xué)都要經(jīng)過中學(xué)。一天放學(xué)回家,經(jīng)過中學(xué)的大門時,也碰上中學(xué)生放學(xué)出來,小孩子和大孩子正巧會聚在一起,馬路上十分擁擠,磕磕碰碰的,亂成一團。突然,我們一起的一個小伙伴不知因什么與一個男中學(xué)生發(fā)生了口角沖突,小伙伴罵了那個中學(xué)生一句臟話,那個中學(xué)生便猛追而來,我們幾個小伙伴見狀拔腿就跑。小學(xué)生腿短,當(dāng)然跑不過中學(xué)生,結(jié)果被他很快追上了。但是,那個中學(xué)生趕上來沒有打罵我的那個小伙伴,而是給了我一耳光。我委屈地哭了,我給那個中學(xué)生怎么解釋也沒有起作用,他差點又扇我一下。這個耳光一度被我看作自己的深仇大恨,我還曾經(jīng)尋思著報仇呢,好在時間是一劑良藥,醫(yī)好了我的內(nèi)傷。那個中學(xué)生我不認(rèn)識,但他那兇狠的面孔我今天見了恐怕都能認(rèn)出來。
小時候我似乎是沒有罵過人臟話的。記憶中的幾次罵人,無非是別人罵我“我是你爸”,然后我罵“我是你爺”,別人罵“我是你爺爺?shù)臓敔敗保矣至R“我是你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敗?,直到?dāng)上對方古代的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敹掖簧蠚鈦聿挪涣R了。
第二個耳光不是打我的也不是我挨的,但卻像打在了我的臉上一樣疼痛和恥辱。上初中后的一年暑假,我和鄰家的建平、丑蛋三人去離縣城三里地的一個小學(xué)附近玩耍,經(jīng)過那所小學(xué)的外墻時,發(fā)現(xiàn)校園里面靠墻的一個核桃樹掛滿了果實,其中的一股樹枝還伸到了墻外面,好像是專門等我們吃它的果實似的。核桃還沒有熟呢,但我們?nèi)齻€人還是頑性不改,拾起地上的石頭就扔了上去,結(jié)果啪啦啪啦落下了幾個青皮核桃。本以為學(xué)校沒有人,沒有想到正當(dāng)我們?yōu)槭斋@而歡呼的時候,卻從校門口沖出來一個大漢,我和建平發(fā)現(xiàn)早跑得快,丑蛋卻落在了后面,被那個大漢逮了一個正著,只見那大漢掄起巴掌就給了丑蛋一個耳光。最悲催的還不是這一個耳光而是接下來的結(jié)局,丑蛋被打之后一聲也沒有哭,看也沒有看我和建平一眼,就扭頭獨自走了。丑蛋從此再也不理我們,幾年里即使上學(xué)放學(xué)碰見,也裝作沒有看見,甚至長大以后也沒有聯(lián)系。因為這一事件,我和門對門的建平也聯(lián)系很少了。這一個耳光,不但打散了我們?nèi)齻€好朋友,還打散了一個能誕生英雄的游戲——“石頭、剪刀、布”。
不知建平是怎么想的,對于我,打在丑蛋臉上的那個耳光不但打在了我的臉上,還打在了我的心里。我用了很長時間才想明白,丑蛋當(dāng)時之所以扭頭而去,而且一去不返,一是受不了那一耳光的羞恥,二是因為當(dāng)時我和建平?jīng)]有喊他,兩個人丟下他獨自跑了,他也在深深地記恨我們。除此而外,我還想到了我和建平的另外一個失誤,我們不夠朋友,我們是三個人呢,當(dāng)時已經(jīng)都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了,如果團結(jié)起來再來一次“石頭、剪刀、布”,怎么也不會被那一個大漢白白打一個耳光。
因為這兩個耳光,長大后我一直想,小時候我們幾個同村的孩子雖然很調(diào)皮,卻從來沒有欺負(fù)過別人,只是幾個“軟蛋”或者狗熊而已,并不是一群多么壞的孩子。幸虧,我們只是一群熊孩子,是一群小熊,最后沒有長成一群危險的狗熊。但是,曾經(jīng)和我們一起玩耍過的另外兩個城里的熊孩子就不幸運了,其中一個,因為愛看書,到了中學(xué)居然破窗而入偷了縣新華書店的許多書,被公安局逮住送到了學(xué)校里;另外一個更可怕,高中畢業(yè)后因為盜竊等罪行進了兩次監(jiān)獄,最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這兩個響徹童年的耳光可能打醒了在蒙昧、任性之路上一路狂奔的我,讓我長出了一種成長的記性——只要不做壞人壞事,就不會挨打。當(dāng)然,第一個耳光除外。
我們的確是一群熊孩子。在一首《我曾經(jīng)是一個熊孩子》的詩里我真實地寫了自己,那當(dāng)然寫的不是高小寶一個人,而是我們那一群熊孩子的縮寫。詩是這樣記述了我們那些熊孩子的:
本來
我也是村子里一個很乖的孩子
被抱著被捧著被寵著
一天天長大了
含苞待放 不知為什么
我突然長成了一個被人嫌棄的熊孩子
經(jīng)常出沒在不該出沒的地方
被罵著被哄著被嚇著
驚恐地長大了
其實我就是童年的一個叛逆者
甚至被揍著被恨著被逼著
倔強地長大了
那時我只有童心沒有童年
我真的就像一個憤怒的小棕熊
因打翻田野里的蜂蜜而被奪去快樂
因擾亂一村人的睡夢而被追捕著
兇猛地長大了
處處被動 誰也不相信
一個熊孩子遠大的志氣是只當(dāng)英雄
不當(dāng)狗熊
我始終是人群里倒數(shù)第一個人
大人們說的事我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當(dāng)然也被風(fēng)吹過被雨打過
被顛簸過被曲折過
