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橋汶
?
淺談提高帆板競技能力的教學與訓練
林橋汶
(海南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海南 ???570311)
闡述帆板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探討帆板教學訓練的特點及過程,分析帆板競技能力教學與訓練的現(xiàn)狀,并提出提高帆板競技能力教學與訓練的方法。
帆板運動;競技能力;教學訓練
帆板由來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夏威夷群島上人們對帆船運動的改良,一開始在1965年雜志上曾經(jīng)刊登過對帆板運動的介紹,但因其操作難度大,不符合人體規(guī)律而未受到人們的關注。
1967年裝有轉動桅桿的加長沖浪板在美國率先出現(xiàn),這改變了初始帆板設計的缺陷,很快引起了青少年的興趣。1970年出現(xiàn)了世界第一條安裝了萬向節(jié)的帆板,這種帆板設計已經(jīng)接近成熟,也使得帆板逐漸成為一項體育運動,在歐美、大洋洲、東南亞一帶廣泛開展。
1970年,世界上第一次帆板比賽出現(xiàn),1974年舉行了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1981年帆板運動成為奧運會項目之一,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次把帆板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而現(xiàn)在,帆板運動已經(jīng)在各種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也擁有了眾多接受專門訓練的職業(yè)選手。
1979年我國研制成功了第一條帆板,1981年首次中國帆板競賽在青島巨型,1982年中國帆板運動員在第九屆亞運會上取得第四名的成績。
為了備戰(zhàn)奧運帆板項目,國家體育總局結合國內外關于動力與運動技術的研究理論 ,著手開始研制帆板搖帆模擬訓練測試系統(tǒng),根據(jù)帆板中搖帆動作的特征,進行動作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從而形成模擬數(shù)據(jù),便于運動員在訓練中進行模擬并獲取結果,以便分析其在訓練中的不足。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帆板運動開始走進人民的視野,通過奧運會帆板項目的播放,很多人都被這項刺激有趣的水上項目所吸引,進而了解到這項運動能夠幫助釋放壓力,調節(jié)情緒的好處。讓更多的人自主地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去。除了對此感興趣的普通民眾開始進行帆板學習外,專業(yè)的帆板教學團體和學校也油然而生,對帆板職業(yè)選手進行培養(yǎng)與訓練。
帆板運動的原理在于運動員利用可以調節(jié)的帆在風力的作用下在水上行駛,并通過改變帆在風力中的受力中心和帆板板體的重心位置完成轉向,是一項具有技術性的能夠鍛煉身體與意志的運動項目。
帆板運動的教學對場地與設備的要求嚴格,需要在海里或大型水域中使用專業(yè)的帆板設備才能進行,其教學訓練與其他運動項目有很大差別。
2.1.1 對運動者的姿勢要求較高。進行帆板運動需要運動者掌握一定的平衡和控制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獲得是建立在運動者正確的運動姿勢上,只有保持正確的運動姿勢,才能在水中的帆板上保持平衡。
2.1.2 需要掌握帆與風、板體與水的關系
帆板運動就是人在與水、與風不斷調整關系的運動。帆板的動力大部分都來自于風力,而使用風力的方法就是根據(jù)風向調整帆,尋找帆的受風中心。而板體與水的關系在于板體在水的波動中保持平衡,這需要運動者根據(jù)水面的狀況隨時調整自己在板體上的重心。
2.1.3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選擇場地
帆板教學的場地是整個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帆板教練要根據(jù)運動者達到的學習水平來選擇教學場地,避免出現(xiàn)初學者在復雜情況較多的水域進行學習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不能將專業(yè)選手在單一環(huán)境中訓練,無法提高能力。
2.1.4 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作為水上運動,帆板運動中出現(xiàn)最多的危險就是溺水,因此在進行運動之前,運動者應當已經(jīng)熟知帆板的安全操作以及出現(xiàn)問題后的自救措施,并穿戴好救生設備,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
2.2.1 基礎掌握
在基礎掌握階段,教學與訓練的重點是幫助運動者掌握基礎的運動姿勢和訓練板上平衡。這需要帆板教練首先進行標準姿勢的示范及對如何掌握平衡原理的講解,通過運動者反復的訓練與調整,逐漸掌握其中的關鍵,從而能在水中的帆板上完成站立動作。
2.2.2 風帆配合階段
