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川, 張喜平
乳腺癌作為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孕激素及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ER、PR已成為判斷乳腺癌預后的獨立因子[1],拮抗雌激素的內分泌治療已成為luminal A、luminal B型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2]。絕經后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并沒有因體內雌激素急劇減少而下降,此外約1/5的luminal A、luminal B型患者也會內分泌治療效果不佳[3]。雄激素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已有初步研究[4]。本研究探討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在各種不同分型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表達情況,是否可作為一個靶點應用于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以及AR與乳腺癌分子各型的關系。
圖1 雄激素受體在乳腺癌組織中表達的免疫組化染色結果1A:AR陰性表達(SP ×400),三陰型;1B:AR弱陽性表達(SP ×400),Luminal A型;1C:AR陽性表達(SP ×400)HER-2過表達型;1D:AR強陽性表達(SP ×400)Luminal B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2月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且未采取任何治療的585例患者,獲取腫瘤組織標本?;颊呔鶠榕?,年齡29~85歲,中位年齡53歲,資料完整,術前均行胸部CT,腹部、子宮雙附件彩超,血清CEA、Ca125、Ca153等檢查,進行分期并判定有無轉移,均未行特殊治療,行常規(guī)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保乳術。
1.2 AR檢測方法 切片及染色:① 常規(guī)以4%甲醛固定組織,石蠟包埋后切片HE染色;② 免疫組化檢測ER、PR及HER-2,ER、PR染色后以陽性染色細胞數(shù)>10%作為評定依據(jù)。染色結果-或+判定HER-2為陰性,+++為陽性,(++)FISH檢測;③ 由兩名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yī)師對相應蠟塊行連續(xù)切片、制片(厚度4 μm)并進行診斷。免疫組化常規(guī)用SP法,操作過程按試劑盒(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
1.3 AR結果判定 腫瘤細胞胞質或胞核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AR陽性表達,<10%為陰性(-);10%~25%為弱陽性(+);25%~50%為陽性(++);>50%為強陽性(+++)。
2.1 雄激素受體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病理指標的關系 AR在乳腺癌組織廣泛表達,陽性表達率高達59.5%,陰性組及+~+++組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如圖1所示;ER、PR陽性組中AR陽性表達率分別為67%(263/393)、70%(225/321),高于其在ER、PR陰性組的44%(84/192)、45%(123/274)(P<0.05);AR陽性表達率在HER-2陽性組為65%(225/348)與在HER-2陰性組53%(126/23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R陽性表達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過表達型、三陰型分別為58%(96/165)、72%(171/237)、52%(48/93)和37%(33/90),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只有三陰型與Luminal B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三陰性組495例,陽性表達率為64%(315/495),與三陰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乳腺癌組織中雄激素受體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臨床病理特征例數(shù)雄激素受體+~+++陽性率χ2值P值月經狀態(tài)0.1560.693 絕經26415358% 未絕經32119561%TNM分期4.7120.030 Ⅰ、Ⅱ期49230963% Ⅲ、Ⅳ期933942%腫瘤大小(cm)2.6790.071 ≤2754256% >2,≤541726764% >5933942%淋巴結轉移5.2780.102 陽性25513558% 陰性33021365%雌激素受體9.7900.002 陽性39326367% 陰性1928444%孕激素受體11.0670.001 陽性32122570% 陰性27412345%HER-22.5850.072 陽性34822565% 陰性23712653%分型12.5770.006 Luminal A型1659658% Luminal B型23717172%# Her-2過表達934852% 三陰型903337%*
注:三陰型組與其他3組之和比較*P=0.017,三陰型與Luminal B型比較#P=0.000
2.2 雄激素受體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臨床特征之間的關系 在TNM分期Ⅰ期和Ⅱ期組中,AR陽性表達率(63%)高于Ⅲ期和Ⅳ期組(42%)(P<0.05);AR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狀況、腫瘤大小、月經情況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近年研究表明,人乳腺癌組織中AR表達明顯,表達率為35%~90%[5-7]。本文585例乳腺癌組織的免疫組化結果顯示,AR陽性染色率為60%,與報道結果相近。AR陽性表達率與ER表達呈正相關(P=0.027)[8-9]。國內也有報道顯示ER、PR陽性表達與AR陽性表達呈正相關(P=0.000,P=0.000)[10];HER-2陽性組與HER-2陰性組AR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82,P=0.072);本文結果顯示,ER、PR陽性者的AR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ER、PR陰性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P=0.001)。目前研究表明,ER、PR陽性者乳腺癌惡性程度低、預后較好,而AR與ER、PR陽性表達呈正相關。有研究報道,ER陽性乳腺癌患者AR陽性往往預后良好[11],ER陰性乳腺癌患者AR(陽性)卻是預后不良的指標[12]。因此,AR也可能是乳腺癌惡性程度低、預后好的另一個重要指標[13]。
本研究中,585例病例分為Luminal A型165例,Luminal B型237例,HER-2過表達93例,三陰性組90例,組間AR陽性表達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Luminal B型陽性表達最高。于琦等[14]指出,Luminal A型組中表達最常見,與本研究相同,Luminal B型組與三陰性組比較,Luminal B型組AR陽性表達率高于三陰性組(P=0.000),非三陰性組與三陰性組比較,前者表達略高(P=0.017)。2006年由Bryan[15]等首次提出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國內目前約1/4患者為TNBC[16],與非三陰性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non-TNBC)相比腫瘤直徑較大,患者較年輕,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高,組織學分級多為Ⅲ級,容易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率較多,預后差,死亡率較非三陰型高[17-18]。本研究中,TNBC組AR陽性表達為37%,與Luo[19]報道27.7%相比略高,而TNBC不適于內分泌治療,化療欠敏感,因此,AR在乳腺癌的表達有可能成為乳腺癌尤其是TNBC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的靶點。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仍需進一步研究。
實驗結果顯示,腫塊≤2 cm組中AR陽性率(56%)較腫塊>5 cm(42%)組明顯增高,說明乳腺癌組織中AR陽性表達率與腫塊大小有關,國內有人研究95.3%癌組織在≤2 cm腫瘤AR陽性表達[8],也有報道78.9%癌組織在≤1 cm腫瘤AR陽性表達[7],而腫瘤直徑≤3 cm且>1 c m、腫瘤直徑>5 cm者,陽性表達率分別為64.1%、47.5%(P=0.045),相對較低。本實驗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71),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Ⅰ期和Ⅱ期乳腺癌組織AR陽性表達率高于Ⅲ期和Ⅳ期(P=0.03),國內外均報道過AR陽性表達率與TNM分期有關[20-21]。也有文獻報道[22-23],AR陽性表達率與淋巴結轉移有相關性,本文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02)。
綜上所述, AR可能與乳腺癌惡性程度有關,其高表達預示著腫瘤惡性程度較低,可用來判斷預后。本文TNBC有部分AR陽性表達,但由于AR陽性表達相對較弱,多為+ ~++,且TNBC中僅1例表達為+++,因此AR能否成為乳腺癌尤其是TNBC新的治療靶點,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AR可作為疾病轉歸的評估指標,能在一定意義上指導治療[24],未來將會得到更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