被遺忘過
不過 我也被幸福著
丟在大地上的那一串歪歪扭扭的腳印
還是被一個叫愛的神
愛上了
熊孩子究竟是愛造就的還是恨造就的,一直以來是人類一個難解的教育謎題。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一些父母總是有一種輕不得重不得、近不得遠不得和愛不得恨不得的兩難困惑。不過,每一個人的童年都需要愛卻是一個成長的鐵律。我們那一代人,盡管享受著新中國和平年代的幸福,但童年教育的粗糙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愛什么是被愛,但我們的童年無疑是一個尋找被愛的時代,猶如上面詩中那一句“被一個叫愛的神愛上了”,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一種朦朧的渴求被愛的意識。
今天的孩子可能不相信,我們那里的老百姓那時候口頭上連“愛”這個詞都不會用呢,表達愛的時候,只會簡單地說“喜歡”或“心疼”;同樣,那個“美”也一直羞羞答答地躲藏在“乖”或“好看”兩個詞語的身后。直到初中快畢業(y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一個人間真理。
光臨人世間的孩子,即使是一個熊的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天使。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一個動物世界。比如在今天,即使是城里的孩子,要么在家里養(yǎng)一個寵物,要么經(jīng)常去動物園與動物近距離接觸。至于從小到大的那些動物玩具,就更不用說了,如果進行一次玩具總動員,每個人肯定都能建一個大大的“玩具動物園”的。我甚至還發(fā)現(xiàn),在今天孩子們的玩具中,除了布娃娃,小熊、小狗和小兔的數(shù)量在動物玩具里肯定是前三名,而小熊恐怕是在十二生肖之外排名第一的玩具動物。進入中年之后,我還給自己買過一個小黑熊玩具呢,看見它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熊時代。不過,這一個玩具熊后來被遲來的女兒霸占了。
隴東黃土高原在被黃土覆蓋之前,曾一度屬于亞熱帶氣候,雨水充沛,森林茂盛,生活著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但是,到了我們那些野孩子出沒的時候,動物們已經(jīng)不是出生而是出土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它們的化石或者人造的仿真標(biāo)本。十歲那年,在家鄉(xiāng)合水縣我就親眼目睹了后來震驚世界的黃河古象化石的出土。再后來,在鄰縣的博物館我又看到了同樣震驚世界的一個翼龍化石和一個大角鹿頭骨。這些古生物化石,讓我看見了世界的本來。
不難發(fā)現(xiàn),不論在農(nóng)村還是在城里,孩子最愛動物,動物也最愛孩子,彼此似心有靈犀。而且,在與動物的關(guān)系上,農(nóng)村孩子比城里孩子有著更為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因為農(nóng)村孩子離大自然更近,甚至就在大自然中。因此,在廣闊的農(nóng)村,孩子最有可能與動物們成為朋友,而動物們也最有可能成為孩子們的知心伴侶。
幾家老鼠和幾家燕子先后居住在我家的窯洞里,想趕也趕不走。在我們的窯洞里鑿穴的老鼠,只是在偷吃糧食時被我們驅(qū)趕過,不害人的時候也悠然自得。家里本來養(yǎng)著一只貓的,但那只貓嘴兒饞,連續(xù)偷吃了幾只雞娃后就被母親趕出了家門。沒有了貓警察,老鼠可高興啦,干脆反了呢。我家一窟窯洞的里面,還有一個只能爬著進去的小窯洞,像大窯洞肚子里懷著的一個窯洞孩子,用于儲存洋芋、蘿卜和白菜什么的。這個小窯洞是老鼠的老窩,也是我的藏身之所,一旦遇到什么傷心的事,我就會偷偷地鉆進去把自己藏起來。那會兒我也不怕老鼠了,因為我的處境也像個老鼠。被老鼠折騰習(xí)慣了,沒有老鼠的時候又會想老鼠呢。有那么幾次,我趴在一個老鼠窩外面往里喊:喂,里面有人嗎?里面當(dāng)然沒有人答應(yīng),里面住的是老鼠,膽小的老鼠不會吱聲。
老鼠膽小,小孩子比老鼠還膽小。我之所以怕老鼠,除了老鼠那尖利的牙齒,恐怕還與老鼠的身世有關(guān)。在十二生肖里,老鼠排行老大,這讓我這個兔老四當(dāng)然心生敬畏。此外,民間傳說老鼠是蝙蝠的前身,蝙蝠是飛翔的老鼠,老鼠是折翅的蝙蝠。巫婆一樣的蝙蝠讓我們心存怯意,其與老鼠的這一層關(guān)系自然就讓我們對老鼠產(chǎn)生了更多的畏懼。而且,老鼠在植物界還有一個毒辣的親戚呢,那就是看上去潔白但卻含有劇毒的“老鼠的舅舅”——曼陀羅。第一次在田野上見到曼陀羅時,我被它那美麗的花朵深深吸引,還飛快地跑去告訴別的小伙伴,說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非常非常好看的花朵,但當(dāng)從一本書里知道它的這一身世時,我再也不敢搭理它了。我一直想不通,那么好看的曼陀羅花怎么會有毒,丑老鼠怎么會有那么好看的一個舅舅呢?
