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量利分析是管理會計重要的基本理論,是以成本性態(tài)分析為基礎,用數學化會計模型定量分析成本、銷售量、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性聯系,通過分析為企業(yè)發(fā)展決策提供財務依據。本文以我公司的一家子公司ABC公司芳構化生產線穩(wěn)定輕烴運營分析為例,來闡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本量利分析;盈虧臨界點;目標利潤
一、本量利分析法的概念和假設
本量利分析,簡稱CVP分析法,即分析考察企業(yè)的成本—銷售收入(業(yè)務量)—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三個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形成企業(yè)的利潤結構。
1.本量利分析法中應了解的基本概念
(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其總額相對不變的成本,其特點是發(fā)生額不直接受產銷量變動的影響。固定成本分為:約束型固定成本和酌量型固定成本兩類。
(2)變動成本(bx)——是指其成本總額會隨著業(yè)務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包括變動性的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
(3)邊際貢獻總額(Tcm)—指全部產品的銷售收入(px)減去全部產品的變動成本(bx)。Tcm = px-bx=(p-b)x。
(4)單位邊際貢獻(cm)——是指一件商品的銷售價格(p)與制造、銷售這件商品的單位變動成本(b)之間的差額,cm=p-b,雖然并不是公司的最終利潤,但可反映產品創(chuàng)造利潤的能力。
(5)邊際貢獻毛益率=單位貢獻毛益(cm)÷銷售價格(p)
=[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p-b)÷銷售價格(p)
(6)經營杠桿——固定成本的存在,銷售上如果發(fā)生較小變動會引起利潤上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稱為經營杠桿,可以反映經營風險。經營杠桿=利潤變動率÷銷售變動率。
2.本量利分析法中的基本假設
(1)成本性態(tài)假設(相關范圍假設)和——具體包括期間假設和業(yè)務量假設。體現在特定的期間內,如果時間變化,固定成本總額發(fā)生變化,而業(yè)務量發(fā)生較大變化時,必須重新加以計算。
(2)產銷平衡假設——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是指銷售量而不是生產量。假設生產量等于銷售量。當產銷不平衡時,會影響收入和成本的關系。
(3)品種結構不變假設——假設公司安排多品種生產時,其結構不變,即假設生產和銷售多種產品時,每種產品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不會發(fā)生變化。
二﹑本量利在公司穩(wěn)定輕烴運營中的具體分析
結合ABC公司其中一期芳構化裝置,通過運用本量利分析,即穩(wěn)定輕烴的保本點﹑目標利潤和利潤敏感性三方面的分析,揭示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為決策者追求產品利益最大化提供預測、決策等方面的信息。
1.盈虧保本點(臨界點)分析
確定盈虧保本點,是進行本量利分析的關鍵。所謂盈虧保本點,指使貢獻毛益與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時的銷售量。此時,企業(yè)處于保本狀態(tài)。
例1:ABC公司芳構化裝置4月份加工原料(A)10000噸,生產穩(wěn)定輕烴(B)6000噸,副產品液化氣(C)3850噸。已知加工原料全部固定成本是170元/噸原料,損耗1.5%。副產品由中國石油慶陽石化負責包銷,所有價格均為完稅價。由于公司液化氣是包銷,可以簡化為液化氣的收益是和液化氣價格有關的生產量的定值,計算所得利潤從穩(wěn)定輕烴產品利潤中扣除。副產品液化氣不提折舊和其他費用。下表資料來源于公司財務、統(tǒng)計實際數據,并依據上述相關數據、公式計算出各運營指標。
從上表中可知,對于芳構化生產裝置來說,產品銷售量要完成產量的78.4%,盈虧臨界點銷售量4703噸,芳構化生產裝置才能做到盈虧平衡。因此,該產品盈利能力較低,公司應該降低原料采購成本或提高產品銷售價格才能實現利潤的提升。但公司在進行測算時考慮分攤了170元/噸“固定成本”,而公司“固定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費用、共用設施折舊費等,且這些費用已攤入烷基化產品生產裝置。因此,芳構化生產只要達到盈虧臨界點以上業(yè)務量,綜合效益是可觀的。
2.目標利潤分析
