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
摘要: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建立教育學的感恩概念,開啟感恩心竅;從多維度上認知感恩價值,增添感恩動力;清晰而虔誠地明確感恩對象,知道向誰感恩;全面掌握感恩環(huán)節(jié),使用恰當?shù)母卸鞣绞健?/p>
關(guān)鍵詞:大學生;感恩價值;感恩對象;感恩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6-0063-03
習近平在告訴青年的10句人生格言中包括“學會感恩”,并指出:“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笨墒钱敶髮W生中相當多的人卻恰恰缺少一顆感恩的心,不懂感恩、不會感恩、不善感恩甚至忘恩負義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因此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是高校思政課、養(yǎng)成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要從哪些方面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呢?根據(jù)大學生實際狀況、感恩教育內(nèi)容和思想行為養(yǎng)成規(guī)律,需要幫助大學生建立感恩概念、認知感恩價值、明確感恩對象、運用感恩方式,使得他們心存感恩,做時代新人。
一、建立教育學的感恩概念,開啟感恩心竅
感恩是個舶來詞,也是一個古往今來貫通中外的通用概念,牛津字典給感恩下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xiàn)出來且回饋他人”。中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感恩下的定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币陨隙x,說明了感恩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表達,就是用愛來感謝愛。但從感恩的教育學意義來考察,感恩是指自己在得到親人或他人恩惠時,自覺地進行感激性的回報,這種回報包含感恩意識、感恩情緒、感恩行為和感恩傳遞四個環(huán)節(jié)。感恩意識,是指在得到恩惠時的價值認知,即知恩;感恩情緒,是指在得到恩惠時的愉悅道謝,即謝恩;感恩行為,是指在得到恩惠后的某種報答,即報恩;感恩傳遞,是指在得到恩惠后再以適當方式傳遞給他人,或主動給予他人恩惠,即施恩。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了完整的和可感知的、可操作的、可評價的教育學感恩概念。
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卻往往既不具感恩意識,也不懂表達感恩情緒,還不會采取感恩行動,更不善于向別人施恩。所以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首先要針對這方面的普遍性問題,通過理論講授和實踐,以建立教育學的感恩概念為起點,幫助大學生在感恩意識、感恩情緒、感恩行動為和感恩傳遞四個環(huán)節(jié)上形成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也就是懂得知恩、謝恩、報恩和施恩,以便讓大學生開啟感恩心竅。
在當今社會浮躁的背景下,大學生普遍帶著一顆渴望擁有的貪婪之心負重前行:渴望擁有名利,擁有成功,擁有榮耀,擁有朋友,擁有愛情,擁有財富,總之,總是在渴望擁有,卻忽略了對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進行感恩。所以要通過建立教育學的感恩概念,讓大學生開啟感恩心竅,進而常懷感恩之心。
所謂感恩之心,是對世間給予自己恩惠的所有人、所有事物心存感激、銘記在心,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就會變得缺少良心;感恩之心,是不忘社會、人民、政黨、集體、他人給予自己的恩惠的縈繞心間的美好情感,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使自己變成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一座孤島;感恩之心,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現(xiàn)代社會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健康人格,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使自己變得貪婪愚蠢。感恩之心如此美好和重要,但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這是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高校各級教育工作者,與其成天抱怨當代大學生不知道感恩,不如讓他們以建立教育學的感恩概念為起點,在此基礎(chǔ)上逐步學會感恩。
二、從多維度上認知感恩價值,增添感恩動力
感恩具有社會、文化、道德、宗教、民俗等等意義上的多種語境,形成了多維度的感恩價值。因此,要根據(jù)大學生思維活躍、信仰多元的特點,引導他們從多維度上認知感恩價值,以便增添感恩動力。
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人的本質(zhì)論述,為學會感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指的是人的生理存在及其特點,社會屬性指的是在實踐活動基礎(chǔ)上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guān)系,包括經(jīng)濟關(guān)系、政治關(guān)系、法律關(guān)系、道德關(guān)系、親屬關(guān)系、血緣關(guān)系、地緣關(guān)系、業(yè)緣關(guān)系等等,人之所以為人,本質(zhì)上不在于人的自然屬性,而在于人的社會屬性。因此,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边@就表明如果離開上述社會關(guān)系給予自己的種種恩惠,誰都無法生存和發(fā)展。當然,上述社會關(guān)系的種種恩惠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就是說當自己得到恩惠之后,必然要想到予以回報。以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人的本質(zhì)論述為引領(lǐng),可以幫助大學生從人的社會屬性上來認識感恩的必然性,而不是強求他們感恩,從而讓大學生獲得感恩動力,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引領(lǐng)。