幾家燕子出身就簡單多了,一種薄情寡義的候鳥而已,天冷飛走了,天暖飛回來了,即使在窯洞里飛進飛出把屎拉在我們的頭頂上,也沒有遭到過呵斥和驅(qū)趕。燕子很黏人的,我們一家經(jīng)常在半夜里聽燕子一家子說話才能睡著,而燕子一家也可能在聽我們一家人說話。
聰明的老鼠與機靈的燕子,不知用什么方法教會了我們一家人與它們和諧相處,讓我們把它們像親戚一樣對待,而且還不用掏一分錢的房租。不僅如此,我給老鼠和燕子寫過詩呢。
到了十九世紀(jì)初,因為森林的退卻,黃土高原上最兇猛的動物恐怕就剩下狼了。但是,狼在我的童年只是一個可怕的傳說。自我記事以后,似乎就沒有見過狼的一個尾巴,只是后來聽母親說過,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有一只狼曾藏在離我十幾米遠的草叢里看過我呢。但那也不是我見過狼,而是狼見過我。再后來,只是聽大人們說,鄰縣有一個捉狼英雄,因為狼叼走了他的兒子,他竟然深入狼穴逮住母狼和狼兒子給自己的兒子報了仇。關(guān)于狼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大人們總是對不知道回家的野孩子喊,狼來了,狼來了,但就是沒有見一個狼的影子。慶幸的是,我沒有像“狼來了”那個寓言故事里那個孩子倒霉。
也許傳說中的東西最可怕,我后來在動物園見了籠子里的狼也不敢上前,甚至現(xiàn)在看見那些狼狗也膽怯,覺得它們就是一些披著狗皮的狼。
在自然界里,動物可能真的是人類心靈的老師。在我孤獨的時候,家里的那些動物們給予了我任何人無法給予的慰藉。我甚至懷疑自己在一個熊孩子和一個乖孩子之間的角色轉(zhuǎn)換都與動物有關(guān)。我屬兔,小時候我曾經(jīng)打過兔子的主意,但田野上的野兔子都很狡猾,狡兔三窟不說,還不吃窩邊草隱藏得深,逼急了還咬手手哩,根本和它們好不上。我還和小伙伴們帶著狗伙伴追過幾次兔子,但最后都是枉費心機,兔崽子比狗跑得還快,更不要說我們了。
一些動物也是很愛人的,甚至比人還愛人。在我的童年,我與狗最親近。知道成語“狼心狗肺”之后,我為狗憤憤不平,覺得人們可能冤枉狗了,狼是否心毒不知道,但狗卻是有心有肺的。這首《躺在那樣的河床上》就寫了一只讓我一想起來就感到溫暖而幸福的大黃狗:
一群長不大的孩子
躺在望不到盡頭的河床上
躺在一條母親河軟綿綿的大床上
一只大黃狗 跑來跑去
一會兒和三個孩子追逐嬉戲
一會兒和兩個孩子玩沙子
一會兒和一個孩子放風(fēng)箏
還有一群從河里跑上來的石頭
也像一群很熟悉的孩子
在河床上靜靜躺著
其中的一塊石頭就像小時候的我
身下鋪著金黃金黃的沙灘
一動不動
嘿 我忽然想起來了
和小伙伴們躺在那樣的河床上
一會兒就會有白云的被子
輕輕蓋在身上
有時還有狗舌頭一樣暖洋洋的太陽
在我們的臉上舔來舔去
舔來舔去
我們那伙孩子,家里都養(yǎng)著一只狗呢,平時幾乎每個孩子身邊都有一個親密的“狗伙伴”。而對于這首詩中的大黃狗,我是最有感情的,因為在一段饑餓的日子里,它像一個恩人一樣救濟過我們一家人,我一直像懷念一個人一樣懷念著它。這里我真想把它稱作他。
大黃狗出現(xiàn)在一個饑餓的年代里。那是一只非常聰明而又忠實的狗,自小就和我們一家生活在一起,像我們家里的一口人,我們?nèi)侠锾覀內(nèi)ナ柏i草它跟著,我們在田里干活它跟著??傊?,除了晚上獨自在外面看家護院,它白天與我們總是形影不離。它在我們家的時候,人們的日子都不好過,我家更是困難,糧食極度缺乏,一家人為填飽肚子經(jīng)常發(fā)愁呢。就在這個時候,我們家出現(xiàn)了一個救星——大黃狗給我們叼回來了糧食,而且還是一書包一書包的白饃饃黑饃饃。原來,它居然摸到了一步之遙中學(xué)的學(xué)生宿舍里,把那些住校學(xué)生的饃饃偷了回來。太感人了,也太神奇了,它把一書包一書包的饃饃叼回來藏在柴窯里,自己吃過之后,又把剩下的放在柴火堆里,似乎是給我們留著。最初,我們不知哪里來的饃饃,只是趕緊拿回家偷偷地吃掉,但當(dāng)發(fā)現(xiàn)饃饃的來歷之后,我們就很害怕了,不但不敢吃那些饃饃,連那只狗也不敢理了。果不然,因為這只狗是個慣偷,很快就被學(xué)生們發(fā)現(xiàn),一伙中學(xué)生一直跟蹤追到了我們家里,嚷嚷著要把我家的狗打死。那只狗特機靈,感到情況不妙,遠遠就逃跑了,躲過一劫。但是,也許是覺得危險已過,過了一段時間它又回來了。那是一個黃昏,那只狗先是突然汪的一聲,把大家美美地嚇了一跳,然后就低聲嗚咽著不停地?fù)u著尾巴,讓一家人感動不已。我們哪里敢收留它,怕它再給我們闖禍,當(dāng)即就把它趕走了。但是,半年以后它又回來了,只是不敢再進到院子,而是站在莊子上面,木然地以一副飽經(jīng)滄桑的樣子長時間看著我們。一家人看見它后,先是又驚又喜,然后就又害怕了起來,于是又喊又打的,它才悄悄地轉(zhuǎn)身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我永遠忘不了那只狗離去時那副悲壯的樣子。那只狗有愧于中學(xué)那些苦寒的住校生,而我們愧對這一只“恩人狗”。后來,我先后在這所中學(xué)上學(xué)、教書時,都能時常想起它,甚至看見它翻墻入室的情景。其實,我已經(jīng)忘記那只狗的顏色了,它可能是白色,可能是黑色,可能是灰色,也有可能是一只黑白相間的大花狗,我之所以在《躺在那樣的河床上》一詩中把它寫成大黃狗,那是因為黃色是暖色,我希望它和那暖暖的太陽一樣溫暖,它舔我們的那個舌頭就是太陽的舌頭。我雖然忘記了那只狗的顏色,但我沒有忘記它慈愛的品性和給予我們一家的恩情。在我看來,盡管它給我們一家人臉上抹了黑,但它不是一只狗,而是我們的一個親人。狗不會說話,但狗會罵人,每當(dāng)聽到汪汪的狗叫聲,我就覺得那是狗在罵我們呢。
