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梅
摘 要 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成為了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然而,近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學生的誠信也在不斷消退。本文就高職院校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進行了全面剖析,并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法與途徑進行了簡要概述。
關鍵詞 誠信 高職學生 缺失 現象
中圖分類號:G741 文獻標識碼:A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2005年教育部向各大高等學校印發(fā)了《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準則中第五條明確提出了高等學校學生“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的要求。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二章第六條中提出大學生須“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在此基礎上,各高校相應的學生手冊應運而生,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大學生樹立誠信的思想品德。
1高職學生誠信現狀分析
1.1學習誠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學習都是最主要的任務。然而,學生的誠信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從殘酷的高考結束后進入比較自由的大學生活,大部分學生學習還停留在被動階段,課前不預習、上課不聽課、課后不復習,作業(yè)抄、考試作弊。盡管學校為每個學生從進校建立誠信檔案,簽訂考前誠信承諾書,召開誠信教育主題班會,但仍有學生鋌而走險,代做作業(yè),代上課,代考試。
1.2交往誠信
每個人在交往過程中都希望得到對方坦誠相待,但現實總是對對方不夠信任,這種猜忌、懷疑的衍生最終會導致雙方關系的破裂。尤其是在戀愛過程中,一方故意隱瞞自身情況,有目的性的與對方交往,勢必會摧毀另一個人的心理健康?,F實交往障礙的存在引發(fā)部分學生轉戰(zhàn)到網絡世界,網游、網戀。在網絡中吹噓自大、表里不一、假話連篇,這更是誘發(fā)了交往誠信問題。
1.3經濟誠信
高職院校中普遍學生都是來自貧困地區(qū),因此對此類學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助學政策來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上大學。這不僅僅為高職學生減輕了上學壓力,也從側面去考驗高職生的誠信水平。但還是有部分學生為了得到相應的補助措施,故意造假貧困信息,同時還有的家長和學生存在“國家的錢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惡意拖欠貸款,甚至逃貸。除此之外,無故不繳納學費也成為了學生經濟誠信的一大問題,學生寧愿花幾百塊錢請好友吃飯也不愿繳納書本費,住宿費。
1.4就業(yè)誠信
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yè)學生人數的增長,就業(yè)工作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形勢。眾多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活動不積極,簡歷榮譽一片空白。因此在求職過程中為了體現自己的完美性,故意包裝簡歷,修改考試成績,偽造各類證書。面試過程中利用口才吹捧自己,假裝自己能勝任所聘工作,結果進入公司后卻大相徑庭。還有部分學生缺乏人生規(guī)劃,自身定位模糊,隨便簽訂三方協(xié)議,后出現對工作崗位不滿意或是找到更好工作后便辭職或是單方違約,違背誠信原則,不僅導致用人單位損失,也影響學校和企業(yè)之間的合作。
1.5校園誠信
課堂理論學習永遠是高職學生不愿意接觸的事項,所以一旦學生出現了不想上課的想法,便會編造各種理由請假,遲到,甚者直接逃課。部分學生惡意篡改學校規(guī)定,向家長謊報各類信息,故意搗毀學校設備設施。在圖書館大聲喧嘩,不按時歸還圖書。
2高職院校學生誠信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誠信教育,對于學校來說,首先要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規(guī)范,提高道德意識,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模式,打破重成績輕德育的觀念,全面覆蓋大一至大三學生,開展誠信教育。這其中就包括落實誠信檔案的實施工作,包含學習誠信、交往誠信、經濟誠信、就業(yè)誠信、校園誠信等方面,利用大數據平臺實時記錄相應的信息,學生也可以自主進行查詢。由此可以有效制約學生的不良誠信度,從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習慣。
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加強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梢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來開展各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如征文、講座、演講、班會等,評出優(yōu)秀代表,樹立誠信典范。各二級學院將《大學生誠信教育課程》納入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列入考試范圍,同時將該科成績作為評獎評優(yōu)的標準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我院已實施思政教育“一分鐘工程”,專任教師在上課前利用一分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思政教育更貼近學生“身邊事”,教師可通過精心設計,用身邊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啟發(fā)學生從被動“聽講”到主動思考,增強誠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誠信教育,除了學校的引導,每個學生還應該審視自我的不足,確定改進目標制定誠信目標,從周圍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自控能力,堅持誠信的形成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營造誠信的環(huán)境氛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無誠信不立,業(yè)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和諧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基石,是我們所需要和堅守的寶貴品質。大學校園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領地,而誠信教育永遠是高校建設的一大方面。切實落實學生誠信體系建設,提高誠信意識,使學生自覺履約踐諾,知行統(tǒng)一;遵從學術規(guī)范,恪守學術道德,不作弊,不剽竊;自尊自愛,自省自律;文明使用互聯(lián)網;自覺抵制黃、賭、毒等不良誘惑。
參考文獻
[1] 劉鈺.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4):166-167.
[2] 余歡.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J].人間,2016,226(31):188-188.
[3] 王音音.從國家助學貸款現狀淺析加強高職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4):62-64.
[4] 張艷瓊,劉強.試論高職院校學生的誠信教育[J].科學時代,2011(12):220-221.
[5] 李俊義,呂艷波.當前高職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分析[J].戲劇之家,2018(01):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