在風帆配合階段,教學與訓練的重點在于使運動者找到帆的受風中心,通過將帆調整為橫風或迎風的狀態(tài),尋找在不同情況下借助風力的方法。帆板教練需要首先進行原理講解,并結合自身運動時的感受向運動者形容受風中心的大致區(qū)域,對學習者不正確的動作或不好的習慣進行糾正。
2.2.3 轉向練習
在轉向練習階段,教學與訓練的重點為控帆能力的訓練,即如何根據(jù)風向與風力控制帆完成轉向動作。這一訓練階段相對來說較為輕松,因為經(jīng)過上兩個階段的訓練,運動者已經(jī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要進行反復練習與鞏固,就可以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
2.2.4 整合練習
在整合練習階段,教學與訓練的重點體現(xiàn)在將平衡、控帆與轉向三者結合起來使用。將帆板運動的教學劃分成不同部分分別訓練后,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將各個部分訓練出的能力組合起來,完成整個帆板運動。不過整合練習不要操之過急,要先將前面三階段的訓練基礎打牢固再進行。
在體育比賽中,競技能力是影響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指的是運動員的參賽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能力所構成,并綜合地表現(xiàn)與專項競技的過程之中。
根據(jù)田麥久的“五要素說”,競技能力分為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運動智能與心理能力[1]。
體能包含了機能、形態(tài)、素質三種因素,在賽場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運行狀況及身體形態(tài)都是決定其是否能夠繼續(xù)進行競技的判斷標準,因此,在運動員訓練時也會將一部分時間劃入體能訓練中,使得運動員在賽前處于最佳的體能狀態(tài)[2]。
技能是由技術構成的要素。競技不僅是力量的對抗,還是一場技能藝術的對比,比賽上對時間、體力、運動姿勢、場地環(huán)境的控制與利用是運動員競賽技能的體現(xiàn),這需要賽前對自身各種身體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分析,是效益最大原則在競賽中的體現(xiàn)。
戰(zhàn)術能力是相對于需要團隊比賽的項目來說,隊員的安排、根據(jù)不同的賽場狀況對戰(zhàn)術的調整等等都是戰(zhàn)術能力的體現(xiàn),但并不是說具備戰(zhàn)術能力只是對教練或隊長的要求,每位參與競賽的運動員都要具備戰(zhàn)術能力,才能在關鍵時刻對自己的行動作出正確選擇,或是在團隊戰(zhàn)術使用時達到較好的配合效果。
運動智能是指運動中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等,是一種特殊的智能。競技不是在比賽時開始的,而是在賽前備戰(zhàn)開始,賽前對競爭對手的技能、體能狀況進行觀察與分析,形成記憶,思考自己的弱點和如何應對對手的優(yōu)勢是運動智能的體現(xiàn)。同時,運動智能還被應用與競技時對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速度與隨機應變的快速反應上。
心理能力體現(xiàn)在運動員的精神方面,在很多賽事上會出現(xiàn)最后一秒轉敗為勝的局面,其中關鍵在于運動員的心理能力上,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使運動員在處于劣勢時快速冷靜下來,進行對接下來賽事的分析。而運動員心理承受力 較弱,就會在暫時領先或暫時落后中喪失自控能力。
在近四十年的帆板賽事中,催生了帆板運動的愛好者,他們以成為職業(yè)選手參賽作為目標,進行著帆板運動各項能力的訓練。
帆板競技能力的教學設計也融合了田麥久“五要素”理論中的內容,從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心理能力、運動智能幾方面入手,但在實際的教學與訓練中,就這五個因素存在著多樣的問題。
在帆板競技比賽中,人們看到更多的是運動員技能的體現(xiàn),而在帆板的教學與訓練中也將注意力放在了平衡、控帆、轉向等方面的練習與技能練習上,對單純的體能訓練時間不足,帆板運動作為一項技能與力量相結合的運動,體能不足容易造成運動者在競賽中體力不濟,甚至體能透支的現(xiàn)象,從而失去了角逐競賽名次的機會。
由于帆板運動起始于民間,首先進行帆板教學與訓練的團體是出于對水上競技運動的熱愛,并未對其做過多的發(fā)展性考慮,因此在訓練與教學中以傳統(tǒng)模式為主,并未過多地關注技術在帆板運動上的應用與最新的教學訓練方法。且對于先進技術的引用資金需求量大,團體無法負擔。
競賽類項目結果是以速度或比分來進行排名,因此在教學與訓練中,教練更多的會從如何提高速度或評分標準等方面入手,而忽略了對運動者自身運動智能的開發(fā)。運動者在參與競賽中只是按照帆板教練日常的教學訓練來進行,當面對突發(fā)情況時應急能力較弱。且對比賽環(huán)境的適應力低的結果是其他運動者可以更快地對自身進行調整,從而在比賽中獲得優(yōu)勢。
