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杰,胡艷閣
(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15)
乙肝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肝病,早期治療原則是改善肝硬化癥狀、抑制肝纖維化、保護肝組織以及抗病毒感染等[1]。我院用中西藥合用治療乙肝肝硬化取得良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72例,均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診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20~60歲,平均(42.16±6.53)歲;病程1.5~11年,平均(4.66±0.85)年。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20~60歲,平均(42.22±6.48)歲;病程1.5~11年,平均(4.64±0.8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確診,實驗室肝功能指標檢測結果異常升高,肝纖維化指標檢測結果存在2項以上異常升高,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有抗病毒治療史。
兩組均口服胱甘肽0.4g,日3次;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50mg,日3次,連續(xù)治療6個月。
觀察組加用活血軟肝方治療。藥用丹參30g,桃仁12g,蜇蟲12g,澤蘭12g,水紅花子12g,凌霄花12g,瓦楞子12g,土鱉蟲12g,穿山甲12g,黨參12g,茯苓12g,白芍12g,甘草12g。日1劑,水煎2次,每次煎至藥汁200mL,混勻后分早晚口服,治療6個月。
兩組治療期間禁止飲酒,控制飲食和健康運動。
肝功能[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和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Ⅳ型膠原(Ⅳ-C)、Ⅲ型前膠原(PCⅢ)]變化情況。
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和肝纖維化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和肝纖維化指標改善幅度大于等于2/3。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AST、ALT、TBil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ST、ALT、TBil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ST、ALT、TBil水平比較 (±s)
分組 例 AST(U/L) ALT(U/L) T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122.62±13.28 42.66±8.97 135.25±14.16 45.25±10.06 65.65±11.16 30.06±7.73對照組 36 122.31±13.05 53.17±10.01 135.11±15.07 56.28±11.37 65.59±10.93 40.11±8.25 t 0.140 7.030 0.059 6.579 0.032 7.801 P 0.864 0.016 0.971 0.027 0.985 0.015
兩組治療前后HA、LN、Ⅳ-C、PCⅢ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A、LN、Ⅳ-C、PCⅢ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A、LN、Ⅳ-C、PCⅢ水平比較 (±s)
分組 例 HA(mg/L) LN(μg/L) Ⅳ-C(μg/L) PCⅢ(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216.88±21.62 90.16±14.63 197.27±18.66117.27±14.33171.25±16.61 93.22±10.66 152.62±17.26 78.25±10.37對照組 36 215.47±21.48121.47±18.58197.05±18.53152.48±15.65171.07±15.95 119.15±12.62152.53±17.11 101.66±12.95 t 0.391 12.841 0.071 14.742 0.065 14.595 0.031 13.545 P 0.671 0.007 0.953 0.002 0.962 0.003 0.989 0.005
肝硬化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是進行性纖維化,正常情況下,肝組織間質的膠原主要分布在門管區(qū)和中央靜脈周圍。在發(fā)病早期,初期增生的纖維組織雖形成小的條索但尚未互相連接形成間隔而改建肝小葉結構時,稱為肝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將形成肝硬化[3]。改善肝臟代謝、抑制肝纖維化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乙肝肝硬化屬中醫(yī)“脅痛”范疇。主要病機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寒邪入侵等引起肝脾受損、臟腑失和、氣滯血瘀、血瘀阻絡、痰濁食滯[4]。因此臨床辨治應以活血通絡、軟堅散結、健脾益氣、化痰祛濕為主要原則[5]。活血軟肝方中丹參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蜇蟲活血通絡、軟堅散結,澤蘭活血調經(jīng)、祛瘀消癰,水紅花子軟堅瀉下,凌霄花行血去瘀、涼血祛風,瓦楞子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土鱉蟲破血逐瘀,穿山甲活血散結,黨參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白芍養(yǎng)血調經(jīng)、柔肝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活血通絡、軟堅散結之功效[6]。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證實了活血軟肝方標本兼治的優(yōu)勢。同時觀察組治療后肝纖維化和肝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與活血軟肝方中的中藥成分能夠改善肝細胞代謝、防止肝細胞損傷、促進肝細胞恢復、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使肝纖維化逆轉有關[7]。
活血軟肝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肝功能和肝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