說起狗,我又想起了我的父親。在那只“恩人狗”走后,我家還養(yǎng)過一只狗,但因為其德行不佳,懶于看家護院,嘴饞的父親就宣判了它死刑,在一棵樹上把它吊死然后剝皮吃了。父親處死狗之前,我說這只狗可能和咱家的那只狗是親戚呢,但都沒有擋住父親。那只狗赴死的過程,十分悲慘,我至今都記著它那撕心裂肺的哭泣聲。父親的殘忍讓我無法接受,狗肉我當(dāng)然一口沒吃。父親可能不知道,我因此給他記下了一只狗的仇恨。
高小寶小時候是很愛記仇的,但任何天大的仇恨,記著記著就都給忘了。
鳥兒們也是孩子們的朋友。放羊時將我戳傷的那棵小柳樹并沒有讓我長記性,我雖然再也沒有敢去爬它,但我卻經(jīng)常爬上了另外一棵大核桃樹。我家的大門口有兩棵大樹,一棵是只長個子的老楊樹,一棵是只知道結(jié)果實的核桃樹。老楊樹已經(jīng)高過了我家的黃土莊子,上面住著一窩烏鴉和一窩喜鵲,誰也沒有爬上去打擾過它們兩家子。核桃樹就不一樣了,似乎與我家最親近,為了讓我們吃上補腦子的核桃,不往高長,只往大長,讓我們小孩站在地上也能握到它的粗枝大葉。我之所以愛爬這棵核桃樹,除了秋天要上去打核桃,再就是為了親近那些可愛的鳥兒。那時候,如這首詩一樣,《我和小鳥落在一棵樹上》:
一棵又高又大的樹
粗枝大葉
讓我和一只小鳥
落在一棵樹上
學(xué)著飛 落在一棵樹上
竟然有了天空的語言
小鳥叫了一聲
我叫了一聲 小鳥
以為我也是一只小鳥
我倆只聽見對方的啾啾聲
卻不知對方站在哪個枝上
我始終貓著腰
我知道自己一根羽毛沒長
不小心會嚇小鳥一跳
啾啾的鳥語說得長了
我想和小鳥說一陣人話
但剛探頭說了一句
而且是一句親切的問候
小鳥就不再出聲
我重新用大葉子
把自己深深藏起
重新貓下腰 而且
重新用鳥語一聲聲叫它
小鳥都不答應(yīng)
我雖然學(xué)會了像鳥兒們那樣鳴叫,但最終卻沒有和鳥兒們落在一棵樹上,更沒有與鳥兒們進行過一次交談。那些鳥兒提防我是有理由的,因為此前我和小伙伴們掏過它們的窩,讓它們的孩子早早就夭折;我還有過一個彈弓,曾經(jīng)讓它們的許多伙伴斃命;甚至,我還用摩托車鏈條制造過一把威力更為強大的火藥槍……
小小的鳥兒們,因為比孩子弱小,所以才遭到孩子的欺凌。后來,我開始同情小鳥,給鳥兒寫的詩比給人寫的詩還要多。其中,一首寫一只遭受暴風(fēng)雨襲擊而幸存下來的小鳥的詩《幸存者》,還進入2013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浙江卷)呢。這個幸存者,應(yīng)該是一只幸福的小鳥。
我還給鷹寫過不少詩。在飛禽走獸里面,我一直崇拜的是頭頂上那些神秘的鷹,因為它們飛得高飛得遠,即使飛得看不見了,仍然能感到它們在高處飛。小時候,我最愜意的事情就是獨自靜靜地躺在塬上看鷹在藍天上自由翱翔的樣子。
俯仰之間,鷹讓我看見了天空,而我讓鷹看見了大地。
童心高于天,所以童心纖塵不染。
少年不知愁滋味嘛,少年如此,兒童更是如此。況且,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還較早地挑起了生活的擔(dān)子,提前進入了少年。不過,因為心智懵懂,不知天高地厚,即使生活十分艱苦,童年獲取的快樂還是多于悲傷。謝天謝地,否則我們幼小的生命就無法承受那些沉重的生活了。
上小學(xué)前后,我在家里干的活除了前面提到的放羊,還有拾豬草、拾麥穗、推磨、搬玉米、搓玉米、抬糞和抬水。其中,抬水和抬糞是最苦最累的活兒,別的都不值得說了。因為塬上沒有水,全村人吃的水都是溝里的泉水,有牲口的人家還好一點,不用人出苦力,我們沒有牲口的幾戶就艱難了。我家的勞力只有父親和一個姐姐,下溝抬水就成了我們幾個在家的未成年人的活兒。莊子下面的那個溝可不淺哩,一條羊腸小路看上去不長,但曲曲彎彎拐下來也有六七里路;抬水時滿身的汗水暫且不說,腳下的道路是最令人擔(dān)心的,晴天還好一點,如果遇上個雨天雪天,稍不留意就會連人帶桶滾下溝去。我是滾過溝的,而且不止一次,幸虧被樹什么擋住了,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為了保持一根水擔(dān)的平衡,最小的小花姐和妹妹花花與我經(jīng)常搭配抬水,因為我們?nèi)齻€人的個子高低差不多。但這還不行,下坡時必須是大個子走在前面小個子走在后面,上坡時則相反,只有這樣水桶才不至于滑向低的一邊,把小個子突然壓趴下。抬水是從溝底往莊子里抬,抬糞是從莊子里往塬上面抬,道路的艱險程度雖然不一樣,但都是一種沉重的生活擔(dān)當(dāng),擔(dān)子輪換著壓在兩個小肩頭上的那個疼痛,就像燃燒著的火焰一樣。那時候,我們是撐起一個家半個天空的小勞力,但也是童年不幸的“小奴隸”。及至水上了塬之后,不用到深溝里抬水去了,我們才被“解放”了出來。