習近平關(guān)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述,為學會感恩提供了新時代的指導思想。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lǐng)導權(quán)”,“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jié)在一起”,這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因為長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各種媒體大肆詆毀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領(lǐng)袖、社會等,其罪惡目的是挑撥廣大青年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反對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論述,為大學生學會感恩提供了新時代指導思想,要以此教育青年一代不要被敵人蠱惑,不要忘恩負義,要知道對黨、國家、領(lǐng)袖、人民以及時代感恩,勵志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此打破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青年一代的精神文化摧殘戰(zhàn)略。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而倡導感恩道德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如儒家特別重視道德教育和修養(yǎng),強調(diào)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在于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根基是具備感恩道德,感恩道德包括忠孝節(jié)義四種德行:忠為報君恩,強調(diào)臣民要感恩君王,為君主效力;孝為報親恩,《孝經(jīng)》紀效行章第十說道: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節(jié)為報夫恩,主張婦女要感恩丈夫?qū)ψ约旱挠⒅?、接納之恩、教養(yǎng)之恩,要為丈夫堅守貞節(jié);義為報友恩,儒家甚重義利之辨,對待朋友更要重義輕利,絕不可以見利忘義。諸如以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的感恩道德,為大學生學會感恩提供了豐富養(yǎng)料,當然對其所宣揚的封建糟粕要加以剔除。
世界上各種宗教的感恩說教,為學會感恩提供了可參考的價值取向。目前全世界有84.8%的人口為宗教信仰者,我國宗教信徒也有1億多人,無論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國際宗教,還是上千種其他傳統(tǒng)宗教門派,在其教義和教化中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這就是感恩說教,在這點上東西方宗教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如西方的基督教在《圣經(jīng)》中說道:“在一切人生遭遇中歡欣喜樂,以感恩的人領(lǐng)受一切,道德的力量和勇氣便隨之而來。”東方的佛教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報恩品》中說道:“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痹谖覈S著信教人數(shù)的增多和人們信仰的多元化,一些宗教教義包括感恩說教正在廣泛傳播。2018年佛教春晚上的一首《滴水恩》歌曲,也被一些大學生納入流行之列。特別是西方一些國家有個充滿宗教色彩的感恩節(jié),成為進行感恩教育和實踐的一種民俗,對人們的影響很大。世界上各種宗教的感恩說教,為大學生學會感恩提供了可參考的價值取向,并且更容易被一些人所接受。
三、清晰而虔誠地明確感恩對象,知道向誰感恩
清晰而虔誠地明確感恩對象,知道向誰感恩,是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的重要一環(huán)。否則,搞不清楚誰對自己有恩惠以及有什么樣的恩惠,怎么能學會感恩呢?
從家庭方面來說,要向父母、家人和親屬感恩。當自己伴著第一聲啼哭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從懵懂無知到日漸成熟,都離不開父母對自己的撫養(yǎng)教育。還有爺爺、奶奶、老爺、姥姥、兄弟姐妹等家人,以及各種稱呼的有密切來往關(guān)系的親屬,都分別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給予了各種各樣的幫助和教育,也許終其一生也無法一一回報,但是必須時常對他們懷著感恩之心。
從學校方面來說,要向師長感恩。大學生要感恩各級領(lǐng)導、各科老師。是學校各級領(lǐng)導、各科老師教給了自己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教會了自己許多東西,自己的成功就是他們最大的驕傲。
從身邊來說,要向同學和同事之感恩。是各年級同學,伴隨著自己一起學習、生活和成長,度過了從幼兒到大學生的幸福時光。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還要感恩領(lǐng)導和同事,是他們與自己在工作中朝夕相處,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wù),成為自己事業(yè)上的同伴。
從交往圈子來說,要向朋友感恩。要感恩各個年齡段、各個領(lǐng)域、各種類型的朋友,也包括那些不曾見面的網(wǎng)友。如果沒有這些朋友,自己或?qū)⒊蔀楣聧u,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從感情方面來說,要向戀人感恩。不管是曾經(jīng)的還是現(xiàn)在的,無論將來能否走進婚姻的殿堂,是他或她讓自己更加懂得感情的可貴,那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歷歷在目。是他或她給自己帶來妙不可言的溫暖、刻骨銘心的快樂,即便分手也不應(yīng)該成為仇人。
從成長方面來說,要向?qū)κ指卸?。要感恩競爭對手。無論是學習、社團、文體競技、寢室里的對手,甚至是情敵,他們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扮演著“磨刀石”的角色,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磨練。
