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集體對個人的發(fā)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核心。集體主義教育具有調控、凝聚、陶冶、教化、激勵的功能。集體主義教育要正確對待和處理群性與個性以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根據(jù)中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教育者通過言傳身教、課堂教學、優(yōu)秀班集體建設以及課外活動開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較為理想的途徑。
關 鍵 詞 集體主義教育;道德;利益
作者簡介 鄧優(yōu),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集體的溫柔和善良的情感,集體的關切—這是一種多么巨大的力量?。∷拖褚还蓻坝康募绷?,憾動著感情最冷漠的學生?!盵1]可見集體對個體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把集體主義觀念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視若珍寶?!按蠊珶o私”“修已善群”等集體主義原則被我國歷朝歷代所積極倡導。當今社會,集體主義價值觀被視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礎。集體主義教育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且堅定其社會主義信念,使其愿意為國家的富強而奮斗。因此,集體主義教育在當今社會尤為重要。
一、集體主義教育的內涵
集體主義教育是教育者在結成的利益共同體中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集體主義觀念,認同集體主義價值原則,愿意為集體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實踐活動的總和。集體主義教育是在集體中的教育,是為了集體的教育,并且是最終超越集體主義觀念的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當今德育的主旋律之一,它使得學生形成關愛集體、善于合作、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在集體主義教育實施過程中,應正確看待和處理以下兩組關系:
首先,要正確看待和處理集體主義教育中群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群性是指“個體在集體中與其他個體之間的關系”[2]。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所以人的發(fā)展既包括個性的發(fā)展也包括群性的發(fā)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個體社會化發(fā)展,使得個體適應群體生活的教育稱之為“群育”。簡言之,“群育”就是一種讓個體“合群”的教育?!叭河笔羌w主義教育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過程中,要正確看待群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不是割裂與對立的關系,而是和諧共生的關系。
其次,要正確看待和處理集體主義教育中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集體是人們自愿結成的利益共同體。[3]馬克思、恩格斯曾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盵4]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人只有在社會中、在集體中才能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條件與環(huán)境,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也就是說,人的幸福感、滿足感和價值感的提升依靠集體主義的實現(xiàn)。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集體才能有更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集體主義教育的本質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夠正確以及妥善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在集體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進而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
荀子在《勸學》中曾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贝司浔扔髟诹己玫沫h(huán)境下受到持久的熏陶可以對人產(chǎn)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孔子在《孔子家語》中曾說過:“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贝司湫蜗蟮仃U述了接近品德高尚的人對個體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這些都說明了周圍的個人和集體對個體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由此,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體現(xiàn)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約束功能
集體中有一些明文的法律規(guī)范或約定俗成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集體中每位成員共同維護、遵守和傳承。規(guī)章制度能激發(fā)集體中各成員強烈的集體責任感、使命感,具有較強的約束和調節(jié)作用。遵守規(guī)章制度是每個成員自覺主動的行為。群體中的成員愿意為了維護集體的正常運行和不斷壯大而按照這些規(guī)定約束并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對于不利于集體健康發(fā)展的輿論也會正確分辨并加以抵制。
(二)凝聚功能
在同一個群體里長期學習與生活,群里的成員已經(jīng)形成了相同的價值觀念,并且能對各種觀念作出有利于集體發(fā)展的價值判斷。集體主義教育有利于群里成員形成和強化相同的價值觀念,讓集體中的每位成員有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把群體成員共同的理想追求作為精神紐帶,團結集體中的每位成員,使集體中的成員建立起和諧而親密的人際關系,建立一種尊重、互助、團結、向上的集體氛圍,使得個人的利益與集體的榮譽緊密結合在一起,為集體的建設與發(fā)展作出最大貢獻,這是集體主義教育的終極目標。
(三)陶冶功能
一個良好而有序的集體,會對生活在集體中的每位成員產(chǎn)生適應、平衡、感染、同化的作用。學校是集體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師生及其他工作人員會受到集體主義教育的熏陶,使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克服不適應集體生活的一些思想、行為或習慣,使得自己的言行舉止更適合集體的良性運行與發(fā)展。集體主義教育的理念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陶冶人們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升華人們的境界。
(四)教化功能
學校和社會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學生所處的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也是為學有所成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作準備。學生在優(yōu)質的學校集體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激勵,學生會把在學校中形成的良好品質和優(yōu)良作風帶到社會。集體主義觀念深入學生中,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這種集體主義觀念中養(yǎng)成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奮斗意識以及在優(yōu)秀學校集體中培養(yǎng)出的行動力、社交力、創(chuàng)新力等,也會對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幫助。集體主義教育的教化功能影響著學生人生的每個階段。
(五)激勵功能
一個優(yōu)秀的學校、班集體能創(chuàng)造出求知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這種良好的集體氛圍對學生、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有很強的鼓舞和激勵作用。這種良好的集體氛圍使得學生在良性競爭中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鉆研、奮力創(chuàng)新。對于老師來說,能使其更加積極備課、上課,提升工作效率,為自身專業(yè)發(fā)展不斷努力。作為學校的領導和其他工作人員,能為學校的發(fā)展作出科學、有效的管理,能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每個成員都備受鼓舞、身心愉悅,不斷產(chǎn)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成為集體成員努力奮進的動力。因此,集體主義教育對促進集體的團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學校領導的有效管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學業(yè)進步都有重要的激勵功能。