生活的擠壓導(dǎo)致兒時的幸福感十分麻木。像前面提到的“愛”和“美”一樣,那時候,既不知道“幸?!眱蓚€字,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因為對幸福是麻木的,所以根本沒有面向未來的想象力,“長大想干什么”肯定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而且,因為單純,所以脆弱。我雖然是一個熊孩子,看似堅強甚至頑皮,但還是弱不禁風(fēng)。在我的記憶里,我是一個愛哭的人,經(jīng)常是一個“淚蛋蛋”?,F(xiàn)在想起來,都覺得是很可憐的。也許是因為小時候淌完了眼淚,長大后我很少流淚,即使在母親父親去世時,我也沒有流一滴。不是我心里不悲傷,而是欲哭無淚呀。當(dāng)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不想哭給人看了,生活告訴我有時候必須掩飾自己的脆弱。
愛哭是孩子的天性。不會哭的孩子可能不是孩子。童年最珍貴的是眼淚,最不珍貴的也是眼淚。不過,童年的悲傷與快樂是可以轉(zhuǎn)換的。下面這首已經(jīng)有點愛情色彩的《五顏六色的天空》,雖然是長大后寫的,但卻記錄了童年一個美好的記憶,以及兩個可能曾經(jīng)玩過“過家家”的孩子長大后對于快樂的會心理解。其標(biāo)題的感情色彩就很能代表兒時的那一片天空:
那是一塊透明的天空
我們牽著蹦蹦跳跳的氣球
裝飾假日的綠草地
突然 你的氣球溜了
大伙喊呀喊
怎么也喊不回來
我發(fā)覺 你快哭了
焦急中 我放跑了
自己的氣球
于是 有兩顆童心在天空
一躲一閃地追著
一個綠的
和一個紅的
我發(fā)覺 你快笑了
為了誰也不失去快樂
伙伴們都松開了手
轉(zhuǎn)眼間
天空五顏六色地透明……
大伙兒真好
——剛才你詭秘地說
在這首詩中,一群孩子就分擔(dān)了一個孩子的悲傷。那個意外丟掉氣球而就快要哭的孩子,因為大伙都故意丟掉了氣球而轉(zhuǎn)悲為喜,他或她因此而看到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天空。這是快樂,更是幸福。而且,這不只是孩子們的快樂和幸福,還是大人們的快樂和幸福。這一點,那一對從小到大的青梅竹馬都體會到了。
不過,也只是孩子們之間有這種心靈的感應(yīng)和溝通。小時候,我們可能真的只有童心沒有童年,而且我們根本不是童年的主人,我們只是大人們的附庸,我們甚至連孩子都不是。我一直納悶的一件事情是,在那么長的童年歲月里,放羊式的老師暫且不提,父母為什么和我們很少很少談心,有的只是訓(xùn)斥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口訣。細(xì)心想來。原因只有一個:那個艱苦的時代,可憐的父母們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怎么撫養(yǎng),幾近文盲的大老粗父母心強而本事不強,仿佛是在麻袋上繡花!不要說父母那一代人了,及至我做了父親,也是粗枝大葉的,所以我這里不但沒有埋怨父母的意思,還因為我對我的孩子虧欠太多而充滿了愧疚呢。
那么,我們究竟是怎么長大的呢?我們當(dāng)然是父母養(yǎng)大的,但在內(nèi)心我們卻是自己長大的啦。
那時候?qū)W生的作業(yè),不要說平時,假期也很少很少,每一個學(xué)生除了農(nóng)忙時幫助父母干一些家務(wù)活外,有許多的時間去玩,去尋找自己的快樂,不像現(xiàn)在的學(xué)生,可憐兮兮的,整天被作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父母也想讓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但家里的活兒得人干呀。而在我們的心里,干活也比學(xué)習(xí)快樂,我們喜歡干活也不愿意學(xué)習(xí)。在學(xué)習(xí)負(fù)擔(dān)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那時候的孩子最輕松。當(dāng)然,在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卻是讓我們羨慕死了。
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大自然的確是孩子的樂園。那時候,對于我們那些熊孩子來說,最快樂的事都發(fā)生在教室外或校外,比如體育課、課間,比如放學(xué)后、逃學(xué)后、星期天和假期。
