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正
【關鍵詞】 學校后勤管理;中心;服務意識;思想;制度;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2—0039—01
在多年的管理中,如何搞好后勤工作,筆者的體會是:“必須突出一個中心,搞好兩個服務,強化三項建設,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p>
一、突出一個中心
要理順關系,擺正位置。學校管理的內容很多,但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后勤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必須落腳到教學這個中心上來,圍繞和服從教學需要,保證和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只有理順這個關系,才能明確后勤工作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處理好后勤部門的輕重緩急。
二、搞好兩個服務
要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我們感到后勤工作必須有“四性”;一是要注意超前性。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焙笄诠ぷ鞯男再|決定了其必須先行一步,超前準備。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注意根據(jù)學校整體工作計劃,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的轉換以及時令季節(jié)的變化,提前安排后勤工作,調動人力、物力、財力,做到服務工作主動及時。二是要增強預見性,常規(guī)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準備,而對一些非常規(guī)性的工作,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注意觀察,未雨綢繆,盡可能多一點“先見之明”。三是要考慮周密性。后勤工作直接關系到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直接影響到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轉,因此要做到周密細致。四是要注意教育性。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學校一切工作人員都是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育人,后勤部門一切工作都必須用育人這把標尺來衡量。
三、強化三項建設
在思想建設方面,首先要強化后勤人員的服務意識,使他們增強服務觀念,明確服務宗旨,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有的后勤人員認為后勤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我為教師服務,誰為我服務?有的還有攀比思想。我通過組織學習,開展個別談心、對話交流等形式,使后勤人員正確認識自身工作的意義,增強光榮感、責任感,提高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要認真解決和關心后勤人員的生活、福利待遇上的一些實際問題。
在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在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對后勤人員實行優(yōu)化組合,在定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后勤人員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對照崗位和職責要求,申報工作崗位,然后通過群眾考評,領導考核,合格者由后勤工作處聘任上崗。任期三年,不合格者試聘或待聘,安置臨時工作。實踐證明,聘任制打破了“大鍋飯”,端走了“鐵飯碗”,給后勤工作帶來了活力,使后勤職工人人有壓力,內在有活力。
在制度建設上,我們從人、財、物、事四方面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在學校財力可能保證教學經(jīng)費的前提下,編制預算計劃,統(tǒng)籌兼顧,保證重點,照顧一般,盡量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健全審批制度,精打細算,引入競爭機制,對大型物品的采購,采用招投標,充分體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在學校財產(chǎn)管理中要建立學校財產(chǎn)管理制度。在保管過程中要進行經(jīng)常性的檢查、維修,做到物盡其用。例如,在管財方面,我們制定了《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總務主任崗位職責》《食堂經(jīng)理崗位職責》《會計崗位職責》《出納員崗位職責》等;在管物方面,我們針對學校范圍大,物資容易消耗、散失的情況,制定了《房產(chǎn)管理制度》《校產(chǎn)管理制度》《公物損壞賠償制度》等;在管事方面,我們制定了《校園管理規(guī)定》《綠化管理規(guī)定》《基建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規(guī)定》等。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促進了后勤工作的規(guī)范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從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
四、抓住四個環(huán)節(jié)
這也是后勤工作的基本內容。抓住這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就能促進學校后勤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在財務物資管理上,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合理使用資金,節(jié)約使用物資。對各部門、各年級實行經(jīng)費定額包干,對各班級簽訂校產(chǎn)使用獎懲合同。盡量做到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辦事,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教育經(jīng)費的使用效率。在基建維修管理上,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無論是大工程還是一個門窗桌椅的維修,都要對管理人員落實責任制,嚴格把好質量關。在生活管理上,堅持方便師生,滿足需要的方針,努力辦好食堂,改善師生住宿條件。在校容校貌管理上,堅持綠化、美化、香化、凈化的四化方針,發(fā)動師生自己動手,建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生活環(huán)境。做到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
后勤工作是辦好學校的重要條件,搞好后勤工作是我們后勤人員的職責,學校后勤工作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解決。后勤工作以人為本,只有讓每個后勤工作人員都成為學校的主人翁,才能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才能開源節(jié)流,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做好教學服務工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