保本分析是假定公司在盈虧平衡、利潤為零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本量利分析。雖然它有助于簡化本量利分析的過程,了解公司在最低生產條件以及評價企業(yè)經營的安全程度,為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保本并不是公司經營的最終目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是為了追求利潤,在盈利中不斷擴大公司規(guī)模,尋求更好的發(fā)展,目標利潤分析將目標利潤引進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在單價和成本水平既定、確保目標利潤實現的前提下,揭示成本、業(yè)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目標利潤分析是保本分析的延伸和拓展。如果公司在經營活動開始之前,根據有關收支狀況確定了目標利潤,那么,就可以計算為實現目標利潤而必須達到的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
目標利潤銷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位邊際貢獻目標利潤銷售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邊際貢獻率
=目標利潤銷量*單價
我們根據例1和左表1的數據,計算目標利潤,由于市場穩(wěn)定輕烴有副產品產生,因此,應該將副產品損益計算在目標利潤里,因此,目標利潤確定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
目標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副產品損益
=(4102.56-3730.21)×6000-570007-1181141.5=482951.5元
該目標利潤反映了芳構化裝置在加工量10000噸時,經營部門在完成保本銷售量4703噸穩(wěn)定輕烴后,剩余穩(wěn)定輕烴全部銷售完畢所能獲得的目標利潤(稅前)。
經分析,公司實現目標利潤,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穩(wěn)定輕烴銷售單價,這是最有效的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方法,但是,穩(wěn)定輕烴是石油加工的副產品,其價格是與汽油或原油的價格高度關聯,只有在會計計算期內,靈活準確的把握價格不對等規(guī)律,才能獲得相對的溢價利潤。二是增加產量和銷售量產量的增加不僅可以降低單位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銷售量(產銷平衡假設),但是生產裝置能力有限,產量不可能無限增加,就芳構化裝置來說,例1的加工量接近裝置負荷的90%,產量提升空間有限(不考慮假設改造)。三是降低固定成本,通過加強企業(yè)內部管理,降低固定成本也是實現目標利潤的好辦法。四是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制造車間通過開展“小發(fā)明,小改造”等技術措施,努力降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是降低單位變動成本的重要手段。五是拓展原料采購渠道,加強管理,節(jié)省物流、財務成本,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是目標利潤實現的根本。
3.利潤敏感性分析
利潤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和制約利潤有關因素發(fā)生某種變化時,利潤變化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有關因素很多,如售價、單位變動和固定成本、銷量等。有些因素增長會導致利潤增長,而另一些因素降低才會使利潤增長;有些因素略有變化就會使利潤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如本例中的產品是穩(wěn)定輕烴和液化氣,目前受原料、產品稅率和季節(jié)性價格影響,在生產運營中適時修改生產工藝技術參數,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當期利潤最大化)。鑒于利潤敏感性因素很多,根據公司運營實際情況,成立了由財務、營銷、生產技術等部門組成經濟運營分析小組,將本量利分析應用到生產和經營實踐,指導生產和經營工作,為公司獲取更多的利潤。
三、結語
管理會計通過應用工具中的本量利分析法對企業(yè)的運營決策提供依據,通過盈虧臨界點可以明確企業(yè)產品業(yè)務量的最低目標,通過安全邊際可以確定實現目標利潤生產安排,通過利潤敏感性分析可以適時掌握相關因素影響利潤的變動程度,從而為企業(yè)運營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確保企業(yè)經濟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劉澤軍.本量利分析與實務問題,財會學習,2017(9) .
[2] 鄧文霞.本量利分析在企業(yè)的應用,現代經濟信息,2018(3).
作者簡介:
苑志明(1983—),男,漢族,陜西延安人,大學本科學歷,現就職于中陜核工業(yè)集團公司財務會計部。