在學(xué)校和家庭都把孩子當(dāng)羊放的日子里,孩子的笑聲和哭聲對于父母猶如一種放學(xué)上學(xué)的鈴聲,聽見笑聲心里歡喜,聽見哭聲當(dāng)然心煩,但是如果什么聲音也聽不見的時候,做父母的可就神不守舍了。所以,除了收種打碾那些大事情,父母們平時最忙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滿山滿洼喊自己的孩子。村子塬上塬下那些澇池和水壩,是孩子們的樂園,卻是父母們擔(dān)驚受怕的地方。不要說孩子,旱塬上的人對水都是很依戀的。因為喜歡戲水,每年一到天氣暖和,一有空我們就往那些澇池和水壩里鉆,誰也擋不住。中學(xué)面前那個澇壩,每年夏天就成了我們的江河湖海,不論白天還是夜晚,我們都在那里戲水,一會兒在水里扎猛子,一會兒在外面曬太陽曬月亮,像一群快樂的小泥鰍。父母們是絕對不讓我們到澇壩去戲水的,太危險了,那個澇壩和塬下的一個小壩曾經(jīng)淹死過好幾個大人和孩子,死尸我都見過一次呢!但孩子哪里害怕危險,過一段時間,總是一往無前又偷偷地去啦。記得,有一次父親抱走了我的衣服將赤條條的我追趕得滿田野亂跑也沒有讓我遠離那個澇壩??上?,那個澇壩在平田整地時被大人們乘機平掉了。大人們當(dāng)時都很高興,紛紛說:這下不用操心了,這下不用操心了!的確,那個澇壩可以說是大人們的心頭之患。我至今都在懷念那個澇壩,懷念那些被黃土填埋的池水、水草、青蛙和青蛙的孩子蝌蚪,甚至懷念經(jīng)常跑到澇壩里的那個月亮。當(dāng)然,我最懷念的還是我們那群沒有被填埋但卻失去了樂園的熊孩子。
孩子只能屬于孩子。遠離大人,實施逃亡或躲藏,甚至想到如何去死,可能是許多孩子都曾經(jīng)有過的經(jīng)歷和夢想。在童年的那些游戲里,除了“過家家”和“石頭、剪刀、布”兩個兒戲是在樂享童趣而外,“捉迷藏”和“老鷹抓小雞”其實表達的都是對逃亡和躲藏的向往。我們那幾個熊孩子自救的唯一選擇就是逃亡和躲藏。
其實,我在《藥的故事》里就開始驚恐地逃亡和躲藏了,雖然方向和目的地不明,但一路卻充滿快樂。下面這首《一只鞋子偷偷地跑了》,是一個由我先后丟失一雙鞋子的事而演繹來的追求自由的故事:
一只鞋子
一只跟了我很久很久的鞋子
突然偷偷地跑了
杳無音訊
鞋子是上學(xué)去了
還是踢球去了
鞋子是登山去了
還是流浪去了
恐怕是跟著小狗跑了吧
恐怕是跟著小貓跑了吧
或者是跟著那只白天鵝飛了
不過 高傲的天鵝是不會領(lǐng)著
一只臭烘烘的鞋子
在天上飛的
那只鞋子跑了
連一個腳印也沒留下
找遍鞋子可能去的所有地方
也沒有見到那只鞋子的影子
我恐怕真的要到云朵上
去找那只鞋子了
一只鞋子
不但丟下了另外一只鞋子
還丟下了一雙孿生的腳丫子
一只孤單的鞋子為難了很長時間
不知究竟跟著誰走
一對分離的鞋子親兄弟
難以分離 在一雙腳丫子轉(zhuǎn)身的功夫
另一只鞋子也一溜煙似的跑了
快樂無比
在一個孩子的詩園里,在一個古老的詩歌國度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恐怕都與詩歌有關(guān)。我是一個來自《詩經(jīng)》故鄉(xiāng)的孩子。在《詩經(jīng)》之《豳風(fēng)》里,年代最久、篇幅最長的詩篇《七月》就誕生在我的故鄉(xiāng)隴東一帶,所以我的故鄉(xiāng)不可置疑地是中國詩歌的故鄉(xiāng)。在詩歌寫作上,我當(dāng)然是吮吸著《詩經(jīng)》的乳汁長大的,但是我寫的是西式的自由體詩歌,而這必然要同時吸收西方詩歌的營養(yǎng)和智慧。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一直珍藏著一本特好的童心詩集,作者是英國詩人狄金森,譯者是中國翻譯家、詩人屠岸。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在寫《藥的故事》之后,有一天我在書店里買到了一本《一個孩子的詩園》。在這個洋孩子的詩歌花園里,屠岸介紹我認(rèn)識了藍眼睛孩子狄金森,我們?nèi)诉M行了一次關(guān)于童年和詩歌的對話,然后屠岸悄悄地告訴我:你周歲“抓周”時抓住的那支鋼筆,是一支心靈的密碼筆,寫詩的時候,只要把它與童心接通,筆下就會有泉水一樣的詩歌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我終于知道了那一支鋼筆的秘密。我默默地記住了屠岸的話,從此開始了自己的童詩寫作,并有了一個自己的詩園。而那些寫給大人們的詩篇都是用這支心靈的密碼筆寫的。其中,我寫給今天孩子的那組《某某小王子》系列組詩之一《高樓上某某的獨屋》,2008年還獲得了冰心兒童文學(xué)獎新作獎。后來我雖然改用電腦寫作,但電腦是鋼筆的孩子,它們是一種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所以我還是在用一種筆書寫。鋼筆的密碼是不能忘的,我必須像它那樣筆直筆挺,而且有一個堅硬的舌尖。
其實我的鋼筆就是我那些詩歌的父母,一支直通心靈的鋼筆,如果飽蘸生活、知識和情感,就能孕育并生下一些詩歌。在《一個孩子的詩園》里看到了一個異國孩子純真的童心世界之后,我想狄金森能寫出自己的童年,我怎么就不能寫出自己的童年呢?不用多問,《一個孩子的詩園》不僅是我最初的成長園地,還是我的童詩啟蒙讀物,而屠岸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園丁。
