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杲
在北京南城有家老字號叫聚寶源。前不久一個周末,我的一個老朋友從那里路過,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該店門前,一邊是排著長隊買牛羊肉和熟食品的,另一邊是排著長隊等著拿號吃涮羊肉的,他知道我是牛街出生長大的,便發(fā)微信感慨地對我說,“真是老字號啊,就是不一樣!”他的話,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十年前,這家老字號給我留下的童年記憶。
我在牛街生活了幾十年,記得聚寶源大約是在1946年開業(yè)的。開業(yè)的地點在壽劉胡同西口,座東朝西,兩間舊門臉兒。因為我家住在沙欄胡同,離壽劉胡同很近,家長常讓我去那兒買肉,所以這家店鋪從我的童年開始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老北京人都知道,凡經(jīng)營牛羊肉的店鋪一進門都有個大木案子,為的是便于切割和售賣牛羊肉,故這類店鋪得名“羊肉床子”。我記得聚寶源的羊肉床子有個特點,它的周圍都貼著白瓷磚,還鑲著花邊圖案,非常漂亮。掌柜的姓馬,人長的白凈,身上總系著一條白圍裙,透著干凈利索。我管他叫馬伯伯,他說話和藹,待人十分親切。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店鋪特別干凈,掛肉的木杠,切肉的案子,泡肉的木盆都刷洗得能看出木紋來,連稱肉的白銅稱盤、稱鏈兒、稱砣也都擦得锃亮。大扇的牛羊肉用銅鉤子掛在木杠上,鮮靈、色正,瞧著就讓人喜歡。
那時候,人們只有過春節(jié)才買的起幾斤肉,偶爾買一次也就兩三毛錢,而掌柜的或伙計從不會嫌你買的少而不高興。過年時,人們買的肉多一點,他們一定先問你一聲,您是炒菜,燉著,還是吃餡兒?耐心幫你選擇肉的部位,如果您不同意他的挑選,完全可以自己指定,保證您指哪兒,他就切哪兒,讓您滿意放心。
除了生肉以外,他家還隨著季節(jié)賣些熟肉制品。冬天有“醬牛肉”,夏天有“燒羊肉”。不論您買多少,都是從鍋里現(xiàn)撈現(xiàn)賣,夏天用荷葉,冬天用油紙包好,方便攜帶。如果您愿意,還可以自己帶個罐子或瓶子,要些免費的肉湯,回家煮上一鍋面條,把肉湯往上一澆,那可是純正地道的牛肉湯面,吃起來別提有多香了。
上世紀80年代末,因為分房,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這片住了幾十年的故土,但那一抹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卻始終割舍不掉。2003年,該地區(qū)實施大規(guī)模拆遷改造,古老的街道舊貌換新顏,這家享譽南城的老字號,正式掛匾聚寶源餐飲有限公司,買賣越做越火。不止生鮮肉品,各種醬牛肉、燒羊肉、白水羊頭、醬雜碎、炸松肉、牛蹄筋兒等也應(yīng)有盡有,那香味飄散在街上,真的讓你垂涎欲滴。地道的涮肉火鍋,更是給這塊老招牌增添了新色彩,不止是老顧客,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記住了它的店名。
我這個從小在牛街長大的老北京人,看著這家老店從兩間舊門臉兒演變成今天有眾多分號的餐飲公司,禁不住心生很多感慨,是時代的發(fā)展,是改革開放的東風(fēng),讓北京眾多的老字號、老店鋪煥發(fā)了青春,這給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帶來多大的福氣??!
我如今雖然年紀大了,也不忘故土,時不時地回去瞧瞧,買點兒五香醬牛肉,喝碗小吃店的豆腐腦兒,和我那些老街坊們聊聊天。因為,那里裝著我童年的記憶,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