根據(jù)人類發(fā)展進化規(guī)律,人類更適應于在陸地上生活,對于帆板初學者來說,反復的落水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在競賽中,運動員必須克服自己對水的心理影響,快速調整心理狀態(tài),在落后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才能感覺出風和水的細微變化,以免造成失誤。
為了使比賽更具有觀賞價值,在帆板比賽中運動員都盡力將自身的技能表現(xiàn)的華麗美觀,極富表現(xiàn)力。但這些技能的實用性卻未必是最優(yōu)的,這就使整個比賽偏離了競技的目標。
帆板項目作為大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上文中現(xiàn)實存在的競技能力的教學與訓練的情況來看,還與其他成熟的比賽項目關于競技能力訓練方面的情況存在較大差距,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帆板競技能力教學與訓練。
比賽的意義不只在于挑戰(zhàn)對手,沖擊獎牌,還在于對自我的挑戰(zhàn),在帆板教學與訓練中,首先要讓運動者形成挑戰(zhàn)自我的意識,克服身上的種種問題都是一次競技的成功,在訓練中不斷的為運動者樹立信心。同時在訓練過程中要讓運動者學會接受失敗,失敗并不意味著下一次不可能成功,使其能夠理性的分析自身失敗的原因,從而在日常訓練中有意識的修正自己,提高自身的競技能力。
帆板運動是一項技能與力量相結合的運動。在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陌才庞柧殐热?,將體能訓練的時間與強度控制在合適的時間內,并且要貫穿教學與訓練計劃的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運動者在比賽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體力不足的狀況,使得運動者在賽前處于最佳狀態(tài)。
近些年,國家對帆板運動的重視度開始不斷提高,并且為了實現(xiàn)其發(fā)展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團體可以尋求國家支持,以使在教學和訓練中能夠將先進技術與訓練方式、教學內容相結合,讓教學與訓練的效率提高、效果增強。同時,傳統(tǒng)的訓練教學方式也有其獨有的優(yōu)勢,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傳統(tǒng)方式曾經(jīng)的作用,而應將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
相對于教練固定模式的指導而言,運動者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才是決定其成績如何的關鍵。固定的模式因其靈活性差、受影響的因素多并不能使運動者一定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因此運動者運動智能的開發(fā)相當關鍵。除了進行相關訓練外,教練人員還應當就往屆比賽與運動者進行分析討論,注意培養(yǎng)運動者的分析判斷能力、觀察力、思考力,同時,尋找具有不同條件的訓練場地,對運動者的適應能力進行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
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目標不是取悅觀眾獲得關注度,而是在競技中超越自我,只有樹立起這樣的觀念,運動者才能學會摒棄其他會對自身產(chǎn)生影響的念頭,將平時對技能的訓練更多地運用于競技中,而不是以表演效果為先,教練應當在日常的教學與訓練中反復強調與貫徹這樣的觀念,在關鍵時刻提醒運動者競技的意義。
競技能力是所有體育競賽項目教學與訓練的重要內容,在帆板競技能力的教學與訓練中 ,除了上述的五項要素之外,還要注意技能中表現(xiàn)能力、對抗能力、應變能力、協(xié)同能力等內容的培養(yǎng)[3],只有在教學與訓練中重視這些因素與能力,將其與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相融合,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帆板競技能力的目標。
[1] 張紅艷.藝術體操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要素特征的研究[D].集美大學,2011.
[2] 曲魯平.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研究項目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3.
[3] 熊焰.競技能力結構理論評價[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4.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Windsurfing Athletic
LIN Qiangwen
(Hainan Provincial Sports Vocational Academy, Haikou 570203, Hainan, China)
林橋汶(1987—),本科,中級教練,研究方向:帆板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