從社會公共生活來說,要向社會感恩。要感恩社會管理和服務(wù)人員,以及給予自己幫助的路人。無論是閱讀、出行、購物、游玩、娛樂、餐飲,那些交通工具、商店、賓館、餐廳、圖書館、電影院、娛樂場直至送餐小哥、送快遞小哥,都為這些場所的管理和服務(w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心血,也都需要我們感恩。要感恩那些在自己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的路人,也許他們的幫助很簡單,但卻使我們感受到了莫大的溫暖。
從身處的社會來說,要向黨、國家、人民和新時代感恩。作為大學生一定要知道感恩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lǐng)導和教育,要感恩國家和民族日益強大為我們提供的社會環(huán)境,感恩人民的養(yǎng)育,感恩新時代為個人發(fā)展提供的廣闊天空。
四、全面掌握感恩環(huán)節(jié),使用恰當?shù)母卸鞣绞?/p>
有位大學校長曾經(jīng)講過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到學校餐廳吃早餐,看見一名女生沒帶飯卡,也沒有其他支付手段,而餐廳又不允許收現(xiàn)金,校長便用自己的飯卡為這名女生支付了幾元的餐費。但這名女生面部毫無表情,也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木然地尷尬地面對這一切。這名學生既然接受了幫助,她肯定心懷感激,但就是不會使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所以學會感恩,重點是全面掌握感恩環(huán)節(jié),使用恰當?shù)母卸鞣绞?,這是幫助大學生學會感恩的重點。感恩環(huán)節(jié)包括感恩意識、感恩情緒、感恩行為、感恩傳遞等四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感激性表示和行為即為感恩方式。
培養(yǎng)感恩意識,學會知恩。感恩意識表達的方式是讓恩人知道你有一顆感恩的心。知恩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就不難了,從小到大,每個人經(jīng)歷了許多事情,自然也有許多值得時刻記住感恩的事情,那些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也許僅僅是在你饑餓時別人送來的一碗面,在你困難時的一個援助,在你失落時的一句鼓勵,都會讓自己感到溫暖。但是在這些感恩中有一份恩情最容易被忽視但卻是最值得我們感恩的,這就是父母恩。
釋放感恩情緒,學會謝恩。感恩情緒表達的主要方式為感激性的表情、語言、身姿,這對大學生來說并不難。如前面那位校長講的那件事情,那名女生只要微笑一下,點一下頭,道一聲謝,或者與張校長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頓飯,不但是很恰當?shù)母卸髑榫w表達,也是與校長結(jié)識的一次良機。有一名同學講過這樣一件事情:記得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房間里玩電腦。媽媽端著一盤魚進來讓我吃。盤里是一整條不大不小的魚??粗粭l完整的魚,我問媽媽道:“你怎么不吃?”媽媽說吃過了。當自己把魚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有事出去,又因忘了東西返身折回到房間,只見媽媽正在吃我剩下的魚骨,上面零星地掛著點魚肉。這時候我才知道父母的節(jié)衣縮食,只是為了孩子餐桌上的應(yīng)有盡有,甚至在你大快朵頤之后,去接續(xù)你的殘羹冷炙。當時我抱著媽媽泣不成聲,后來不管吃什么好東西,我都堅持與媽媽爸爸一起吃,并且我只吃三分之一。這名同學的“抱著媽媽泣不成聲”就是一種很好的感恩情緒表達。
采取感恩行為,學會報恩。感恩行動是指在得到他人恩惠后的相應(yīng)報答,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報恩,報恩行動主要的方式有:精神報恩,如對于別人的幫助和恩惠,給予微笑致意、口頭道謝、電話及網(wǎng)絡(luò)表達、書信來往等。物質(zhì)報恩,如對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在自己有能力時,要在吃穿住行、游樂、醫(yī)療等方面,盡力提供一些物質(zhì)和錢財上的報答。行動報恩,如對父母的陪伴,對師長、領(lǐng)導、同事的看望進行相應(yīng)回報,參加單位學雷鋒志愿者服務(wù)活動,參加義務(wù)植樹、義務(wù)勞動等。古往今來,留下了很多恩恩相報的動人故事,其中蘊含著生動的感恩思想方法和行動方法。我們每天都處在被幫助的環(huán)境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牢記點滴的恩情,在關(guān)鍵時刻給予報答。
進行感恩傳遞,學會施恩。感恩傳遞,是指在得到他人恩惠后再施以他人,或者主動向他人施以恩惠,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施恩。在施恩方面,雷鋒是光輝的榜樣,雷鋒精神是耀眼的燈塔。雷鋒的無產(chǎn)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之中去的思想,“釘子精神”“螺絲釘精神”“人民勤務(wù)員精神”“樂于吃苦”“傻子精神”,以及平凡而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品格,都為我們提供了感恩傳遞的方法論。高校要充分利用社團多、志愿者多和開展活動多的有利條件,設(shè)計一些具有感恩傳遞作用的公益活動,如開展“我有一顆感恩的心”為主題的故事和征文演講活動,開展“入黨申請詩”創(chuàng)作朗誦活動,開展學習雷鋒和好人活動,開展“讓座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一封家書勵志感恩活動,開展志愿者社會服務(wù)和義務(wù)植樹活動等等,都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使用恰當?shù)母卸鞅磉_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定燕,鄭凱,王麗芳.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03):417-420.
[2]侯賢婷.論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育[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11):174-176.
[3]吳翼澤.文化認同視角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實效測度和培育路徑[J].高教學刊,2017,(22):1-3.
[4]杜娟.文化育人視閾下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困境、成因與路徑[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