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杰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青少年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行為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本文在分析新媒體對青少年受眾閱讀行為影響的基礎上,從政府、媒體及受眾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閱讀方式;新媒體;閱讀行為;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8-0271-02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青少年的閱讀習慣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閱讀成為了重要途徑,并深入到人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對人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的閱讀行為和閱讀方式。
一、新媒體對青少年閱讀的影響
為人們帶來全新感官體驗的新媒體,其多樣化、雙向互動、實時化和個性化成為它呈現(xiàn)出的趨勢,并正在逐步對人們的閱讀行為和方式產生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作為網(wǎng)絡主力軍的——青少年。然而,眾所周知,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一把“雙刃劍”,會對廣大受眾產生利弊兼具的影響。
(一)新媒體的優(yōu)勢對青少年閱讀的影響
1.內容豐富,傳播迅速,信息獲取便捷。獲取信息是閱讀的重要功能。伴隨著網(wǎng)絡技術、智能手機的飛速發(fā)展和廣泛普及,網(wǎng)絡會第一時間將第一手的信息傳播給廣大受眾,不管受眾在哪里,只要受眾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任何地方自己想獲得的消息,并且獲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內容也較為詳盡、豐富,處處彰顯新媒體的威力,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2.閱讀過程交互性強。紙媒的閱讀是一個單純的、靜態(tài)的接收過程,只能為讀者提供較為線性、單一的閱讀信息和內容,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閱讀內容和方式的需要。而交互性強是新媒體閱讀過程中最突出的特點,正好能滿足人們當前的閱讀需要。隨著人們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逐步改變,閱讀逐步由單向閱讀變成雙向閱讀,從個體閱讀逐步轉變?yōu)椤笆鼙娕c受眾、作者與受眾”之間的相互閱讀。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受眾也可以發(fā)表自己想法和見解,形成與其他受眾或作者之間的溝通、互動。這樣不僅使新媒體閱讀下的受眾產生足夠強的存在感和個體平等性,還會給作者的寫作提出不同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廣大受眾對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形成受眾主動參與閱讀的理想趨勢,也為青少年提供了閱讀平臺,創(chuàng)設出了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3.閱讀行為可控性高,節(jié)約時間成本。當前,閱讀受眾的閱讀空間和接收信息的時間都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青少年朋友學習繁忙,長期去圖書館借書閱讀已經變得不太現(xiàn)實。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廣大閱讀受眾解決了這一實際難題,即我們可以在休息、等車、乘公交的時候隨時可以通過ipad、手提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閱讀時事新聞、電子書籍,關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通過利用空閑的時間去進行電子閱讀既節(jié)省了時間,還能及時獲取知識和信息,大大節(jié)省了廣大受眾的時間成本。另外,由于新媒體是一個速度快、信息新、內容豐富、閱讀方式便捷的閱讀媒介,使得其已經成為廣大受眾所喜愛的閱讀媒介。
(二)新媒體的弊端對青少年閱讀的影響
1.信息龐雜無章,容易造成淺閱讀,形成不良閱讀習慣。隨著新媒體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快速融入,使得廣大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都產生了很大變化,出現(xiàn)了深度閱讀與碎片式、快餐式閱讀并存的現(xiàn)象。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信息龐雜無章且內容豐富多樣,對于青少年而言既產生了視聽感沖擊,也使其能夠輕易、快速獲取信息,逐漸導致大部分青少年出現(xiàn)了一看而過的淺閱讀模式,促使其養(yǎng)成了不愛思考推敲,淺嘗即止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掌握知識的基礎就變得不牢固,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也就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這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變得十分不利。
2.信息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不高,容易混淆視聽,干擾人心。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沒有太多的條件限制,甚至不用通過紙媒式的重重把關、層層篩選和過濾。在當下人人手握智能手機的條件下,任何受眾都可以將自己拍攝的視頻、照片等發(fā)布于網(wǎng)絡中,即由普通受眾變?yōu)樾畔⒌陌l(fā)布者,這也預示著全民發(fā)言時代的到來。由于網(wǎng)絡發(fā)布者及其信息缺少審查和監(jiān)管,信息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普遍不高,內容往往是良莠不齊、真假摻雜,容易導致其他受眾閱讀時辨別不清真?zhèn)?,出現(xiàn)上當受騙的情況。尤其是對分辨意識、判斷能力較為薄弱的青少年,更容易造成誤導,導致其形成不好的行為或閱讀習慣,更有甚者導致其走上歧途。
