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在學習、就業(yè)、心理等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由此帶來的大學生行為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將小組輔導方法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地對異質性日益增強的大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組輔導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03-02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可運用的小組輔導方法
小組工作常用的方法和技術有許多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較適用的方法有:小組討論、行為訓練、心理劇、角色扮演、游戲輔導、辯論、案例分析、報告會、演講活動、參觀訪問、影視觀賞等。
(一)心理劇與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和社會劇一樣,皆源自心理劇。心理劇使用的技巧,簡言之即為角色扮演。心理劇這種方法是莫雷諾在上世紀20年代創(chuàng)立的,主要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人們將個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經歷、態(tài)度、情感等表達出來,以獲得更深的自我理解和情緒宣泄,從而達到減輕壓力及個人孤獨感的目的。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運用心理劇及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將日常生活的沖突事件,情感、情緒問題等表演出來,通過工作者的引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增強自我認識,并嘗試著改變引起不適及不恰當?shù)男袨?,從而解決學生的困擾。
(二)小組討論法
小組聚會時我們經常會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組中,小組討論可以促進成員彼此交流,了解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促進個人價值觀、態(tài)度、行為的修正。小組討論時可以設定各種主題,圍繞大學生感興趣或受困擾的問題,如怎樣改善人際關系,如何處理感情問題,怎樣處理壓力事件,等等。同時小組討論也可以采用游戲、辯論、觀影等新穎的形式,讓學生換位思考,感同身受。
在使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討論時可以分小組進行,也可以是全體成員論壇式的交流,小組討論的人數(shù)一般以10~15人為宜,如果人數(shù)太多可以分成若干個小小組;第二,小組聚會的場所一般選擇大小適宜、封閉、安靜、溫馨的地點;第三,每次小組討論的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為宜;第四,小組討論時通??梢圆捎脠A圈圍坐法,以保證小組成員能充分交流;第五,在小組輔導的初期,經常會出現(xiàn)討論冷場的情況,作為輔導者,要積極引導小組成員互動、溝通。
(三)游戲輔導法
采用游戲的方式開展小組活動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游戲輔導的特點就是通過游戲的形式讓被輔導者充分展示其內心世界的困惑,從而進行心理問題的診斷,并選用適當?shù)姆椒ê图夹g開展輔導或治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開展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調動起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在自娛自樂中感受自我、認識自我,帶來心靈感悟;另一方面,游戲輔導可以克服輔導活動中輔導者與輔導對象之間相互溝通的障礙,促使大學生將心理問題有效地呈現(xiàn)出來。
(四)行為訓練法
行為訓練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它主要是通過糾正和消除個體不適當?shù)男袨椋箓€體學習到新行為。在小組中我們可以運用行為訓練的方法,通過指導者的示范,指導小組成員糾正不良行為。目前我們常用的行為訓練方法有放松訓練、情緒表達方法、自信心訓練等。以放松訓練為例,我們可以運用深呼吸放松、音樂放松、肌肉放松等。學生產生緊張的情緒時,深呼吸的方式最易操作。同時音樂放松也是一種舒緩身心的有效方式。肌肉放松有簡單版和復雜版之分,在小組輔導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肌肉放松練習,從頭到腳,先緊張后放松,整個肌肉放松的過程簡單的在20分鐘左右,復雜一些的約40分鐘。
(五)腦力激蕩法
腦力激蕩又被稱為頭腦風暴或快速聯(lián)想,是一種強調集體思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溝通意見、集思廣益、解決問題,主要以小組方式進行。在小組中,工作者可以要求成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去討論某個問題,并提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通常建議越多越好。如討論改善人際關系的方法,可以將一個小組分成兩個小小組,采用比賽的方式,給每組限定的時間,要求盡可能多地提出改善人際關系方法的建議并記錄下來,最后在小組內分享,可以評出最有創(chuàng)意獎、最實用辦法獎、最多建議獎等,提高討論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啟發(fā)大家的思考。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小組輔導方法應遵循的原則
運用小組輔導的方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一)平等原則
以往我們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授課或灌輸式的教育較多,學生往往不喜歡接受。小組輔導的方法,強調要有平等尊重的理念,尊重每個組員的價值和尊嚴,平等對待每一位小組成員。輔導者要積極傾聽,要對組員表達關注與同感,注重以人為本,向組員傳遞溫暖。在小組中,輔導者會和組員一起營造平等溝通的環(huán)境,引導組員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和見解,更有利于組員的分享和表達。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時,我們可以運用小組輔導的方法,以更平等的身份去關注我們的工作對象。