2009年初,《大河》詩刊春季卷頭條發(fā)了我的組詩《隴上紀(jì)事》。這組詩的第一首詩就是一首寫童年的作品,題目是《生我的那個小山村》。全詩如下:
禿嶺上齊刷刷的莊稼
是村子的頭發(fā)
半山腰睜開的窯洞
是村子的眼窩
呼哧呼哧喘息的煙囪
是村子的鼻孔
嘎嘣嘣吃東西的石頭磨子
是村子的嘴巴
陽坡上院外的墻角落
是村子的耳朵
古舊而靈巧的生產(chǎn)工具
是村子的手和腳
大槐樹下的那口老井
是村子的肚臍
一根盤來盤去的羊腸小路
是村子的腸腸肚肚
老虎下山一張皮
是村子的穿衣
社火里那個最熱鬧的日子
是村子的生日
操場上常年插著一面國旗的小學(xué)校
是村子的首都
這應(yīng)該就是我的《村?。荷终n》所在的小山村。我之所以把村小稱之為小山村的首都,是因為村小是小山村最重要的地方;既然村小是一村人的首都,那么就應(yīng)該有一面鮮紅的國旗。我們那時候的學(xué)校是不插國旗的,但寫這首詩時,為了增加一點亮色,我就給詩中升起了一面國旗,我希望孩子們在溫暖的紅旗下成長。這最后兩句可謂是神來之筆。
沒有想到,這組詩感動了素不相識的屠岸老師。在刊發(fā)我的組詩《隴上紀(jì)事》之后隔了兩期,《大河》冬季卷在“名家寄語”專欄刊發(fā)了屠岸一封簡短的來信:“貴刊今年登的高凱的《隴上紀(jì)事》,極好,是富有特色的杰作。登此詩,說明你們的眼光?!笨吹竭@期刊物后,我高興了好長時間。對屠岸的這一贊譽,我心里是清楚的,這是一個老人對一個會寫詩的孩子的疼愛呀?!敖茏鳌彪m然過獎了,但我坦然接受,權(quán)當(dāng)是對我的一種幸福的溺愛吧!第二年,這組詩獲得了該刊首屆《大河》主編大獎,我想恐怕與屠岸的這一偏心的夸獎有關(guān)系。到了第二年后季,在南方的一次文學(xué)活動中遇見屠岸時,我給他說起《一個孩子的詩園》曾經(jīng)與我的成長關(guān)系時,他很高興地說,原來還有這么回事呀!但當(dāng)我又感謝他對我《大河》上的那組詩的厚愛時,他似乎已經(jīng)忘了?;顒咏Y(jié)束后,回到單位我給他寄了一本自己早前出的詩集《紙茫?!?,這本集子所收詩作此文提到的有《生我的那一天》《村?。荷终n》《飛奔的小腳母親》和《老愛指桑罵槐的母親》等作品。我之所以給屠岸寄書,是想讓他看看另外一個孩子的詩園。不久,我收到了屠岸回贈的一本他新翻譯的《英語詩歌精選讀本》。在這本書的扉頁,屠岸除用鋼筆寫了“高凱先生惠正”幾個抬舉我的字而外,還寫了這樣一段話:“你的詩歌作品有較深的內(nèi)蘊、鮮明的特色,值得玩味,令人贊賞。謝謝你贈送我《紙茫?!?,我將拜讀?!兑粋€孩子的詩園》能結(jié)下詩緣,出我意外。奉上本書,或許也能引起你的興趣?請批評。屠岸,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北京?!蓖腊端坪鹾苤匾曎浳掖藭?,還鄭重地在自己的大名后面鈐了一枚紅紅的私人印章。這本厚厚的書被我像一塊金磚一樣一直保存著。
五年后的2014年初,因為感念第一次相識和此生難得的詩緣,我給屠岸寫了一首只有十二行的小詩,題目就是《老園丁——給屠岸》,發(fā)表在當(dāng)年《星星》10期上。因為一直沒有告訴過屠岸,所以他可能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有這么一首寫給他的詩。
現(xiàn)抄于此,以饗讀者,并悼念屠岸:
我曾經(jīng)像一個孩子
獨自在《一個孩子的詩園》里
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甜得像一只蜜蜂
聽后
你高興成了一個孩子
原來 自己后院的花園里
還長出了一個詩人
那時的你還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園丁
在你的詩園里偷偷采詩的孩子
之所以才告訴你這個秘密
就是在等你返老還童
90高齡的屠岸雖然已于去年去世了,但在我的心目中,他的靈魂永遠會守在一個孩子的詩園里。而且,他可能就是那個與我穿越時空對話的老人,我們在《一個孩子的詩園》里進行的那一次關(guān)于童年和詩歌的對話,讓我真實地看見了一道閃電,而他也欣喜地看見了一架彩虹。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dāng)然也是一個人向前的臺階。如果說《一個孩子的詩園》是我成長的一個臺階的話,那么在此前我的腳下已經(jīng)有著一條長長的書籍砌就的階梯。
我的小學(xué)與中學(xué)雖然只有一墻之隔,但跨過這一步上了初中我就不怎么調(diào)皮了,由一個調(diào)皮蛋變成了一個乖蛋蛋,由一個熊孩子變成了一個乖孩子,而其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對書的癡迷。生活是苦澀的,書是香甜的,看書時就不知道肚子餓了,總是忘記了吃飯。我發(fā)現(xiàn)書中有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那時候,還沒有大人書,我們看的書都是小人書,但小人書講的都是大人的或大人一樣的孩子的事情,所以小人書也非常地吸引人。起碼,這些書告訴了我: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狗熊。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的心里埋下了美好的詩歌種子。
