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杰
摘 要 “漢語水平考試”(HSK)是為了測試母語非漢語者的現(xiàn)有整體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大型標準化水平測試,每年都會定期在海內(nèi)外進行考試,考試成績達標,即可獲得相應等級的證書。本文就將結合語言測試的效度理論和HSK考試大綱的要求,分析HSK官網(wǎng)中閱讀理解題實際效度不足的原因及對其的建議。
關鍵詞 HSK 閱讀理解題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1 HSK閱讀測試題題型模式
HSK閱讀理解試題全部采用的是多項選擇題模式,命題簡單、測試效率高、評分可行性強而且客觀,覆蓋面廣,可以用來測試許多方面。但是用在閱讀理解當中,且全部采用該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第一,被測試人員很有可能進行隨機猜測,答題過程或多或少包含猜測因素。第二,并不確定可以考察出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為答題的四選一過程不符合人們實際使用語言的過程。第三,命題人并不能完全保證四個選項的統(tǒng)一相似性,有時候意義的相似性、形式的相似性、長度的相似性,設置的不均衡,就會使干擾項不科學,不能起到真正的干擾作用。第四,多項選擇題要求選擇最正確的一項,但有時最正確的選項并非最合適的選項,有時真正合適的選項并非存在于四個選項之中。第五,對于多項選擇題,教師及補課機構都較為重視研究及教授其答題技巧,如“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選擇B,參差不齊就選D,同長為A,同短為C”。第六,多項選擇題無法考察被測人員的思考過程,不知道他閱讀的過程、理解的順序、達到的程度以及對所讀內(nèi)容腦海中構建的框架。
針對閱讀理解試題全部采用多項選擇題的缺陷,提出以下幾個建議;第一,可以設置一些問答題,學生回答對篇章內(nèi)容的理解,或者評價及看法,同時用學生自己的語言答題,可考察其閱讀理解能力,而非書面表達的能力。第二,多項選擇題不適合簡單的寓言故事為閱讀材料,寓言故事等信息含量較少,只有單純簡單的一條故事線,會使多項選擇題的設置不科學。第三,多項選擇題為單選時,命題者難以保證答案唯一性的時候,個別問題的答案存在爭議的時候,也可以適量設計多選題。所設計的多選題可是“篇章中包含以下哪幾種觀點”,“以下不是作者觀點的是”等題目。第四,可增加句子排序的題目,對于多個句子的理解,被測人員自己組合成一個閱讀理解。篇章中語句的順序測試出了被測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第五,增加類似于大綱的題目,要求被測人員寫出篇章大綱,可用被測人員的語言作答。但大綱的評分細則的制定可行性較低。第六,研發(fā)并推廣機考,電腦記錄閱讀的測度和被測者對試卷的動作,分析被試者的閱讀過程及技巧。
2閱讀理解題第一部分——選詞填空
2.1該試題選詞填空部分存在的效度問題
(1)對固定搭配的考察出現(xiàn)在此閱讀理解部分。
(2)干擾性選項疑似正確選項,答案存在爭議。
干擾項選項要有意義的相似性和區(qū)別性,但有時閱讀理解不像固定搭配,一些題目考察在在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的基礎上,對于內(nèi)容的推測,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如此,命題人設計的正確選項干擾選項可能都是合適的選項。
(3)考查重點不在閱讀理解上。
(4)干擾項設計不科學。
正確選項的長度和干擾項的長度,相似度較低,其次,干擾項的設計沒有加疑問詞,幫助考生輕松篩選了答案,屬于送分題。
2.2針對選詞填空試題提出的建議
(1)選詞填空試題是在閱讀這一部分中的,所以在測試內(nèi)容上,一定要明確是閱讀理解,而不是測試語法和詞匯。(2)在考察上下文的理解,是可以設計較長的選項的,但是要注意干擾項的長度與正確項長度的一致性。(3)由于選詞填空的語段比較短小,自然科學一類的材料不能少字數(shù)的呈現(xiàn)出其中的邏輯,所以不適宜作為考察理解的選詞填空。(4)短小的選詞填空材料比較適宜選擇社會交往,居家生活,校園生活等一些真實案例,或者帶有前因后果,或者故事性較強,能夠考察理解的語段。(5)如果這一部分一定要考察此役的掌握程度或詞匯量,那不妨將題型“閱讀理解”改為類似于托福考試的“詞匯和閱讀理解”。
3閱讀理解題第二部分——概括分析
3.1該試題概括分析部分存在的效度問題
(1)選項設置無需理解,對照相應原文即可作答。
(2)干擾項精心編制,正確項隨意編寫。
(3)測試內(nèi)容不明確。
3.2對概括分析題提出的建議
3.2.1概括分析型試題,測試的內(nèi)容,應該是被測人員對材料的概括與理解能力
按照順序敘述結構的事件,具備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被測人員不僅有充分的理解,除了可以測試領略大意的能力,其中有對具體事實的理解,也可有對細節(jié)的理解,還可以測試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做出判斷的能力。
3.2.2語料內(nèi)容要充實、多層次
語料要小題大做,每段閱讀材料的長度就十分有限,基本100字左右。100字左右這樣短小的語段能否設計出四個閱讀理解測試效度高的選項,關鍵在于保證每個語料有足夠多可以挖掘的東西,是否有“文章”可做。有的語段長度很長,但根據(jù)它卻設計不出相當數(shù)量的題目,只能說可用的信息量較小。
4閱讀理解題第二部分——快速閱讀
4.1該試題快速閱讀部分存在的效度問題
(1)閱讀理解涉及文化背景,對HSK不同國別考生有效度影響。HSK五級有個閱讀語篇講述了一個傳說人物阿凡提,但他是伊斯蘭傳說中的人物,西起摩洛哥、東到中國新疆,都流傳著他幫助窮苦百姓的智慧故事。被測人員會受到自身文化知識的影響,出現(xiàn)有的學生占便宜,有的學生吃虧的現(xiàn)象。聰哥這個角度講,不符合選材的有效性原則,測試也不公平。
(2)單一考察理解題干,關鍵詞查找能力。
4.2對快速閱讀題提出的建議
4.2.1閱讀理解的文本內(nèi)容應該是新穎獨特的,整個語篇不是常識性的內(nèi)容
若被測人員語言水平較低,不用認真閱讀文章的字句,僅憑常識概念推測出文章大意,進而正確選出答案,這樣設計者的失誤,選材的不當,便極大降低了測試的效度。同時,新穎獨特的內(nèi)容,也能減輕被測人員的考場壓力,激發(fā)考生的閱讀興趣。
4.2.2考察的角度,即測試內(nèi)容的設置
閱讀理解題型的測試內(nèi)容,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理解,還包括對成段語篇的中心思想、主要觀點、文章用意的概括能力;還需要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判斷出詞或短語的引申含義;除了對于句子的理解,還要有分層的理解,在腦海中有一個層次的劃分,或者說一個清晰的大綱;同時,還可以考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作出正確推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 張凱.語言測驗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