(二)專業(yè)原則
小組輔導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為輔導者應具備專業(yè)的知識、理論與技能。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熟練運用小組輔導方法,就應加強學習,掌握更多心理學知識與理論,了解服務對象特點及需求,加強實踐鍛煉,增強帶領小組的經驗,學習小組輔導的技巧。同時,在進行小組輔導服務時,一定要事先制訂周詳?shù)妮o導計劃、方案,對所采用的活動方式要認真研究,這樣才能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實處。
(三)保密原則
保密原則是小組輔導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則,應用小組輔導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也應該特別注重這一原則。保密原則主要指輔導者在提供服務時,要對組員的個人情況及相關資料嚴格保密,如果有錄音或錄像用途時,必須征得組員的同意才可以使用。此外,在小組聚會前期、中期、后期,輔導者應反復強調保密原則,提醒小組成員注意表露個人隱私的限度,并要求大家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不在任何情況下向小組以外的個人透露小組發(fā)生的事或組員的個人隱私。當然在小組輔導中保密原則也是有相對性的,當發(fā)現(xiàn)一些特殊狀況的時候,可以放棄該原則,如當案主的生命有危險時,案主的問題涉及一些刑事犯罪時,評估發(fā)現(xiàn)案主有犯罪傾向或發(fā)現(xiàn)案主的行為可能危及自身或社會時,案主有嚴重心理失常行為或有自殺傾向等。
(四)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
小組輔導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預防,預防是協(xié)助人們對可能發(fā)生的困難或問題作出預測,通過小組互動的環(huán)境,引導成員分享解決困難的方法,給組員提供可能需要的支持和幫助。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我們也應注意以預防問題和發(fā)展性的問題為主,一旦發(fā)現(xiàn)有嚴重心理或行為問題的組員要及時關注并轉介給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工作者。
三、小組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類型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在成長和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樣化。人際交往、社會化、生涯發(fā)展、心理情緒、戀愛情感、家庭問題等都是我們較常見的。運用小組輔導的方法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注重實效性,根據(jù)大學生的常見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開展小組服務,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較多的小組有成長小組、教育小組、社會化小組、支持小組等。
(一)成長型小組
成長小組在青少年群體中應用最為普遍,它主要是借助小組的互動,促進成員自我了解、自我認知,增強自我意識,形成恰當?shù)淖晕腋拍?,在思想及行為等多方面獲得成長,促進成員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健康的情緒。針對大學生的成長小組可以有很多種,如新生入學適應小組,入黨積極分子成長小組等。
(二)教育型小組
目前教育小組主要是協(xié)助組員學習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種知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這種類型的小組輔導常常以讀書會、研討會、培訓課程等形式出現(xiàn)。一般聚會的次數(shù)較少,短期課程、講座等較多。
(三)討論型小組
討論是小組活動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指通過圍繞某一話題,使大家互相交流想法、觀點和信息,將自己的看法與別人的看法進行比較,從而修正自己的觀點,澄清一些模糊或錯誤的認識,促進成員對此話題的深入理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像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而組織的大學生時事問題小組就是討論小組。
(四)支持型小組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常常會有相同的經驗或面臨相似的問題。支持性小組可以借助小組環(huán)境令組員相互了解,促進小組成員因為相似性而形成彼此間的互助與支持。這種彼此的支持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面對困難的信心,也易于形成同感。如可以開展殘疾學生自強小組,考研學生學習支持小組,單親家庭學生心理互助小組等。
(五)社會化小組
社會化小組的重要目標就是協(xié)助小組成員學習和發(fā)展社會接受的適應技巧和行為態(tài)度,提高成員社會適應的能力。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化類型的小組,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交往技巧學習、提升自信心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予以適當引導,在小組中可以運用游戲或角色扮演的方式促進組員間相互溝通、交流,提高其社會化的能力。
(六)任務型小組
任務小組是指為完成一項具體工作任務而組成的小組。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針對某項特定任務,把大學生集中起來通過小組輔導的方式幫助其解決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瑜,裴濤.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D].社會心理科學,2010.
[2]張莉.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張秋娟.小組工作方法在流浪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2.
[4]李玉.探析“成長小組”對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