3.信息娛樂化和低俗化傾向嚴重,容易養(yǎng)成青少年的浮躁心態(tài)。在新媒體信息環(huán)境下,為了獲得更高的點擊率和關注率,各級媒體往往積極去迎合廣大受眾的閱讀興趣,將新媒體的特點充分運用起來,通過以大量的視頻、圖片、爆炸性新聞等為媒介博取受眾的眼球,通過對受眾視聽感官上的刺激來調動受眾閱讀上的興趣。但是大部分媒體所提供的信息往往趨向于低俗化和娛樂化,讓廣大受眾在空余時間進行碎片式、快餐式、走馬觀花式閱讀。但是這些信息沒有什么存在價值,也不用受眾去進行深度思考。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廣大受眾不愿花時間去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閱讀經典著作和理論書籍,不愿意系統(tǒng)地查閱資料,不愿意深度思考,對與自己暫時無關的事情漠不關心,容易導致青少年產生浮躁心理,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應對新媒體時代青少年閱讀趨勢變化的對策
新媒體時代對青少年帶來的閱讀弊端顯而易見,且呈現(xiàn)出日益嚴重的趨勢。因此,為了青少年的信息素養(yǎng)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各級政府、社會、媒體、學校和家庭都應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監(jiān)管責任,共同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干凈、綠色、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
(一)政府應加強引導和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法規(guī)
首先,在新媒體信息時代,各級政府部門要嚴格管理和引導新媒體工作,對網(wǎng)站的介入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從源頭上扼制低俗、不良信息;其次,國家雖然出臺了對網(wǎng)絡信息監(jiān)管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仍然需要隨著新媒體信息的發(fā)展來進行不斷完善和健全;最后,相關公安機關也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要遏制不良信息源頭,對不良信息發(fā)布人或非法網(wǎng)站要進行嚴厲打擊和制裁,為廣大受眾營造一個干凈、綠色的閱讀環(huán)境。
(二)媒體應盡好“把關人”的責任,凈化傳媒內容
隨著信息快速傳播時代的到來,各級媒體應肩負起“把關人”的公共責任,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利潤,而是要嚴格執(zhí)行媒體行業(yè)道德規(guī)范,引領先進文化,對傳播內容要予以凈化,給廣大受眾一個干凈、綠色的閱讀環(huán)境。
(三)學校和家庭要聯(lián)手培養(yǎng)青少年的信息素養(yǎng)
學校要從課程設置、校園文化和校外活動等方面加大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力度,同時利用新媒體加強家校聯(lián)系和對學生信息安全的齊抓共管,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家庭應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媒介使用情況、使用能力和存在問題進行追蹤調研,發(fā)現(xiàn)問題一定要及時處理和耐心細致地幫助,要建立良好的家風和家庭氛圍,要讓孩子愛讀書,讀好書,愛思考,勤動手。建設“書香之家”,提倡家庭成員每人每天至少讀書20頁,父母要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四)青少年要注重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自控能力和閱讀品味
信息素養(yǎng)是新時代每一位合格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yǎng),積極利用多種途徑去培養(yǎng)和鍛煉自身對信息的判斷、獲取和運用的能力,對不良信息要進行嚴厲抵制,自身也不理睬、不傳播低俗或垃圾信息,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讓自身在新媒體閱讀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發(fā)揮新媒體的正能量,同時也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閱讀品位進行不斷提升。
總之,新媒體對青少年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一定要變害為利,讓新媒體為我們年輕一代的成長插上強健有力的雙翼,讓他們在美好的未來搏擊長空。
參考文獻:
[1]沈水榮.新媒體新技術下的閱讀新變革[J].出版參考,2011,(09)上旬刊:16.
[2]李文管,肖琳.新媒體閱讀的特點及其對當前大學生求知方式的影響[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報,2015,(01):46.
[3]李嬌.新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形態(tài)延伸對大眾閱讀方式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2.
[4]廖琪.新媒體傳播特性對受眾閱讀方式和閱讀行為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5.
[5]郭雪吟(導師:賀子岳).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對地方都市報的影響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
[6]劉文軍(導師:郭學旺.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探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new media era,teenagers' reading style and reading behavior have also changed great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teenage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media and audience themselves.
Key words:teenagers;reading style;new media;reading behavior;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