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讓 欣,鄒 瑜,龐 然,馮啟廷,周 愚,董啟義,羅 翱
(1.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重慶400700;2.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 401331)
中華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2007年頒布的《膀胱過度活動癥診斷治療指南》將膀胱過度活動癥(OAB)定義為以尿急為特征的癥候群,典型癥狀為尿急、尿頻、夜尿多,可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我國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達11.3%[1]。本研究用針灸結合盆底肌訓練治療OAB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共61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針灸科和泌尿外科門診及住院患者。男20例、女41例,年齡32歲~81歲,病程1周~20年。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頒布的《膀胱過度活動癥診斷治療指南》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40~85歲,對索利那新不過敏,且無索利那新使用禁忌癥。
排除標準:①服藥依從性差;②孕婦或有精神、神經(jīng)障礙,不能表達意志;③合并有嚴重心血管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④有前列腺癌、尿道狹窄、膀胱纖維化、神經(jīng)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慢性腎盂腎炎等疾?。虎菀蚰蚵方Y石、腫瘤、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無尿;⑥有盆腔外科手術或外傷史。
兩組均行盆底肌訓練。采用“縮肛運動”收縮肛門。將肛門括約肌繃緊,持續(xù)5s,然后放松,連續(xù)做10次。每天3次,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加腹部電針及腹部艾箱灸。腹部電針前需排空膀胱,減少水分攝入,避免刺傷膀胱及影響治療時間?;颊呷⊙雠P取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橫骨、氣穴;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1.5寸毫針,刺關元中極向曲骨透刺,其余穴位均直刺,中等刺激,有較強針感為度,留針30min。兩側橫骨、氣穴給予電針治療,用常州華音電子有限公司的龍城牌HT-1型溫針電針綜合治療儀,頻率50Hz,疏密波,額定強度為10,持續(xù)30min。同時下腹部給予艾箱灸,每次放置3段4cm長灸條,燃灸時間30~40min。每天1次,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用日本泌尿外科學會( JUA) 2009年《膀胱過度活動癥診療指南》中推薦OAB患者自評量表(OABSS)?;颊咛顚懪拍蛉沼?,排尿日記內(nèi)容包括24h排尿次數(shù)、平均每次尿量。
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療效指數(shù)=OABSS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 100%。治愈:OABSS 評分減少大于等于 90%。顯效:OABSS 評分減少 70%~89。有效:OABSS 評分減少30%~69%。無效:OABSS 評分減少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OABSS評分及治療期每日平均排尿次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OABSS評分及治療期每日排尿次數(shù)比較 (±s)
表2 兩組OABSS評分及治療期每日排尿次數(shù)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OABSS評分(分)每日排尿次數(shù)(次)觀察組 31治療前 9.74±4.37 13.59±3.85治療后 5.52±3.45* 8.71±2.86*治療前-治療后 4.23±2.14△ 4.88±2.54對照組 30治療前 10.03±4.18 15.07±3.54治療后 6.90±3.82* 10.48±2.79*治療前-治療后 3.13±1.28 4.59±2.34
OAB屬中醫(yī)“淋證”范疇。膀胱氣化不利是直接病因。腎氣和膀胱之氣的激發(fā)和固攝失常,三焦水道氣機不暢,膀胱開合失度,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小便失禁等。治當補腎益氣,通調氣機。橫骨、氣穴為足少陰經(jīng)與沖脈交會穴。主治小便不利、遺尿等癥。沖脈為“十二經(jīng)脈之?!保烧{節(jié)腎、膀胱和三焦之氣血。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歸經(jīng)屬任脈,任脈為“陰脈之?!保側我簧碇幗?jīng)調節(jié)陰經(jīng)氣血。任脈與督脈相通,陰陽氣血在二經(jīng)中循環(huán)互生,常用任脈的神闕、氣海給予灸法補益陽氣,石門、關元、中極常用于補益氣血、通利小便。同時任脈在少腹循行的部位深處正是膀胱的解剖位置,研究發(fā)現(xiàn)針灸膀胱附近穴位具延長排尿間隔時間、提升膀胱排尿壓力、增加膀胱有效容量等作用。針刺中極、足三里等穴對膀胱順應性產(chǎn)生雙向調節(jié)作用,對于不穩(wěn)定膀胱可增加其順應性、提高尿液容量,從而推遲尿意急迫感,有增加膀胱最大容量的作用[2]。冷軍[3]研究顯示,隔姜灸中極、關元可通過抑制逼尿肌興奮性,使逼尿肌松弛、內(nèi)括約肌收縮而促進膀胱儲尿,從而改善尿頻、尿急、尿失禁等臨床癥狀,同時可抑制膀胱逼尿肌儲尿期的壓力,增加膀胱有效容量。Yasin Aydo?mu?a等[4]發(fā)現(xiàn)針刺可降低OAB患者的神經(jīng)生長因子水平,從而改善小腹部緊繃感、減少排尿次數(shù)。
盆底肌訓練可通過主動、反復、規(guī)律地收縮和舒張肛門周圍的肌肉,一提一松之間盆底血液循環(huán)得以改善,從而增強盆底肌張力、增強尿道阻力,使松弛的盆底肌恢復,達到治療目的[5]。
針灸結合盆底肌訓練可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