三、集體主義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
隨著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增加、家長對子女照顧的體貼入微,當代中小學生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得失、忽略他人感受的個性。因此,在學校中對中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勢在必行,這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及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集體主義教育主要的實現(xiàn)路徑如下:
(一)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贝司湟庠谥该鳛檎咭陨碜鲃t,自我品行端正,剛直不阿,為百姓著想,即使不下達命令,百姓也會積極效仿與執(zhí)行。可見,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和敬仰一方面來自教師淵博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來自每位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師樂觀進取、團結一致、睿智陽光、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質就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每位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無窮力量。
教師首先要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和良好品質來影響學生,讓學生通過教師的關心、引導建立起集體主義思想觀念。這種通過教師個人魅力傳達給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方式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赫爾巴特提出著名的“教育性教學”的教育觀。這里的“教學”指的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教育”則是教師對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引導與塑造。檀傳寶教授認為:“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實質上是整個教育活動精神本質的實現(xiàn)?!盵5]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是我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在專設的德育課程體系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還是將集體主義教育內容蘊含在各門學科課程之中,都是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切實有效之舉。
教師把集體主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互幫互助、良性競爭,要將樹立共同進步的意識作為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德育課堂中,集體主義教育理論的學習至為重要,但是對學生集體主義情感的培養(yǎng)也非常關鍵。集體主義價值觀蘊含豐富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分享名人事跡的方式把集體主義價值觀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學生通過對榜樣的敬仰,更容易自覺接受集體主義觀念,同時也有志于將榜樣的力量轉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
(三)在班集體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其具體形象思維比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得更完善,他們對具體事物比抽象事物更容易認識與理解。因此,集體主義教育應基于受教育者真實的集體生活和學習情境而進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主義品質的培養(yǎng)開始于基層群體?!盵6]班級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的場所。班集體與學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所以,班集體是培養(yǎng)中小學生集體主義品質的最基層群體。學生可以在班集體這個環(huán)境中形成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集體主義教育就是在師生共同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維護班級榮譽、形成良好班風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通過建設班集體,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學生自身與班集體相輔相成、和諧共存,進而把集體主義內化為自身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建立和諧優(yōu)秀的班集體,首先,共同目標是前提條件,它是班級成員前進的動力,也是每個成員的理想目標和行為準則。其次,嚴明的紀律是有力保障。班規(guī)的有效執(zhí)行可以約束和規(guī)范學生行為,保障班集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最后,和諧、團結的集體氛圍是重要內容。只有師生之間親密團結,在情感上對集體產(chǎn)生熱愛和依存感,集體主義思想才能更加深入地扎根于班集體的每位成員之中。
(四)在集體活動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首先,大型團體比賽。中小學生普遍進取心較強,組織以班級或學校為單位的大型且競爭性較強的集體活動是形成學生集體主義精神、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較好機會。如運動會、模擬法庭、辯論賽等活動,有利于學生在良性競爭和相互合作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增強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其次,學校典禮活動。學校儀式場域是學校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儀式性反映,是學校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的集中體現(xiàn)。[7]學校經(jīng)過長期的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和優(yōu)良風尚,如開學典禮、升旗儀式、運動會和藝術節(jié)的開幕式及閉幕式等活動,能夠使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在思想上得到洗滌,從而使其對集體的敬畏與熱愛之情得到升華。
最后,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接觸社會、探索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這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對集體主義有再認識和升華的作用。
集體主義一直是鼓舞人們自我進步、建設優(yōu)良集體的動力,面對當今的新時代、新發(fā)展、新動態(tài),集體主義教育要在新形勢下不斷更新與豐富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幫助廣大青少年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使之成為幸福的人,成為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雷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J].甘肅教育, 2014(24):33.
[2]向春.群育:集體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J].教育學術月刊,2008(2):50-52.
[3]畢倩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集體主義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09.
[4]楊建朝.從虛假到真實:集體主義教育反思[J].教育學報,2011(5):41-47.
[5]檀傳寶.論德育的功能[J].中國德育,2008(9):12-18.
[6]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平章起,劉愛玲,王貴菊.學校儀典活動的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21-25.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