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方
摘 要:工業(yè)是國家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基礎,我國工業(yè)呈現(xiàn)出高速發(fā)展模式,大量工業(yè)類機械生產運用于生產的各個關節(jié)中。然而,機械生產質量往往會因為零部件不過關而下降。因此,為了增加制造質量,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對于影響零部件加工因素的分析顯得十分必要,生產者應該再次基礎上作出相關提高措施。
關鍵詞:機械零部件;加工精度;對應措施
機械零部件是組成機械設備最基本的要素,尤其是一些大型復雜的機械設備,其對于零部件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單個的零部件精度不夠,則會導致在機械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越來越大,從而影響加工制造的精度。因此,生產者需要時刻關注生產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規(guī)避會產生精度誤差的因素影響,使得機械零部件的精度提高。
一、機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機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指的是各個零部件在加工完成后,顯示的實際各項指標,如幾何參數(shù),尺寸長度等與圖紙中所規(guī)定的指標之間的符合度,而機械零部件誤差則是指,顯示的實際各項指標與圖紙中所規(guī)定的指標之間的偏差程度。
二、影響零部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
2.1零部件加工的誤差種類分析
介于影響零部件生產質量的因素過多,且對于提高零部件精確度有著重大意義,于是根據(jù)造成的誤差種類不同,可以將零部件加工誤差分成幾種類型:
(1)理論誤差
理論誤差指的是,在零部件加工過程中,采取近似的辦法從而導致零部件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誤差。
(2)裝夾誤差
裝夾定位是機械生產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裝夾誤差指的是,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裝夾不到位等原因,對于生產的機械零部件造成的誤差。
(3)機床誤差
機床加工是機械零部件加工的重要形式,機床誤差指的是,零部件加工過程中收到機床自身所具備的誤差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其中機床自身的誤差主要受機床主軸誤差,導軌誤差以及導軌定位精確度等因素影響。
(4)加工刀具所產生的誤差
刀具在零部件生產加工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切削功能的角色,而刀具的制造精度,裝夾精準度以及磨損程度都會對于零部件加工精度產生重大的影響。
(5)加工工藝不當所產生的加工誤差
機械零部件加工其實是在一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下完成的,需要機床,機械零部件夾具,加工刀具以及所需要加工的工件共同配合完成,而該工業(yè)體系在加工過程中還會收到外力的影響,例如力與熱的相互作用可能會使得部分零部件產生變形,而這種變形則最終會影響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6)加工后的工件殘余應力所導致的加工誤差
殘余應力是指,機械零部件加工過程中,刀具與工件相互作用在機械零部件內部積累殘留的一些余力,而這些殘余應力則會導致零部件在生產加工過程完成后產生形變,這些形變往往在一些薄璧類的零部件生產過程中更加明顯。
(7)測量誤差
測量誤差往往是因為在機械零部件生產加工中,選用的測量方式不當而造成的誤差。
(8)操作不當所造成的加工誤差
在機械零部件的生產過程中,基礎操作人員需要具備可以對機床的進刀量、誤差等控制的基本技術,然而一些缺乏經驗與技術的操作者,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一定的加工誤差。操作者往往需要在分析總結產生誤差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三、影響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誤差因素分析
3.1加工原理誤差
機械零部件加工往往會采取近似的加工方法,所以這些近似的加工辦法會產生近似的加工誤差,為了使得零部件精度達到理想的層次,生產者會要求工件與刀具在精準運動的基礎上,采取相對應的聯(lián)系,而這種措施會導致加工原理的誤差,同時除去工件與刀具,夾具自身的誤差往往也會加入與生產出的零部件中去,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加工原理誤差的產生。此外,為了取得更精確的曲線輪廓,在對相對復雜的曲面進行加工時會采取圓弧或者直線等線性來替代理論所要求的曲線,然而這種替換往往也會加大加工原理誤差的產生。
3.2機床精準度所帶來的加工誤差
機床作為零部件加工的基礎設備,其精確度對于零部件加工精度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下將介紹幾種影響零部件加工的常見機床數(shù)據(jù):
(1)機床主軸回轉精度,該精度往往會影響零部件的形狀與位置,因為機床主軸在生產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徑向跳動、軸向竄動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零部件質量產生影響,這個影響在加工不同表面時尤為明顯,因為不同方向的加工偏差會隨著主軸跳動方向的不同而產生。
(2)機床導軌誤差,機床導軌作為機床的主要承載部件,加工時主要是進行平面內的線性運動,導軌無論在平面內還是垂直面的直線誤差將直接在零部件加工誤差上反映出來。
(3)機床傳動鏈誤差,機床傳動鏈是實現(xiàn)機床運動的主要部分,而在傳動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xiàn)磨損,這些磨損將直接造成零部件的加工誤差。
3.3加工的工藝體系變形所導致的加工誤差
機械加工過程中,外界的切削力、夾緊力以及零部件自身的重力的疊加作用往往會對于零部件生產中的裝夾和加工過程產生影響,使得機械零部件變形。例如,零部件會因為刀具和工件之間產生的熱削力而變形。此外,加工后的殘余應力,加工中出現(xiàn)的測量誤差均屬于工藝系統(tǒng)帶來的加工誤差。
四、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的措施
4.1減少加工時的原始錯誤
機床是零部件加工的基礎,可以通過提高機床的集合精度、相應工件的量具、夾具精度等方式,減少其使用過程中的磨損變形,內應力帶來的誤差,從而來降低機床本身誤差對于零部件精度的影響。于是在日常生產中,需要注重對于機床的日常保養(yǎng)與檢修,對于各項精度指標進行檢測,采取合適的方式控制加工熱變形,從而提高生產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4.2誤差補償與轉移以提高加工精度
誤差補償是一種人為制造出來抵償工藝系統(tǒng)中產生的原始誤差的一種新的原始誤差。例如,在機械生產中產生了負向的原始誤差,那么在加工過程中,操作人員可以通過一些列措施,形成正向的絕對值相等的新原始誤差,從而對于原有的誤差進行補償,以提高加工精度。
誤差轉移是指通過合理的方式,將加工中由熱變形、殘余應力以及幾何誤差等產生的誤差,轉移到對于零部件精度沒有過多影響的地方。
五、結語
機械設備的制造質量與零部件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零部件在加工過程中會收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在對于不同因素分析的基礎上也提出了相對應的提高精度的相關對策。
參考文獻
[1]胡純.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策略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51:197-198.
[2]侯亭玉.分析機械加工工藝中對零部件精度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0:16.
[3]張海洋.機械工程加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36:194+196.
(作者單位:玉溪第二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