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如雷,戴小桃,陳 翔
(江蘇省丹陽市中醫(y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目前,癌痛產生的概率為40%~65%。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公布的三階梯型鎮(zhèn)痛方式能夠讓80%以上的癌痛患者獲得舒緩。然而,止痛藥品的不良反應也需重視[1]。筆者用自擬通便散貼敷神闕穴輔治阿片類藥品所致便秘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8例,均為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治療的阿片類藥品所致便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1~81歲,平均(56.15±2.73)歲。治療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32~82歲,平均(57.21±3.90)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阿片類藥品所致便秘有關的診斷標準;②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罹患重型肝腎、心臟等臟器功能型障礙;②罹患重型精神類障礙;③中途退出此次試驗研究;④藥品過敏;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兩組均予以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口服。
對照組將面粉借助溫水敷為糊形,放到醫(yī)用臍貼的中間,貼敷神闕穴,每天1次, 療程為1周。
治療組自擬通便散外敷神闕穴。藥用枳實15g,大黃6g,冰片2g,厚樸15g(研末)。先把冰片借助75%的酒精溶解,與其余藥物一同加溫后,水調敷為糊形,置于醫(yī)用臍貼的中間,貼敷神闕穴,每天1次,療程為1周。
顯效:每周排便頻次5~7次,排便不費勁,無排便不盡感,便質正常。有效:每周排便頻次3~5次,排便基本不費勁,無排便不盡感,便質好轉。無效:每周排便頻次小于3次,排便費勁,排便不盡,便質無好轉。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藥物起效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藥物起效時間比較 例(%)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為大阿片受體型激動劑,是減弱中重型疼痛的關鍵藥品,即中樞型抑制藥,腫瘤患者服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后引發(fā)藥源型便秘的發(fā)生率較高[2]。藥源型便秘為功能型便秘中的慢傳輸類便秘,西醫(yī)輔以對癥型治療后成效不夠理想,且較易引發(fā)藥物依賴,重者會使腸道神經末梢受損,加重便秘,甚至引發(fā)腸梗阻。
中醫(yī)認為,癌癥晚期患者氣虛不暢,靜脈受堵;或是腑氣下運而引發(fā)不暢,引發(fā)胃腸活動功能型障礙,產生排便暫停。治療需行氣疏滯[3]。臨床中多用大黃、番瀉葉等口服,療效較優(yōu),能夠緩解便秘。然而,這類藥較易引發(fā)腹瀉,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
神闕穴為任脈要穴,有培元穩(wěn)本、和胃通腸等功效[4]。中藥貼敷神闕穴在中醫(yī)理念下,依據不同的病變選取藥物研磨為丹、丸、糊等制劑置于臍部,以通經絡,達到防治目標。
中藥穴位貼敷神闕穴輔治阿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療效較好,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