小人書是大人書的童年。學(xué)校那時候已經(jīng)有了一個圖書閱覽室,但那里的小人書都被我看膩了,再者我也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書籍,所以我一直舍得花錢買書。那時候,父母還沒有給我們零花錢那個概念,我們?nèi)绻粡埧谝改甘菑膩聿粫o零花錢的。那么,沒有錢買書怎么辦呢?只有自己挖苦心思地想辦法了。記得,我經(jīng)常去撿廢銅爛鐵,拾動物的骨頭,收集破鞋子和牙膏皮,拿到縣城街道上的一個廢舊回收站去賣,然后再用錢去買小人書。實話說,這些微薄的收入,我除了極少數(shù)買了糖果,絕大部分都買了小人書。最多的時候,我的小人書整整裝了一大木箱呢!那一木箱書也不是我一個人獨享,上學(xué)的時候我經(jīng)常把它搬到學(xué)校,給同學(xué)們免費借閱;放假以后,我又把它搬回家,供村里的小伙伴閱讀。有一年天氣暖和的時候,我還在院子里搭建過一個“圖書館”呢,一張破帆布撐起來做了頂棚,幾張舊床單鋪在地上,讓大伙們坐著或趴著看書??上?,那一箱公益小人書在我走出窯洞之后就在時光里一本一本丟失盡了。
我對于書籍的興趣來自于小人書,但對于書籍的真正認(rèn)識卻是來自于從小到大在“書山”之中的長途跋涉。書讀得多了,夢做得多了夢想也多了。小時候,我不止一次夢見類似于今天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實的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學(xué)景象。在那些奇幻的夢里,天宇一片黑暗,寂靜無聲,我在天上飛,那么多神秘而又巨大的飛行器也在緩慢地移動,在飛……這個夢當(dāng)然不完整,都是一些片段,因為多次夢見,所以我記住了這些畫面。當(dāng)時,科普讀物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這個夢當(dāng)然來自我閱讀過的那些書本。這個與書有關(guān)的夢給我的啟迪是:書是會飛的,人也是會飛的。幾年前,我寫過一首《書像什么》,我扮作一個老人給孩子回答了自己對書的發(fā)現(xiàn):
孩子 讓我們做一個游戲
把你所有的書都摞在一起
再讓它們稍稍傾斜一點
這一本一本摞起來的書
是不是能讓你的布娃娃
一步一步地登上去
而且 比你還高
這時 你看書像不像高樓大廈里
或者是高山上 那一級級
通向高處的階梯
孩子 讓我們再隨便打開一本書
看它又像什么
白白的書頁一邊一半
攤開在你的手里
是不是像兩只扇動的翅膀
而且向著窗外
再仔細(xì)地想一想 孩子
最后 書是不是像一只展翅高飛的鷹
而且就像是你
一本書打開的樣子就是書飛翔的樣子,一本書飛翔的樣子就是一只鷹的樣子,而那只鷹就是一個孩子。而且,一本書里有多少雙翅膀,就有多少個會飛的孩子。我的代表作《村?。荷终n》里那一群識字的乖孩子,他們的夢想就是飛呀飛的。即使是那一群熊孩子,他們后來都或大或小地有了出息——當(dāng)然還包括熊孩子高小寶,他后來用“抓周”時抓到的那支密碼筆寫了好幾部書,從最初自己裝訂的《詩蹤》和自己印的《童話城》,再到后來正式出版的幾本詩集,以及即將出版的繪本《童年書》,他把自己所有的詩歌都變成了會飛的書。
熊孩子高小寶的童年到書為止,熊孩子高小寶的成長從書開始。我寫這篇隨筆的初衷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故事:一群熊孩子是怎么飛起來的,并由此展示一個孩子視覺之中的時代變遷和一代人的命運。
孩子如果是早上的太陽,那么老人就是晚上的月亮。一個人的生命里只有一顆心,那就是一顆寶貴的童心。返老還童是人類的終極夢想,身體不可能,但精神可以,比如詩歌,就可以自由穿越所有的時光。這就是詩歌的神奇所在,也是我寫詩的目的。幾十年來,我用童詩構(gòu)筑了一個童話城,許多童年的人和事都被我寫進了詩歌里。如斯,我應(yīng)該是完成了周歲“抓周”抓住的那支鋼筆托付給我的使命——用美好的詩歌再現(xiàn)童年或發(fā)現(xiàn)童年。
最后,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在開篇的那首《老人與孩子》的詩里,那個老人和那個孩子是同一個人,那是老年的高小寶和童年的高小寶穿越詩歌的時空走到了一起,一會兒高小寶是一個老人,一會兒高小寶是一個孩子,蒼老的高小寶和幼小的高小寶進行了一次關(guān)于輪回的哲學(xué)對話。
我用詩歌時光把熊孩子高小寶留在了童年,今年就是童年,那么在少年、青年、中年、壯年和老年,熊孩子高小寶還會在隴東黃土高原上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